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记《长安三万里》
2023-07-13 16:56 作者:To_73939133 | 我要投稿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我这般颇为喜爱无病呻吟的人,在看完这样一段故事后,是理应想要写下一些文字的。可昨夜虽辗转反侧,却未能写下一句一词。 谈论故事本身吗?循着历史的脉络但不拘泥,对改编的满意与否因人而异,但对诚意的感受彼此相通。 谈论所传达的感情吗?在笔落诗成之时,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都自然有了自己的答案,无须他人多言。 不妨聊聊这故事的名字吧。 其实故事讲尽,这名字的含义早已呼之欲出。 大抵在枪剑相击、觥筹交错时,他们就已明了——又或许更早,早在他们捧卷苦读时,早在我们奋笔疾书时,就已然不言自明。 昔我来时,历历三十载开元盛世,举目皆为锦绣。 今我往矣,迢迢三万里长安蜃影,回首尽是归途。 他们的长安本就是同一个长安。我们的长安本就是同一个长安。 不忘施予凡尘清辉的那轮明月,古今无不同。 乾元二年,因关中大旱朝廷大赦天下,辗转流离已久的李白免于流放之苦,朝辞白帝之后顺长江而下,重游江夏洞庭。 同年,因关中大旱杜甫连作《夏日叹》《夏夜叹》忧心国难民苦,后因痛心于时政污浊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 上元二年,在徘徊于旧游之地两年之后,已然六十有余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受生活所迫投奔族叔李阳冰。 同年,已然几经辗转到达成都的杜甫身居城西浣花溪畔的草堂之中,写下组诗《戏为六绝句》论诗人诗意。 次年,李白赋《临路歌》后去世。 杜子美的绝句当真鞭辟入里啊。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