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河流域·流域综述

2023-07-31 19:35 作者:风润生  | 我要投稿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1.82万k㎡,占全国总面积的3.3%。

全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分高原、山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西部为山西高原和太行山区,北部为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区,面积18.94万k㎡,占60%;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原,面积12.84万k㎡,占40%。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其中,海河水系是主要水系,由北部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组成;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徒骇马颊河水系位于流域最南部,为单独入海的平原河道。

各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源于太行山、燕山背风坡,源远流长,山区汇水面积大,水流集中,泥沙相对较多的河流。另一种是发源于太行山、燕山迎风坡,支流分散,源短流急,洪峰高、历时短、突发性强的河流。历史上洪水多是经过洼淀滞蓄后下泄。两种类型河流呈相间分布,清浊分明。

流域属于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寒冷少雪;春季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气温回升快,风速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影响,比较湿润,气温高,降雨量多,且多暴雨,但因历年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时间、强度、影响范围等很不一致,致使降雨量的变差很大,旱涝时有发生;秋季为夏冬的过渡季节,一般年份秋高气爽,降雨量较少。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4℃,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年平均降水量539mm,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年平均陆面蒸发量470mm,水面蒸发量1100mm。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在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流域内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保定、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大同、朔州、忻州、阳泉、长治、安阳、新乡、焦作、鹤壁、濮阳、德州、聊城等25座大中城市。1998年流域总人口1.22亿,占全国的近10%,其中城镇人口3365万,城镇化率28%。流域平均人口密度384人/k㎡,其中平原地区608人/k㎡。

1998年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9674亿元,占全国的12%,人均GDP792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270元)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1.37万亿元。海河流域具有发展经济的技术、人才、资源、地理优势。

时间:2003-07-31 12:18:19


河流水系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云中、太岳山,北依蒙古高原。地跨8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全部,河北省绝大部分,山西省东部,河南、山东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各一小部分,总面积31.8万k㎡,其中山地和高原面积18.9万k㎡,占60%;平原面积12.9万k㎡,占40%。1998年流域共有31个地级市,2个盟,256个县(区),其中含35个县级市。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徒骇马颊河三大水系。由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以上河系为海河北系)、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黑龙港水系和海河干流(以上河系为海河南系)组成,各水系呈扇形分布。发源于燕山、太行山迎风坡的河流,源短流急,泥沙量较少。发源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河流源远流长,泥沙含量较多,两类河流相间分布。

滦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东北部,包括滦河干流及冀东沿海32条小河,全水系面积54530k㎡。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西北巴彦图古尔山麓,经承德到潘家口穿长城入冀东平原,至乐亭县入渤海。滦河支流繁多,常年有水者达500余条,其中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蚁蚂吐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青龙河等十余条为主要河流。1979年在滦河干流修建了潘家口、大黑汀两座大型水库。其下游干支流建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青济秦等大型引水工程。冀东沿海以石河、洋河、陡河、沙河较大,建有石河、洋河、陡河等水库,这些河流具有山溪性河流与平原河流过渡的特点。

北三河水系由原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三个单独入海的水系组成。建国以来大兴水利工程,三水系闸坝控制河道相通,水系间互相调节。故此,将原有三个水系划为一个整体称北三河水系,面积为36053k㎡。水系内建有于桥、邱庄、海子、密云、怀柔、云州等大型水库。

永定河上游有桑干河、洋河两大支流,分别发源于蒙古高原和山西高原,两河在河北省怀来县汇流后称永定河,1963年后辟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永定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素有小黄河之称。大清河水系由南北两支组成,是一条典型的扇形河流。北支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南支的瀑河、漕河、府河、唐河、沙河、磁河等河流均注入白洋淀,由独流减河入渤海。子牙河水系主要由滹沱河、滏阳河两支流组成,于河北省献县由子牙新河流入渤海。漳卫南运河水系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背风坡,主要由漳河、卫河两大支流组成,汇合后一支于山东省四女寺由扩挖的漳卫新河入海。黑龙港运东地区位于子牙河以南,卫运河及漳卫新河以北,主要河流有南北排河、宣惠河、沧浪渠等。海河干流位于天津市区,是泄洪、防潮、蓄水、排沥的多功能河道。

徒骇马颊河位于漳卫南运河以南,黄河以北,居海河流域的最南部,由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及滨海小河等平原河道组成,流域面积3.2万k㎡。


2003-07-31 11:37:14


自然地理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徒骇河、马颊河等水系。本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流域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行政区划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绝大部分,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省北部,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流域面积为31.78万平方公里。

海河流域的北部和西部为山地和高原,东部和东南部为广阔平原。山地和高原18.94万平方公里,占60%;平原12.84万平方公里,占40%。流域内,北有燕山,西北有军都山,西有五台山、太行山,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上下,最高的五台山达3058米。这些山脉环抱着平原,形成一道高耸的屏障。山地与平原近于直接交接,丘陵过渡区甚短。山地高原内有张宣、阳蔚、涿怀延、大同、忻定、长治等盆地。按成因,平原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中部冲积湖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平原地势自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向渤海湾倾斜,其坡降由山前平原的1~2‰。,渐变为东部平原的0.1~0.3‰。由于黄河历次改道和海河各支流冲积的影响,平原内微地形相当复杂。一般曾经是黄河和本流域泥沙含量较大的河道流过的地带,地势较高;在这些河道之间的清水河道流过的地带,地势较低,形成了相间的条形洼地,而这些条形洼地又被其它支流冲积所截割,形成若干大小不等的碟形洼地。这种高地与洼地相连的复杂地形,再加上南运河贯穿南北,使南系各河集中于天津入海,给防洪除涝等方面造成了不利条件。

2003-07-31 12:16:44


社会经济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在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流域内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保定、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大同、朔州、忻州、阳泉、长治、安阳、新乡、焦作、鹤壁、濮阳、德州、聊城等25座大中城市。1998年流域总人口1.22亿,占全国的近10%,其中城镇人口3365万,城镇化率28%。流域平均人口密度384人/km2,其中平原地区608人/km2。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众多,技术水平高。主要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煤碳等,形成了以京津唐以及京广、京沪铁路沿线城市为中心的工业生产布局。九十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流域经济中比重逐年增大。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流域工业产值的10%,其中北京、天津超过20%,形成了北京中关村、天津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陆海空交通便利,北京是全国的铁路交通中枢,天津、秦皇岛以及新兴的唐山、黄骅是重要的海运港口,建成了以京津、京沪、京深、京沈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煤碳、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90多种,是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为齐全的地区,其中煤碳储量占全国的45%。1998年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9674亿元,占全国的12%,人均GDP792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270元)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1.37万亿元。海河流域具有发展经济的技术、人才、资源、地理优势。

八十年代以来,海河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1980~1998年,流域总人口增长24%,城镇化率增加9个百分点。GDP从1980年984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7501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翻了近三番,其中北京市增长14倍,天津市增长13倍,河北省增长19倍。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1107亿元增加到1998年1.29万亿元,翻了三番半,其中北京市增长6倍,天津市增长9倍,河北省增长20倍。在有效灌溉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粮食总产量翻了近一番,从1980年的2769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5390万吨,其中河北省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流域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83kg增加到442kg,增长56%。

2003-07-31 11:42:33


气象水文

海河流域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春季干旱多风沙。按1956~1998年降水系列,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是我国东部沿海降水最少的地区。降水时空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季节性和年际差异。夏季暴雨集中,冬春雨雪稀少,具有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的特点。年降水还存在连丰或连枯的变化规律。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4°C,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年平均无霜期150~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3000h。年平均陆面蒸发量470mm,水面蒸发量1100mm。一年四季分明,寒暖适中,日照充足,适宜许多植物生长。

1956~1998年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372亿m3。其中地表水水资源量220亿m3,地下水水资源量249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量97亿m3。

海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和水资源量逐渐衰减。

(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其中山区527mm,平原556mm。降水地区差异较大,沿燕山、军都山、太行山迎风坡有一条大于600mm的多雨带,降水依次向弧形山脉两侧减少。

汛期(6~9月)降雨占年降雨总量的70~85%,主要集中在7~8月份的1~2个降雨过程,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春季(3~5月)降雨量只占年降雨量的约10%,因此流域内春旱频繁发生。

流域年降水量变差较大。流域南部与北部,山区与平原之间,年降水时空分布有一定差异。各河山区与平原同时发生枯水的概率在50~80%之间。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讲,各河系之间水量相互调配的空间比较窄小。

(2)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

1949年以来的50年中,出现了1951~1952年、1980~1981年和1992~1993年,以及1997~2000年四个连续枯水年段。局部地区出现连续枯水年的机率更多。天津市六十年代以后已出现5次连续枯水年,河北省东部地区也发生过连续9年的枯水期。1999~2000年,潮白河上游和滦河上游再次出现连续干旱年,两年降水量均不足300mm。潘家口水库2000年入库水量创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低点,天津市出现了自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通水以来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3)水资源总量少

总体上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1956~1998年水文系列总水资源量372亿m3。人均总水资源占有量305m3,仅为全国平均的1/7,世界平均的1/27,远低于人均1000m3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亩均水资源量225m3,为全国的1/8。在全国各大流域中,海河流域的人均、亩均水资源量最低。

(4)水资源量逐渐衰减

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人为影响加剧,引起海河流域水文下垫面的重大变化,通过工程措施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包气带加厚,水量蒸发加剧,是造成产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因降雨产流关系改变,与五十年代相同的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与原系列相比,新系列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地下水资源量减少9.5%,总水资源量减少11%。总水资源量减少最多的地区是海河南系平原,达18%。


2003-07-31 11:40:53


水旱灾害

海河流域是中国洪、涝、旱、碱灾害严重地区之一。流域年内降雨分配极为集中,80%左右集中在6-9月份,且往往集中在几次强降雨过程,在全国各大江河中最为突出。由于流域特殊的地形(从南、西、北三方向向东倾向),历史上各河洪水均集中天津入海,河道泄流能力上大下小矛盾突出,特别是入海尾间泄量很小,因此遇稍大洪水即泛滥成灾。与此同时,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可达800毫米以上,枯水年仅270毫米左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05立方米,为全国的1/7,是全国严重缺水区之一。一遇枯水年份,便形成旱灾。

(一)洪涝灾

汉代以前,史载洪涝灾次数不多。东汉至元代,海河流域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发生水灾53次。据明清史料统计,540多年中共发生水灾360次。17世纪以来,就发生19次大水灾,平均20年一次,每次大水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受灾一般均在100个县以上,淹没耕地少则2000—3000万亩,多则6000-7000万亩,其中5次淹及北京,8次淹及天津。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963、1996年发生大洪水,受灾损失巨大。特别是1963年8月上旬海河南系发生的洪水,暴雨中心最大7天雨量达2050mm,超过中国大陆的已有记录。这次洪水的直接损失达60多亿元(当年价格),善后救灾开支达10亿元。与此同时,平原涝灾也相当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大的涝水年有1964、1977 年,受灾面积分别为5420万亩和4457万亩。

(二)旱灾

据甲骨文记载,海河流域商代已有旱灾。其后,从西周经春秋、战国至秦朝,旱灾时有发生。汉代至元代,海河流域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发生旱灾71次。明清时期,从1470年至1911年,海河流域发生干旱和偏旱灾共94次,平均每百年21次。民国时期,发生流域性大旱灾2次。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85年间,海河流域受灾范围大、灾情严重的典型干旱年有1965、1972和1981年,受旱面积分别达6487万亩、6118万亩和5492万亩,成灾面积分别达3644万亩、3597万亩和3170万亩。

另外,海河流域还有盐碱灾、冰冻害、泥石流和河口风暴潮。

2003-07-31 11:34:17




海河流域·流域综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