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正绫·肥皂菌】《希望之名》歌词及详细诠释

《希望之名》
作曲/编曲/混音:APT飞果
策划/作词:初繁言
调教:坐标P
曲绘:隼
PV:羡慕的要死
演唱:乐正绫、肥皂菌
出品:踏云社
VC版链接:AV63365632
人声版链接:AV63368118
是为远方 是为信仰
辉映着隽永至今的历往
星芒所向
是沸腾在掌心无尽希望 啊
【这次还是不免落入俗套,进入非常经典的讲故事模式。用倒叙的结构在开头先行点明:贯穿整段人类文明史的无非“希望”一词。
当时写完歌词给四界看,他指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你只是在对于希望这一概念一味自嗨,没有“绝望”衬托出“希望”,亦没有对此过多阐释,为何有希望,为何是希望。
我想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这希望其实更多的是之于当代的、属于未来的我们,而非过去。人们从不是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去做事。如同有人追求的自由平等一定是落实到具体政策,“希望”是一个后定的结论而非先有的目的。人们并非是想象着“我要追求希望”,却只是做下所有,直到千年后的我们恍然回首,啊,这可真令人激动人心啊。“希望”从不在历史中,却常在“回顾历史”时油然而生。
我非常喜欢星星这一意象。如同《狮子王》里木法沙对辛巴说,望向星空,你就能看到历代祖先一样;就让我们暂且回到充满幻想的童年,幻想那“星芒所向”,真的暗自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过往吧。】
扎根翻腾泥泞
露水折射微弱生息
屏住艰涩呼吸
初次窥见所谓光明
【除了是比较平白的铺陈作为铺垫外,这里也埋了个小彩蛋。古希腊有学说称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这里每句似乎都有关键词可以分别照应土、水、气、火。】
蹑足潜行
探指触及
微光拂过心底
如我此刻高举首支火炬
【究竟怎么定义人类和别的动物不同?人类究竟高级在哪?我个人比较偏好的答案是,人类会使用抽象思维。诚然,这就出现一个认知论的巨大问题,即我们也无从得知究竟其他物种是否也会抽象思维——又或说是,真正的抽象思维,理解“我”“你”“梦”“艺术”这些人为捏造的抽象概念究竟是什么,而不是通过反复训练教马戏团小狗算算术。如同一道“微光拂过心底”,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获得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同样给人类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还有老生常谈的火。】
欲拾散落的笔
尽绘下身形于石壁
【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究竟应该如何诠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若说它是艺术,那时的人类有对于审美的认知吗,会想着这个人可以这样画得更好看吗,又或只是随心所欲地去画?若说它是记录,那时的人们是真的有意识地去想“我要让万年后的人看到这壁画知道我们曾经存在过”吗,又或只是消磨闲暇?】
长枝磨开锐利
便为手底轻颤刀匕
【关于上面提到怎么定义人类和别的动物不同这一问题,似乎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人类会制造工具。但似乎已经有很多实验证明了这至少只能证明灵长类不同,毕竟许多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亦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可若说是因为人类会制造的工具更高级,仿佛又画下了“高级”“低级”之间究竟如何划分的陷阱。但绝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在最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亦对狩猎、采集,乃至更高级的记录、计数等人类日常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
荒生野果
足填腹底
【在农业革命前,人类最早期均为狩猎采集社会。而且具体狩猎什么、采集什么、各有多少,亦是深受各地区与当时人类所制造并使用的工具所限。歌词中提到的 “野果”为采集的能量来源之一。】
仓皇趟过岌岌光阴
目光却也曾向那长夜彼岸投去
【出于能量来源极度不稳定且有限、医疗与生存环境恶劣等原因,早期人类的寿命较之可谓现在极短。可谁又不想活得长点呢——时至今日,科学界关于生命进程的理论众说纷纭,人文界对于“人生的意义”亦有很多种看法。唯独不变的共识是一个大方向,“活下去”。】
可有双手 揭开茫茫
掬一捧破天泄下的曙光
经年披沥
又何曾惧于烈焰与寒霜
何来利齿 何来遍身皮毛
唯滚烫的血在腔中流淌
坚实颗粒 埋向土壤
亦称 无畏天地一方
【农业社会极大程度地奠定了当代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有了稳定的居所、明确的社会分工、更多更稳定的能量来源……纵然当代许多历史学家也开始马后炮地批判农业社会所带来的缺陷,但所有类似批判毕竟也只得落于批判;历史从没有从头再来的道理,亦没有“假如这样会怎样”的实验成果。】
始于无意唇齿
便传开万人同话语
【语言的不断复杂化使得人类文明得以更加高效高速地发展。】
拢起浩大族群
宽阔世间自有神祇
【宗教将人类有组织地集合起来,是稳定社会结构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早期宗教崇大自然为神明。】
言辞相拟 真理渐趋
【“修辞”与“逻辑”是古希腊学校中的必修课。】
闲时低吟便成诗句
【人们将故事口口相传,吟游诗人将它们采集,便有了诗歌。】
铁锈掠来脚边万里
【金属兵器的发明与制造促进(虽然并不直接导致)战争,最核心的战争目的之一是对土地的争夺。】
最至高反是这无端思绪
【然而贵族仍然尊崇纯粹的智慧。】
何处借双手 揭开茫茫
不若此刻破天泄下曙光
【照应上文,“可有双手,揭开茫茫,掬一捧破天泄下的曙光?”并没有神来之力相助人类,一切均需要自己切实去达到。】
何须向往
自有滴水欲成盛世的浪
【所谓“团结就是力量”,说来老套,却自有道理。】
天际无寻 自造天梯而上
文明巨塔筑于双手空荡
【这是我当初发给河冰看时,她首先提到的喜欢的一句;亦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在定义早期各人类社会何以为一种“文明”(的几大基本准则里,“修筑高大建筑”大抵是广为认同的一条(但比较奇特的是,仿佛中国文明是个例外)。从金字塔到帕特农神庙,可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各个地区的人类都不约而同地要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去建筑这些仿佛毫无用处的东西?或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统治心理、稳定政权,或是为了举行宗教仪式,或是刻意创造劳动力需求以防止革命的产生……而在此,我再次选择了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天际无寻,自造天梯而上。《圣经》中亦有类似的记载,写人们建筑巴别塔,从而希望通往天堂。】
待及破晓 映衬向阳
投下 晖光
冷风中金戈相抵格外响
殿内满壁辉煌
【此后的人类文明战争不断,帝王与平民之间阶层激化而产生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杜甫有写一句很贴切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数字跃过神经
心有蛰伏呼吼几欲破膛
【特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界出现革命性突破,同时各国革命与自由思潮爆发。】
如我双手 揭开茫茫
终将镌下天边不灭曙光
往复奔涌 没于跌宕
何曾 向回望
【文学上很喜欢用的一个形容是,“历史/时间是一条长河”。每个人似乎也只是这漫长而(暂时)无止尽的长河中的一粒石子,迅速淹没于这潮流之中。它却只是奔涌,奔涌,不曾停步,不曾向回走。】
终将昂首 抬看寰宇之上
星群织就无边永亘的网
相拥而聚 彼此追赶
奔向 那远方
【直至当今,人们将目光投向太空与星际——历史从不只关于过去,更关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