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关何处?此心安处丨志青春

2023-01-16 14:08 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  | 我要投稿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王奕佳,华中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紫云分队队长,现服务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四大寨民族中学。

       提笔此刻,我们正搭着驶离四大寨的车,走在日渐熟悉的盘山路上。半年时间,当今早提着行李关上家门时,我才感受到了强烈的异乡“归属感”。


       乡关何处?此心安处。

  所谓异乡与成长


       四大寨乡位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部,距离县城30余公里,是一个多面环山的秀美村寨。想起刚来四大寨的第一天,还在为几只蟑螂吓得无法入睡,转眼,也已经把这里简单的房间布置成了舒服的“小家”。虽然“杀虫”还不是很在行,但生活有了不少妙招,也有了舒适温度。刚来的第二天,急性肠胃炎到访,昏天黑地地在卧室里“感受”了两天发烧,从县医院回来的路上,志愿者学长说“熬过去你会发现自己还是很坚强的,你也不要有心理负担觉得麻烦别人”。“异乡的温暖”是四大寨给我的第一份见面礼。

       这半年里,也有过反复的丘疹型荨麻疹体验,有过早上摸黑去值周路上被土狗们狂叫吓到不知所措的时刻,有过屏幕意外摔碎的委屈难回神,有过一些或这或那的崩溃……但回想起来,好像也都“克服”过来了。后来,皮炎药成为了家中常备,早上学乖不打手电不吵醒土狗就相安无事,花屏手机好像也慢慢被接受了……想起曾经的承诺,“要有生气,要担得住”,我不会忘记!“原来我一个人也可以打理井井有条的生活”,这里的一切都在让我慢慢成长。


所谓给予与收获

       在四大寨民族中学,我们走上讲台,真正成为了一名支教志愿者老师。这里的孩子不同于城市的孩子,他们在大山里少数民族聚居的环境下长大,知识基础以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比较薄弱。初来四大寨时,我们也很头疼。但在当地老师的悉心帮助下,在队员们的用心努力下,一学期将至,我们圆满完成了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学任务,组织开展了博雅大讲堂、暖冬行动、“寄梦华师”书信交流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能为这里带来什么”,这是我来到四大寨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今,已经有了答案——一支粉笔,一堂好课,哺育的是千百桃李,守望的更是来自大山深处的万千期盼。

       当我反问自己收获了什么时,脑海里浮现出了学生们稚嫩又真诚的脸庞。九五班那群让人又气又爱的温暖娃们,总是集体喊“老师你先去吃饭吧,去晚了就没饭吃”,七四班那群个头小小的可爱娃们总是用稚嫩却又真诚的声音喊着“谢谢老师”“老师拜拜”,还有运动上冲刺时刻暖心拥抱、激动呐喊的孩子们……适应、融入、给予、获得,在四大寨民族中学的校园里,我深刻体会着这些。

所谓相遇与同行

       

       这半年,还有很多幸运的相遇。


       比如一起奋斗的队友——专门陪我跑到县医院开药的孙老师,温柔却又充满力量的可欣老师,帮忙永远慷慨的嘉豪老师,在紫小队一起度过的每一个周末,碰过的每一次杯在记忆里都格外深刻。

       比如一路同行的伙伴——热情亲切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同伴,温柔可爱的室友老师,真诚友善的中学同事,帮我们每一位队员安置妥当的杨校,一直耐心远程帮忙的前辈学姐,还有热心善良的每一家店铺老板……超市的奶奶从听太不懂我们的口音到现在硬要多塞给我们两根烤肠,快递老板从记不住名字到现在远远看到就喊“你的快递到了”,在美丽的四大寨,我真实拥有着这些。还有每天上下班路上的各种小动物,“我们一起生活在这里”也成为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恍惚间,离家已快半年,支教也已过半,虽然遗憾还没有看过更多的黔贵风景,但“这半年不长的时间”,已让我找到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乡关何处?此心安处。


       美的四大寨,开春见!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投稿

编辑:蒋卓含(西安交通大学)、孔翔(池州学院)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


乡关何处?此心安处丨志青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