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问题究竟应该归属于哪里?
看《福尔摩斯侦探集》的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英国读者是这样追书的:
哇,好厉害,好有感觉→这个人怎么死了?他怎么死的?→哇,那么多钱全掉河里了→wdnmd,福尔摩斯死了,柯南·道尔你也别想活了→哇,福尔摩斯又活了。
看《歌舞伎町夏洛特》的二刺猿死宅是这样追番的:
哇,这个人是女的?→哇,这个人是男的?→哇,好有意思啊,哈哈哈哈,好搞笑啊→wdnmd,别死啊→wdnmd→wdnmd→wdnmd→……→nmd!
◆◇◆◇◆◇
从年初的9分衰退到现在的7.5分,《歌舞伎町夏洛特》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前几集单元剧来看,《歌舞伎町夏洛特》里的福尔摩斯很难让人联想到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特·福尔摩斯。
在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是一个极其古灵精怪的侦探。
他不擅长依靠武力解决问题。因为夏洛特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不到万不得已亦或是计划之内的时候,他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正面冲突。
他擅长追踪、推理和演绎。为了配合自己追踪的效率,夏洛特把自己培养出了超凡脱俗的易装和演戏的能力。
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目测的结果,实际上夏洛特有很多博学的知识能在关键时刻起作用。
而这种的“博学”却和那个时代普遍认知的“博学”有所不同。
化学是福尔摩斯最精通的一门学科。然而在1886年,这个对化学有着畸形认知的英国工业革命年代里,普通人并不会对化学感兴趣。
在生物学上,福尔摩斯几乎是一边倒地偏向认知类型知识,他知道哪种植物会做成毒品,哪种动物会留下什么样的脚印。他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人,他会吸食一些合法的毒品,但不会让自己染上毒瘾。
对于福尔摩斯来说,无聊比毒品更可怕,而一件案子的到来不仅能让他有动力行动,还能给他早上的面包片吃。
那么,《歌舞伎町夏洛特》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不尽人意呢?
很简单,问题出在了制作组对于剧情的把控和完善完全不到位。
问题很大吗?
不大,仅仅只是让人提不起观看的兴趣罢了。
问题很小吗?
不小,这种问题一定会激怒一些看过原著的人。
对于颇有名气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品到了就是一步登天,被一群二刺猿天天喊着“神作、神作、赛高、赛高!”;品不到就会被骂成粪土,不,很有可能连粪土都不如。
是的是的,人类就是这样奇怪的家伙。一旦披上了名为“网络友好的网民”的斗篷,需求就会变成要求、问题就会变成质问。
而且很明显,《歌舞伎町夏洛特》完全没有品到内味。
动漫越到后期越出现了看不懂的色彩,给观众带来的不适和人设与世界观之间的冲突正是体现了动漫表现不足的关键点。
不论是哪个国家里的死宅,内心里的需求其实都是一样的。
不论是多么血腥的作品、多么猎奇的作品,不论标签上贴的是恋爱、伦理、校园、怪物、后宫、重生、异世界、轮回、战斗、科幻、玄幻、魔幻亦或者是NTR,不论一个作品究竟描写的是一个英雄开无敌挂秒杀全场还是一个天才打破规则成仙问道。虽然有可能会被一部分骂惨,但是有市场就一定会有销量。
但——是——
《歌舞伎町夏洛特》却没有好好的做到这一点,他完全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讲,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吧。
如果是看完这24集的观众请重新回忆一下这24集的全部剧情。
就像回马灯一样回忆这些一个个剧情、人物、时间、地点、冲突、转折。
那么接下来,我会问三个很难的问题。
准备好了吗。
3
2
1
0
问题一,前12集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问题二,前16集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问题三,前24集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品,细品。
那为什么我不问25集讲了什么呢,因为25集真就是什么都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