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文显法理学知识点整理02】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2023-04-02 15:43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这一章的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交相似的部分很大。政治学得不错的宝宝学起来应该会很轻松。(数字建议用“联想法”来记。以后有时间详谈。)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No.1:经济社会条件——工业革命

No.2:政治法律条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拿破仑法典》

No.3:思想渊源——康德的自由观+黑格尔的法学辩证法思想及方法论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

No.4:出发点——康德主义

No.5:1837——黑格尔主义

No.6:184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No.7:1842——《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

No.8::1843——《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利益与法的矛盾;《摩泽尔的辩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No.9:1844——《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批判>导言》(无产阶级是实现人民革命的根本力量);与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

No.10: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

No.11:1846——《哲学的贫困》“表明或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No.12:1848——《共产党宣言》科学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No.13:1850——《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同盟书》《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

No.14:19世纪50、60年代——《资本论》

No.15:19世纪70年代——《哥达纲领批判》

No.16:1883年3月14日——老马走好!

No.1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No.18:什么是法的现象的本体属性?

1.在社会大系统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

2.逻辑思辨:多层系统——集中体现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统治地位并取得了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第一级本质);社会主体的权利要求,法的概念(第二级本质);探求社会经济关系对于法与法律的制约作用及过程特点(第三层本质)。

3.法的现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法的现象相对独立性的内在机理。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

No.19:内容

1.分析法的现象的功能状态;

2.把握法权关系发展的社会人类学向度;

3.深入探求法的现象的价值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意义

No.20:内容

1.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2.叙述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列宁历史唯物法律观的确立

No.1:1894~1895——《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No.2:理论核心

揭示了法的现象的基本性质;

探讨了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性的关系;

辩证地考察了近代俄国社会法权关系变动的历史关系及其特点。  

 

二、俄国革命与列宁法律思想的发展

No.3:1905年俄国革命

No.4:1917年十月革命——《国家与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伟大的创举》《论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No.5:理论核心

列宁科学地概括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鲜明地民主特点;

列宁深刻地分析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无产阶级法权要求的基本特点(阐发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列宁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法制对于保障人民权利的极端重要性(《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

No.6:创造性阐述——

 

丰富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理论内容;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贡献:

No.7:1915~1919新文化运动——文化环境准备

No.8: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第一法律革命

《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No.9:1954——《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奠定了政、经、社制基本原则。

No.10:1954~1956——创制法律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丰富与发展:

No.11:1978.12——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

No.1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规律——

精辟分析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国国情条件;

明确指出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

深刻论述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价值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新和发展

No.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No.1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思想”,中马法理学新发展——

论述了政治文明与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机理。

 

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No.15:党的十六大——胡总书记战略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No.16: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认识,推动理论创新,开辟马法中国化进程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的法学意义;

依法执政的当代法制观的时代价值;

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观的内在意蕴。

 

第一遍过书先急框架,类似识记较多的教材都得至少过五到七遍。所以不需要第一遍就拘泥于细节,反而效率会低。背单词类似。


【张文显法理学知识点整理02】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