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孟英医案》学习-2

2023-08-28 09:57 作者:四十画生  | 我要投稿

今日继续学习清代名医王士雄的医案,援引《王孟英医案·卷二·便秘篇》的第十例,原文如下。 屠小苏令正,自乳经停,泛泛欲吐,或疑为妊。所亲高啸琴进以养阴之药,渐致时有微热,脘闷不饥,气逆嗽痰,卧难著枕,二便秘涩,耳闭汗频。孟英脉之,虚软而涩,曰:根蒂素亏,经停乳少,血之不足;泛泛欲呕,肝乘于胃,率投滋腻,窒滞不行;略受风邪,无从解散,气机痹塞,九窍不和。先以葱、豉、通草、射干、兜铃、杏仁、蒌壳、枇杷叶、白蔻开上,两剂热退。次用小陷胸合雪羹,加竹茹、旋覆、白前、紫菀宣中,三剂便行安谷。继予冬虫夏草、苁蓉、当归、枸杞、麦冬、紫石英、楝实、熟地、牛膝滋下而瘳。

译:屠小苏的妻子(“令正”有嫡妻、正室之意),溢乳停经(“自乳”此处可能存在歧义,结合上下文亦不能理顺文意,有精于古文者,欢迎指导),时常有要呕吐的感觉,考虑可能是妊娠。亲近的朋友高啸琴给她养阴的中药,逐渐出现了时有发热,胃脘部不适,纳差,喘嗽咳痰,难于平卧,大小便均不通畅,耳内胀闷,汗出频频。孟英诊治,诊其脉虚软且见涩滞之象,说:患者体质向来就亏虚,停经、乳汁少,是血不足;时欲呕吐,是肝气盛而克胃,草率的予滋腻之品,胃气即不通;又感受了风邪,没有从表而解,进一步加剧了气机闭塞,九窍不通。孟英先予葱白、淡豆豉、通草、射干、马兜铃、杏仁、瓜蒌皮、枇杷叶、白豆蔻宣开上焦,服两剂即退热。接着予小陷胸汤合雪羹(海蜇与荸荠),加竹茹、旋覆花、白前、紫菀宣畅中焦,服三剂即二便调、食饮佳。最后予冬虫夏草、肉苁蓉、当归、枸杞、麦冬、紫石英、川楝子、熟地黄、牛膝滋养下焦而痊愈(“瘳”音“抽”,有病愈之意)。✳本人非古文相关专业,通过检索词汇与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意在理顺文意,而无深入考究。 本例医案,鲜明地体现了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诊治思路。本例同样运用辨证三要素,即“

病因-病位-病机

”的辨证思路进行分析。患者新近发热,汗出频频,病因为风邪。喘嗽咳痰,病因为痰。胃脘不适,时欲呕吐,大小便不通畅,耳内胀闷,脉涩滞,病因为气郁。停经,乳汁少,脉虚软,病因为虚。因此,病因可归纳为

风、痰、气郁与虚

新近发热,汗出,喘嗽咳痰,为风邪犯肺,肺气不宣,痰浊阻肺,病位在上焦,为太阴肺。胃脘不适,时欲呕吐,大小便不畅,脉见涩滞,为中焦气机不利,失于通降,病位为阳明胃。体质向来亏虚,停经,乳汁少,脉虚软,病位在下焦,病位在少阴肾。因此,病位可归纳为

太阴肺、阳明胃与少阴肾

综合病因与病位,病机可归纳如下。素来精亏血少,进滋腻之品但不能运化,中焦气郁,不能通降。又新感外邪,肺气不利,治节失司。病机乃

上中二焦气郁,下焦亏虚

经云: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具体本篇而言,是由表及里、由上至下的治法。先

解风邪

,宣开肺气,恢复肺的治节。次

解气郁

,行气化痰,恢复脾胃的运化。终

补精血

,滋养下焦,治病求本。

证理法悉具,方药即成。孟英用葱白、淡豆豉、通草、射干、马兜铃、杏仁、瓜蒌皮、枇杷叶与白豆蔻轻宣肺气、解散表邪。用黄连、半夏、瓜蒌、海蜇、荸荠、竹茹、旋覆花、白前与紫菀清热化痰、行气降逆。用冬虫夏草、肉苁蓉、当归、枸杞、麦冬、紫石英、川楝子、熟地黄与牛膝填精补血、滋养肝肾。

综观本篇医案,患者素有体亏,又误用滋腻,而新感外邪,是

表里同病,上中下并疾

。近贤曹炳章评价孟英,“辨病辨证,能探虚实、查深浅、权缓急”。本例的诊治过程既体现了具体用药的精妙,又体现了战略上的眼光,即站在更高的层次俯瞰诸多症状,捋清了发病的整体脉络,分步骤、有计划地解决问题,真乃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毓仁笔谈

✳本文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试药,患病须及时至医疗机构就诊。

《王孟英医案》学习-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