就是累,不想努力怎么办?

朋友和我抱怨,这几天疲倦的不行,书看不进去,没动力了。我给她打了打鸡血,不管用。她自己也去找了找鸡血,视频文章,都不管用。最后无意中看到一个大学生的vlog,记录接下来一周要做的事项,密密麻麻。那个学生望着清单,神情痛苦,脸拧成了麻花。到此,她突然有了动力,开始学习了。
看到你比我过的更糟,我就有动力了。这句话政治不正确,颇有咪蒙的语气,但有效。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那两个抱怨:“比没考过更糟糕的是,他远远比我们考的好。”
竞争是个正常的生物过程。不要因为自己有小心眼就很不好意思。没有不甘,你基本也没什么动力前进了。鼓励的鸡汤当然有用,但很容易让人腻味。大师们,大家们心眼大吗?小着呢。初读《围城》时,自己感叹于钱钟书竟有如此复密心眼,写得出方鸿渐。钱老还帮猫打架,暗讽林徽因,狡黠着呢。文人间的小心眼子,多的是。
大家都是应试教育打压过来的,有比较之心再正常不过。诚恳地讲,我也是这样。找不到感觉,疲惫了。转念一想,我写的这些多有趣,别人估计也写不出来。想到此,我就有动力了。王小波说:“人与人最大的落差就是知识的落差。”他说的文绉绉,很礼貌。不客气的解释,就是:“我读书多,我就比你强。” 这一段会招仇恨,但我的本意是帮你理清头绪,不要在鸡汤中萎靡。
但是,把努力当成势利的竞争游戏就没意思了。不要走极端。不要为超过对方而超过对方,这是没有人生目标。理想的状态是自己刺自己,但你得先到高处,才能不胜寒。先和众人取暖,到高处再说吧,什么事都有个过程。
当然,我不在那个朋友身边,我要在的话,硬硬地给她来个大耳巴子,她估计一激灵,就有动力看书了。人是个很懒的生物,不想被逼迫,觉得被逼迫了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灵感。但刺你一刺,你的灵感并不会掉。世上的天才之作多是被逼出来的。哪个文豪来着不想出门直接给自己头来了一铲子,成了花羔子,安心写书。陀思妥耶夫斯基,赌债缠身,饥寒交迫,孩子都被饿死一个,必须在有限时间写出东西来。然后就写出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巴尔扎克也是这类型,债台高筑,拜倒于情妇石榴裙,疯狂预支稿费,生活奢靡地飞起。压力大的不行,就该写东西了。一写一个准,一写一个神。
感觉累,放松放松。问题在现代社会每人都不敢放松,我歇下了,别人还在前进,那怎么行?敢歇一歇就是犯罪。你就是让他放松,他心里也一直吊着。嘴上说劳逸结合,心里又不安又贪婪,真放松下来的没几个。
疲倦实际上是身体困顿的表现。冲个热水澡,做些平时不做的事,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状态就慢慢回来了。要有规律的生活,但不要有重复的生活。
前路漫漫,困难多着呢,要怕的不行那干脆别干了。脸皮厚一点,干不好也没人会吃了你。
最大的动力,还是自己给自己的。但要学会借力,这并不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