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幻阳症受害者:“人没确诊新冠,但全身都不舒服……”

2023-01-30 15:02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此时此刻的你,是以什么样的姿态阅读这篇文章的?
或许你已经阳了好几天,躺在床上期盼病毒赶快离开;或许你还留在“决赛圈”,口罩、消毒液、备用药品样样不落。
也有些朋友,虽然抗原检测一直都是一条扛,但总觉得身上有点不舒服,时不时吞一吞口水,摸一摸额头,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阳了。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可能是“幻阳症”在作祟。


“幻阳症”并不是一种严谨的医学表述。
所谓“幻阳”,其实是大家对“阳”的未知情况的焦虑,我们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可能与新冠无关,而是恐慌焦虑导致的。反映的其实是大家在面对短期内疫情的不确定性和频繁变化,心理上出现的不适状态
因为过分的焦虑担心,人们就会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不适,稍有症状,就会无限放大。
比如,秋冬季容易干燥发炎,焦虑中的人们就会放大自己的“症状”:觉得自己咽喉疼、咳嗽、头疼、哪哪都不舒服,怀疑自己是不是“阳”了,从而产生更多焦虑紧张情绪,继而更关注自己的躯体症状,最后陷入“幻阳”的恶性循环……



焦虑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不需要过度紧张。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情况,担忧、焦虑是正常反应,面对疫情而焦虑,也是正常现象,就算经历过再多,也仍然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


一项针对全球超过200万人进行分析的研究显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焦虑的发生率为35.1%。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属于重度焦虑,四分之一的参与者出现轻度至中度焦虑。



年龄较小、女性、职业和收入因疫情波动较大、患基础疾病、浏览过多疫情相关的新闻和资讯、获得社会心理支持较少等人群,更易在疫情期间感到焦虑,也就更容易“幻阳”。
而焦虑,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因为适当的焦虑,人会萌生出摆脱不良境况的主观意愿,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善眼前不利的处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焦虑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



  • 有现实依据:周围的人都“阳”了,自己被感染的风险很大


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自己已经“阳”了,所以很关注自己的身体症状,导致草木皆兵;

  • 替代性创伤:看到别人的痛苦,自己很心疼也很害怕


他们感性、善良,能很好地体验和照顾到他人的身体及心理体验,但自己也很容易被情绪感染、从而深陷其中;

  • 过度防疫:对疫情防控认识不科学


他们觉得疫情防不胜防,危险无处不在。所以,对可能的风险避之不及,对可能的症状明察秋毫;

  • 过分担心:对感染的后果有灾难化思维


他们对“阳”十分害怕:害怕痛苦、害怕影响工作、害怕影响家人、害怕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所以会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

  • 环境渲染:周围的人都很焦虑,自己不得不留意自己的症状


周围的人都很焦虑,每天在讨论“阳不阳”,自己不得不每天都对照症状,检查自己是不是“阳”了



  • 其他心理因素


由于性格等原因,相较于一般人群,多愁善感、孤僻、焦虑、悲观、胆小、保守、敏感、自卑等等的人更容易“幻阳”。



因为害怕感染而带来的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会降低人的抵抗力,给病毒可乘之机。做好以下几件事,帮你摆脱“幻阳症”的困扰:
接纳自己
缓解焦虑的第一步要从认可自己的情绪开始,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接受自己有焦虑、不安和恐惧的情绪,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认和故意排斥它们。告诉自己:“我确实有些敏感、紧张,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不用过分关注,做点别的会慢慢好起来的。”
转移注意、合理宣泄
有的人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愤怒情绪,或者感到沮丧、孤独。这时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倾诉,获得鼓励和支持;进行体育运动或唱歌、跳舞等,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把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
积极自我暗示
要选择一些积极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并反复强化。如,“我一定能克服困难”“春天迟早会来的”“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等等。



重建生活秩序
无力感、低落、颓废,可能是源于无法改变目前状况而产生的。我们可以先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来增加可控感。比如,保持规律作息,给自己准备营养均衡的三餐,通过运动健身来管理身体等等。
关注权威信息
寻找正规、权威渠道的科普知识以及信息,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学会独立思考,辨别虚假信息,减少不安全感。限定自己上网查阅新闻的次数,减少负面信息的输入,重点关注好消息,增强对抗疫的信心。
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幻阳”而盲目滥用药物。如果通过以上方法都无法缓解目前的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或发现“幻阳”无法通过自行调节缓解,甚至逐渐发展为“恐阳”,建议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求助。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过度焦虑了?
美国杜克大学编制了一份焦虑自评量表(SAS),可以帮你初步判断焦虑的轻重程度。阅读以下20个问题,根据你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选择符合的答案。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差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注:表格仅供自评提示,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需要还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References:Health.harvard. (2021). Anxiety in the Time of COVID-19.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anxiety/anxiety-in-the-time-of-covid-19WHO. (2021). COVID-19大流行促使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增加25%.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2-03-2022-covid-19-pandemic-triggers-25-increase-in-prevalence-of-anxiety-and-depression-worldwide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otherapist Wei Sun 

幻阳症受害者:“人没确诊新冠,但全身都不舒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