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之子》观后感——它不是很配,我是被迫的
那么,简单快速地过一下,《海兽之子》这部电影。我会写的比较零散,因为这电影属实不需要复杂的安利,我只想快速地把感想记下来,而不是交代一篇可读性很好的观后感。
首先罗列它的几个关键词:画面无敌,主旨玄学,绝无仅有。
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剧情。表面上海兽之子讲的是关于普通的女主角琉花出生在一个和水族馆关联密切的家庭里,童年时有段在水族馆里看到鲸鱼的奇妙经历,在某年暑假认识了两个被儒艮养大的男孩——“海”和“空”,见证并随他们一起参与了海族的祭典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作者表现了大量的他关于生命、起源、意义的遐想。
先从画面部分入手。海兽之子的画面完全是王者级表现,而且其中并没有依赖太多大手的参与,没有个人风格特别强烈的片段,整体风格维持得很好。2D部分有几段精彩的作画,比如开场不久吉姆把手插到口袋里的动作,比如几个主角视角的长镜头,特别是膝盖受伤后对奔跑动作的表现,虽然不及你的名字中那段奔跑那样令人震撼地自然,但是也刻画得非常有真实和运动感。另外还有多处空间压缩的作画,穿越长距离看见鲸鱼,以及鲸鱼翻出海面的作画,包括后面意识流部分的作画。可以说作品为了氛围有刻意不去做非常突出的个人作画,但整体维持在一个超高质量水准。
3D部分就更离谱了,这是近年来最强3D作画没有之一。3渲2的到位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是不下眼力功夫根本看不出的程度。据说作监有直接在CG上去修正作画而且是全修,嗯,夸了个大张。
这次的上色也让人有所感触,部分画面给人游戏画面的体验,色彩是有些浓烈的,总之和常规动画的观感有所差异。
但与此同时也要说,作品还是十分侧重内核部分,没有借着超优秀的画面+海底生物奇观去做那些震撼人心的卡,而是在剧情需要的程度内为作品服务。说白了就是作画没有爽到的部分,全程有控制力,个别要把我顶上去的部分也被及时收住了,不知道是好是坏。
再谈谈剧情部分。看得出原作内容不止这些,原作究竟描绘了一些什么,令人难以想象。就电影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像是肉铺老板切给你的肉还带着筋膜,一些边边角角的小故事没有去干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以说就是个引子,你想知道呢就去看原作吧。这其中包括飞起来打手球的段落,母亲曾今是传奇饲养员,和父亲个性有不小差异但是靠家和孩子能维系在一起的亲情,想借着祭典赚取利益的大人,等等。对,所以这部动画的剧情完全不出彩,是完全为核心主旨服务的骨架,像是大盘鸡下面垫着的面条,顺带吸收点汤汁的水平。
另外,如同所有作品表达独创或是难以理解的内容时,会拿一些现实依据的例子来支撑理解,这部动画用到的例子都可以说是有点小硬核的理论。比如暗物质,比如旋齿鲨象征古老的海兽起源,还有夜光藻包在身上的样子——这样去描写深夜海洋中游泳简直是小天才,还有鲸鱼的声音可以原原本本地直接传达他们的想法——让人想起前些日子海豚的声音可以发送全息图像的假说。总之,举例不错,是既有情怀又不生硬的。
最后写作品的内容。一句话概括内核的话,我觉得是作者在赞叹生命的轮回与永恒。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非常常见的,我的感受是,作者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情怀与生活观察,从而将那种感动的思绪发散到现实之外,试图在现实之上去摸一个真理的轮廓。比如这样:根据目前的大爆炸假说,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时间与空间,开天辟地时的物质并不会湮灭,重的聚星球,轻的组大气、水,生命就这么拧巴着诞生了。一代代延续到今天,组成你的每个原子,和遥远过去的开天辟地时,没有任何分别。当你第一次听说、或是意识到这一条,你可能当时觉得很浪漫又震撼,那么为了传达你的那种感受,就发散了这一思考,到了我和宇宙是一种东西的地步。如果是这样把人从已知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逻辑,延续到不可知上,给我感觉这种思考是缺乏真材实料的。
作者应该很受此类观念影响,他的表达中有诸多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的放低,譬如说话的信息量极为有限、科学无法探明海和空的身体变化等等。可能因为是影视作品需要具象化的表现吧,他把大海是生命之母,扩充到地球是宇宙的子宫,陨石是精子?人类是乳房,琉花是卵子?然后就在座头鲸的体内完成了生命的孵化。这就是海之祭典。其实这也还是印证了上一条,人类的繁衍条件怎么可能是世界的真理呢?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自己对世界的想象,是许多具有浪漫情怀的创作家会有的行为,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这真的极为个人化,极不容易产生共鸣,因为这种思考本身就是无厘头的,他真正传达出来的只有作者的个人趣味。
那么除去这些,这部动画还有三个真正让我觉得有所深思的点。
其一,鲜有地表达了对意识形成机制的思考。就好像人不能把自己吃了一样,用思考去想思考和意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是一件哪怕仅仅是想想都困难到让人想要回避的程度。作者用元素组成小物质,在万有引力吸引下渐渐形成片和块,最后形成星系的例子,来类比人生片段的小回忆,会勾起其他回忆,渐渐牵扯更多出来,产生意识一类的东西。且不说是不是好想法,但总之是一个有点意思的比喻。
其二,空变成了鬼火一般迸发消失了,那光芒是真的想被别人所看到吗?琉花一开始为了救下海而去抢陨石,海却就那样变成了婴儿,琉花又认定这陨石就是海的光芒,于是又喂给了海,之后海从一个已经没有明确自我的黑人,混进了更多东西变成了标题所谓海兽之子一样的存在。这个从抢陨石到喂陨石的桥段,令人感到有些沉思,是琉花突然觉得消失前发出的光比消失本身重要吗?
说到这里,动画还有两个让人在意的设计。一个是琉花的手可以感召海洋生物,并且在祭典之后所有的海兽都会看向她。明明是应鲸声邀请来的嘉宾,为什么最后会成为祭典的中心甚至是新生的祭品呢?非常神秘。另一个是老奶奶的橡皮筋之歌,说是这东西发出的声音远超说话能蕴含的信息量,这可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神秘……
那么最后的其三,片尾的彩蛋。彩蛋是真正让人怀疑人生的部分,琉花的父母重归于好,生了个新的宝宝,请琉花来剪脐带。她剪的时候犹豫了,但还是一刀下去,旁白配了一句心理活动:感觉像是剪断了生命一般。这句话让人感到,这作品可能至少真的没在表达什么积极的东西,它有点混沌……就像是天使其实在圣经里也不都是美人一样,明明在讲述一些通常和美好挂钩的东西,但其纯度来到了一个不存在美之概念的更高层面。我怀疑,如果可能,作者希望观众直视外神。作者表达过如下内容:人的生命与宇宙诞生是有联系的;海之子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他们就是那么随心所欲;星辰歌谣是从祖先传下来的,具有仪式感的歌颂生命的歌曲。整体给人感受是:活着是一时的,生命是永恒的。那再加上剪断生命这句话,给人感觉就是辩证地表达了生命还具有单指向性,所讨论的生命不是在溯源,而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像是拉面师傅拉的始终是一团面,但是越拉越长,越拉越长,可以就这样一直长下去。
行了,就写这些吧……独具一格的动画,应该看看,只是看了难有多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