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成员相互信赖,促进团队间了解的机制~
团队管理和团队建设第一责任人永远是管理者,HR如果能帮到那是幸运
标杆要时不时拿出来分享,让团队有向心力,“偶像树立”?
标杆自己也有倦怠期,追标杆的人也有倦怠期,万事万物分阴阳,人喜欢攀比,在很多时候会是不好,但是在激励的时候,就很好用——不喜欢有些人性和利用人性达成目标,就是阴阳两面啊~~
为什么不要去对立人性,想明白这只是一个性质,没有好坏对错,能不能用的思考导向比较好,总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吧~

引导卓越的机制:晋升路径
激励和鼓励在短期内有效,但是长期肯定不行,长期的激励必须要有好的结果——晋升机制
这时候要向公司要资源,人才密度提升,协同性更好了,要为下属争取机会

引导卓越的机制:奖金分配
如果争取不到晋升,那也得争取到奖金啊
如果一个公司不奖励和提拔追求卓越的,也不淘汰混日子的,这样的组织也留不住人才
嗯,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就一直是在追求更高效率的交付,更好的交付,不断的迭代的,的确是之前在大制造业公司的时候,不太care效率,大家是个庞大的组织,而个人那时候缺的能力也太多了,不懂汇报,不懂价值

总结:如何形成追求卓越的气氛
通过追求卓越的目标,筛选出追求卓越的同事,追求卓越的达成,树立标杆激励,超过一年以上才能打造出这样的循环,优秀的升职,不行的淘汰(给下属公平感),升职的在更高的一层上重复卓越目标、同事、达成、标杆循环
嗯,这个应该是一种案例综合逻辑,等以后有灵感的时候迭代逻辑模型吧~
团队的第一目标是完成业务,错误的姿势是学了一堆如何跟员工搞好关系的团队管理方法

第二关:设计互相信赖的机制
激励是上司对下属,那团队之间的信任氛围如何建立,优先完成业务,提升团队协作力是比前者难10倍的事情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不能互相信任:不了解、失望过、误解
^_^,这个课题在叶教之前的课程中,如何跨部门协作,如何让团队信任的课里面讲了,就是不了解,误解,和错误认知——失望很多时候是错误的期望
那在这一页里面做了个汇总,破解姿势~~

促进了解的机制:分享“秘密”
之前线下聚的时候,在开吃前聊天,叶教就用了这一招,让大家分享一件自己的糗事
团队成员之间分享个人“秘密”应当做成组织行为,但多数团队实际上只有私交才能了解同事:聚餐的时候,还是熟悉的人做在一起。。。
如果聚餐的时候都聊些电视剧、明星八卦什么的,那并不促进关系
促进关系三件事:分享秘密,借钱还钱,我帮你你帮我,除此之外很难拉进关系了
^_^,忽然想到流行的,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什么的^_^

促进了解的机制:办公环境
一直觉得在小网格格里办公,没有那种全敞开的开阔——对个人来说,如果上班不摸鱼,那就全敞开就好^_^,大家彼此沟通很方便,氛围更集体
互联网公司的办公室是组织机制的设计——全敞开

避免失望的机制:足够好的同事
不是每个同事都要卓越,但每个环节的及格线总要达成吧,要不然怎么完成业务引擎的串联输出结果?
最近也有感触,业务同事接单,生产同事总是出纰漏,然后业务这边要收拾后续,还导致订单接不下来,就真的很受拖累,我其实也感受到了支持部门跟不上速度、没有一致的原则带来的问题,但是怎么说呢,自己做为公司中的一员,本来业务就是公司一起完成的,同事能力不够也不是自己能解决的,所以还是做自己能做的吧

能力的强弱怎么来评判呢?
要在业务引擎中去看,能不能完成该业务环节的工作,能达成什么样的水准——让成为业务瓶颈环节的人离开
这在招聘中也讲了,要拆解业务环节需要的能力,去考察能不能做,能做成什么水平,思路清晰,还有实际真的是他做的

信赖机制坑:不满都藏在心里,不说真话
真正好的团队氛围,该撕撕,该喝喝,如果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挺好的,但是团队必定会散伙——完不成业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真正的信任——在心理学上,武老师的课里,是深度关系,什么不好都不说的关系,一定不是深度关系,时间对于非深度关系,就不是祝福,这种关系,对人生也是没什么意义的关系

案例:沟通路径
这个就是在团队信任里面讲过的一个案例,下属找老板去打官司,之前是说老板要避免直接拍板,要搞清楚好多的问题,但是这里就是,老板不介入,让下属之间直接去解决
老板要堵住非正常的沟通路径,想要的“正确沟通路径”才能变成通路

避免误解的机制:吐槽会
事实和观点是两回事,每个人有的,基本都是观点
即便在上面构建了各种机制,依然会出现一些误解
搞吐槽会,重点不是吐槽的内容,也不是吐槽的问题能得到解决——这是非常大的误区,没有一家公司是靠把问题都解决来成为伟大的公司的,所有伟大的公司的秘笈,是躲过了几十上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所有致命威胁,这是第一优先级,然后,抓住了每隔十年左右出现的机会,才发展到了今天这个程度,解决了前面两类问题的第三排序,才是解决问题
吐槽的内容,还是要怼到业务引擎上,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够对业务环节有优化吗?优化提升能量化吗?
吐槽是来解决什么问题呢?第一,释放负能量,第二,培养敢说真话的氛围,第三,在吐槽的过程中,发现了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自己的观点不是唯一可能,自己觉得很严重的问题别人无所谓,别人觉得很大的问题自己觉得是鸡毛蒜皮,观点的碰撞比问题的解决还要重要——因为很多“问题”本来就不是问题,怎么解决?
一般吐槽的一百个问题只有两三个会影响公司发展,而这两三个问题你不说,公司也正在解决。。。领导是知道问题解决进度条的,所以,随便吐槽。。。

总结:信任建立的三次握手
第一交换秘密,第二交换价值,业务环节相关支持的时候,要能及格的交付,交换不满,吐槽同事吐槽公司,有机会解开误会
在激励的时候,会有点对点沟通,但是在建立信任机制的时候,要避免做点对点沟通,要尽量通过机制而非自己介入,来建立团队间的彼此信赖
用机制来管理团队还有开会、提意见什么的,都是用业务引擎机制来处理所有问题

第三关:设计荣辱与共的机制
大多国内公司就在第一关,很难到第三关,但是还是要讲,因为,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一年内能做成的事情,低估自己十年内能做成的事情——往后十年,我们很可能到第三关^_^
出了问题的时候,大家彼此是相信,但是,没人来扛事儿

为什么不愿意荣辱与共
A个人公平:你惹的事,凭什么我来承担——艾玛,我有课题分离的倾向,也不想给别人买单,自己的责任自己扛,跟这个荣辱与共怎么做定义区分?怎么指导自己的策略行为?
叶教举的例子,是决策格局,看的更远——的确,决策时空观和课题分离是要综合起来决策的,如果长期下来还是要自己买单的话, 那这个责任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
B嫉妒:在自恋高位上被比下去了,自恋受损了,共“荣”个鬼啊。。。你牛你上啊,找我干嘛
C过客思维:反正我又不在这里很久,整个公司就是我的职业生涯的跳板,没把自己当这里的人
D狭隘:隔岸观火就好了,反正又烧不到我——看别人的热闹
这都是基本的惯性人性,荣辱与共其实是逆人性的,所以非常难

我们要承认,并且尊重人性的弱点
我们确实没有义务去为别人收拾烂摊子和背锅,为领导收拾烂摊子还有好处,可能有提拔和加薪,同事之间看不到好处的,凭啥呢?
不想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喝彩,这也没什么错啊
没有义务非得死磕这一棵树,毕竟的确有一座森林嘛
因为决策时空短小——格局小,认知不足识别不出来唇亡齿寒、利益相关,这也是正常的

怎么解决人性弱点?只能用制度了
制度一:利益共同体
连坐,专治各种不服。。。
在《秦皇》里面,里村的设计,就是连坐制度,有人逃服役,邻居顶上,邻居也逃了,里长自己顶上
连坐的问题是共辱没共荣,只利用人性弱点,未激发人性优点
那说到共荣,就是古代的家族了,一个地方有考上进士的,是县的政绩也是府的政绩,牌坊树在村口,一村受益,免税田额度,家族受益^_^
连坐制改良:利益共同体,艾玛,那我意识到了共荣问题呀^_^

先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