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省考申论热点范文-好生活离不开“慢”功夫
好生活离不开“慢”功夫
让心理状态“慢”下来,按照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这种“慢”,与其说是速度上的缓慢,不如说是让身心回归原本自然的节奏,让“快”的状态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由“快”变“慢”后,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慢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从平凡起步,从小事做起;让心更安静,让人更专注……这样的生活看似“不着急”“不够快”,实际是用“慢”中和了“快”的不稳定,为将来更好的“快”打下基础
张弛有度,工作、生活要分得开。伍晓是吉林某动漫公司董事长,每天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但在有序完成一个个任务后,哪怕再晚,她也会抽出时间阅读书籍,“高强度工作下,精神层面的需求愈发迫切,读着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一天的疲劳也都消失了。”她坚持的生活原则是,上班时集中精神、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下班后怡然自乐地喝茶、聚会、旅游,“要科学规划,定期给自己大脑放个假,不要每天绷得很紧,得学会‘放空’。”
品质优先,追求效率速度与坚持工匠精神不可偏废。《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慢工出精品”这种传统优秀文化理念的推崇。在浙江某互联网公司做游戏设计的朴浩对团队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只有不断“雕琢”交付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社会引导,做好“慢”项目。现在,一些地方有意识开发慢城、老街、野生公园等项目,倡导慢生活的旅游休闲娱乐方式,丰富了百姓涵养性情的新途径;关停一些揠苗不助长的学校速成项目,提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扶持线下精品书店等业态,倡导全民深度阅读、理性思考,实现知识积淀与气质提升的双丰收。韦庆旺表示,“快”的进步是线性的,往往只顾着向前,看不见两边的“风景”;“慢”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并不是止步不前。“慢”不排斥效率,也不是拖延,而是通过每个环节的“稍息”、修整,让目标与计划更适配。
“慢状态下,生命的宽度与长度都被有意识、有规划地拉伸了,最终实现快慢均衡的良好状态。这样有成就有乐趣的好生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