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一家搬出了贾府?绝不可能!贾府独占一条街,二里之内无民宅

大家好,今天来说一下查抄大观园之后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为什么第二天薛宝钗避嫌搬出大观园,但林黛玉和史湘云却没有搬走呢?
话说《红楼梦》第七十四回那场精彩绝伦的大戏——查抄大观园:由邢夫人挑事,刁奴煽风点火,王夫人犯蠢拍板:趁着月黑风高,关起门来自杀自灭。金陵十二钗中有八位女主角涉及该事件,每个人都有一场重头戏,可是说是史无前例的大场面了。
其中除了王熙凤、李纨两位贾府媳妇之外,迎探惜三位贾府千金,还有三位表小姐: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全都被裹挟在内。
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都是亲戚家的三位表小姐,为何只有薛宝钗灰溜溜地搬出了大观园避嫌。
李纨、王熙凤和贾探春并没有一个人把这件事汇报给王夫人,后来还是王夫人自己发现了,她问责王熙凤,可是凤姐却表示:宝钗的确应该避嫌,但奇怪的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都没有搬走呢?她们是都不需要避嫌吗?
如果说林黛玉和贾府的姑娘一样被查抄,又有王熙凤帮忙掩护,那么史湘云她可是和薛宝钗一起住在蘅芜苑的,也同样没被查抄,为什么史湘云也不需要避嫌呢?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当然是因为凤姐姐的好手段,她故意不查抄蘅芜院,逼走了薛宝钗。
王熙凤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原因不是她要讨好贾母,而是王夫人和她的关系已经严重恶化,已经到了想要牺牲她这颗棋子的地步。
虽然凤姐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但是凤姐毕竟是长房贾赦的儿媳妇。荣国府两房一贯不和,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事儿,贾赦邢夫人有自身问题,贾母偏心也是很明显的。
王熙凤嫁入贾府应该也是贾母的主意,除了要安王夫人的心,保内宅和睦之外,当然也是看好了王家的财力和王子腾的潜力。
那么王熙凤嫁过来之后,在贾母的支持下,王夫人一直让她当得力助手,王熙凤在多年的管家理事过程中贪财揽权,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攀上了贾母这棵大树,渐渐脱离了王夫人的控制。
在贾母给王熙凤凑份子过生日之后,王熙凤已经不太给王夫人面子了,连周瑞家的儿子她也要撵走,还是赖嬷嬷求情说破了,王熙凤才不得不从轻发落。
后来王熙凤小产之后病了,王夫人一点都不关心她。直接推了李纨、探春上位,王熙凤是想要扶持探春的,但是王夫人偏偏派了个外人薛宝钗来搅和,王熙凤也算是渐渐看透了。
贾母生日的时候,王夫人继邢夫人之后落井下石当众给王熙凤没脸,王熙凤那么聪明的人,当然明白王夫人这是准备要和她闹掰的节奏。
紧接着查抄大观园前夕,邢夫人以绣春囊为由挑衅羞辱王夫人管家不利,王夫人当下就气冲冲地来质问王熙凤,直接把脏水泼在凤姐头上,说这个绣春囊是凤姐的东西。
逼得刚强的王熙凤流泪下跪,若不是她能言善辩,这个黑锅算是背定了,以后她在荣国府都抬不起头来做人。
虽然凤姐成功为自己开脱,撇清了嫌疑,但是她的心也凉了一半。当她建议王夫人秘密查访绣春囊的主人,趁机裁员,节省开支却被王夫人拒绝的时候,王熙凤的心就彻底凉了,她知道她以后是再也难从王夫人这个姑妈这里讨半点好处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王熙凤早有反王夫人之心,荣国府将来是她和贾琏的,等贾母归西之后,长房和二房终有一场权力角斗,既然王夫人不仁,那就别怪王熙凤不义了。
凤姐既然头一个被王夫人怀疑栽赃在前,又被王夫人否决在后,那么她自然也不能说话去阻挡查抄大观园的愚蠢行为。虽然不能避免查抄大观园,但是她可以合理的利用这次机会,凤姐是个多么聪明的人,王夫人抛弃了她没关系,她可以趁机给贾母献个好。
于是她在抄检的过程中对王善保家的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虽然是邢夫人的狗腿,但是她蠢得冒泡,一下子就被凤姐忽悠了。
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
薛宝钗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亲姨妈王夫人坑了。别忘了抄检大观园的出发点是啥?是“查一查去疑”、“若不如此,断不能清得清白的白”。
也就是说,按照王夫人的意思:不管园里的人清白不清白,只有查抄了才能证明。如果没查抄她那么就存在嫌疑,存在不清白的可能性。
王熙凤这一招借剑杀人,可以说玩儿的比当年逼死尤二姐还要6,那叫一个八面玲珑。
她的潜台词大约是:王夫人你这个当姑妈的不让我好过,那么别怪我这个做侄女的对你不客气,大家亲姑侄明算账,都是贾府的媳妇,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吧。既然你想把我一脚踢开,用完就扔,我就让你的新棋子薛宝钗卷铺盖走人,让“金玉良缘”鸡飞蛋打。
等王夫人后来质问王熙凤薛宝钗搬走的事情,直接就说是不是有人得罪了薛宝钗。王熙凤也有一篇无可挑剔的回复。
“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为前夜搜检众丫头的缘故,她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她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她恐我们疑她,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凤姐再次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还把责任都推给薛宝钗自己多心,并且对王夫人说薛宝钗:“也是应该避嫌疑的”,说的事合情合理,王夫人一句话也反驳不了。
《红楼梦》里的薛家本来就和贾家没什么血缘关系,只不过是贾府媳妇王夫人的亲戚,住在贾府七八年不走,薛宝钗还在大观园里占着比贾府正经主子小姐还要好的住宅。
如今大观园里出了不好的事情,都闹到了要大搜查的地步,连自家人都信不过,却不好意思来都搜查她。薛宝钗只要懂点儿事儿,她就应该避嫌搬走。
事实也是如此,查抄大观园之后,薛宝钗也认为自己不得不走,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继续留下来的余地。
因为这次抓了迎春的丫鬟司棋交差,可是难免下次还有事,她害怕大家肯定头一个就会怀疑她。
甚至连王夫人都未必不会怀疑她,因为绣春囊是风月小物件,薛家宣扬的“金玉良缘”其实也是借小物件定情,薛宝钗虽然平时端庄娴雅,表现的还不错,像个淑女一样。但是她哥哥薛蟠实在不学无术,纨绔荒淫,在宁荣两府都是出名的。
香菱可是薛蟠的小妾,也曾被宝钗擅自带进大观园里来住了大半年,平时也常进来给薛姨妈传话走动,谁能保证她没有这种东西呢?这恐怕连薛宝钗都不敢保证吧。毕竟她一个闺阁少女,就算管理自己家的家务事务,也不可能管得着哥哥房里的私密事。
还记得宝钗带香菱进大观园的时候怎么说的吗?她对薛姨妈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我们园里又空,夜长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
她是叫香菱来陪她做针线活的,香菱不可能光给她干活,肯定也给薛蟠做一些针线,后来香菱出去之后,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全部带走都是个疑问。而且薛宝钗自己也有可能给她哥哥做鞋做袜子,以前更是明确帮袭人给宝玉做过针线。
在第三十二回,薛宝钗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帮忙做针线,袭人表示自己忙不过来,宝玉也不用家里的绣娘作贴身的衣服鞋袜,宝钗就说:“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已经小人得志,飘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居然真的答应:“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谁能保证袭人只让宝钗给宝玉做了那双鞋呢?保不齐还有很多衣服袜子什么的。谁又能保证查抄大观园的时候,宝钗的屋里没有这些男人的东西呢?而且薛宝钗的丫鬟莺儿手巧,又经常帮宝玉打络子做扇套之类什么的。
假如这次真的抄检了蘅芜苑,翻出来宝钗、莺儿或香菱给宝玉、薛蟠做的鞋袜内衣扇套之类什么的,或者有些薛蟠从外面给香菱带回来的一些私密物件,给宝钗带回来的小礼物。
薛宝钗就更加声明扫地,人设崩塌,更加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抄检大观园之后,薛宝钗的内心虽然有气,发泄一般的对李纨说“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但其实她内心是发虚的。虽然恨王熙凤不来抄检她,让她落了做贼的嫌疑,但是她也很庆幸没来抄检,让她避免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所以,她迫不及待地必须要立刻搬出去了,虽然搬出去名声也不好听,但是至少可以避免以后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查抄大观园当天晚上,史湘云是和薛宝钗一起住在蘅芜苑的。可是第二天早上薛宝钗去找李纨的时候并没有和史湘云一起,张口就把史湘云做主扔给李纨了。
尤氏都觉得不对劲,问道:“可是史大妹妹往哪里去了?”宝钗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我才打发她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她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她。”
这句话非常的诡异,看上去宝钗是在说她打发了丫鬟和史湘云去叫探春,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她没有资格打发史湘云去做事。
这句话中的“她们”应该是指莺儿加上一个婆子,后来两个“她”才是指史湘云,也就是说史湘云一大早自己跑去找贾探春了。
史湘云为什么会去找探春?应该是和薛宝钗意见发生了冲突,因为薛宝钗为了避嫌要立刻搬走,可是史湘云心里没鬼,她认为清者自清,她觉得搬走反而更加引人猜忌,因为史湘云的性格就是这样耿直磊落的。
这时候史湘云可还是宝钗的小迷妹啊,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也不愿意让人因此议论薛宝钗不好。
可是史湘云不知道,她的宝姐姐并没有她想得那么好,人家早就做贼心虚了。哪里像她一样心无挂碍,一清二白呢?
宝钗肯定不会听史湘云的,她拿定了主意,可能直接把包袱都打好了。史湘云一看这架势,她只是有点憨有点单纯,她并不是真的傻,她知道宝钗可能真的是有什么事儿。所以,她就跑去找贾探春了。
探春是谁呢?贾府里的正经小姐,管家理事的人,史湘云跑去找探春真的是太聪明了。史湘云去跟探春先知会这件事,一方面让探春心里有数,另一方她可以先跟探春证明自己清者自清的态度。
探春可不是什么善茬,前一天晚上抄检大观园还威风八面,不仅护住了自己屋里幸免被抄检,动手打了不懂事的恶奴出气,嗓门高高的说了王熙凤一顿,还连王夫人和邢夫人都捎带着怼了一通。
事后人家愣是没事,一个敢找她麻烦的都没有。她一大早就听见史湘云告状,说薛宝钗昨天因为没被抄检,自己避嫌要搬出去。探春可比史湘云还要清楚贾府的内斗,薛宝钗作为王夫人的亲戚常年住在大观园里,享受各种份例,还插手管理荣国府的家务事,顺便夺权弄权,谋取私利,做人情。
种种情由,别说贾赦邢夫人不满意了,就连王熙凤和探春、李纨也都各自有意见,不好意思发作出来就是了。
查抄大观园这一次荣国府矛盾的激化,也有薛宝钗一份功劳,贾探春带着史湘云风风火火就赶到了李纨的屋里,针对薛宝钗要搬走,她直接双手赞同。
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好一个带刺的玫瑰花贾探春,这一番话说出去,薛宝钗绝不可能再好意思搬回大观园住。制得住如果不是薛姨妈和薛蟠两个累赘。
值得注意的是,探春说完之后李纨、尤氏和史湘云都不说话,李纨尤氏两个是贾府媳妇,都要在这种家庭矛盾中明哲保身,能不掺和的就不掺和。她们不说话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史湘云可是个直性子,曾经提醒薛宝琴王夫人屋里有坏人要害人,曾经撸起袖子准备去教训迎春屋里的恶奴给邢岫烟出气,面对贾府抄检大观园这样一场愚蠢又丑恶的乱象,她却沉默了。
这就是史湘云,一个侯门嫡女的觉悟和心机,怪不得她能应酬南安太妃等权贵命妇,她只是为人豪爽,可是她也有心眼儿,有眼色,知道什么事能管,什么是不能管,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
比如眼下抄检大观园,其实她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受害者,但是她清者自清,并不觉得自己需要避嫌。也不希望薛宝钗搬走,因为宝钗搬走不仅代表她们友谊走到了尽头,还会显得史湘云不太懂事,不知道避嫌。
可是此时史湘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曾经自己认为理想的,完美无瑕的,宽厚亲密的宝姐姐明哲保身跳出了圈外,然后把她推进了坑里。
史湘云无话可说,她只能选择沉默着和宝钗决裂。
既然是宝钗抛弃了史湘云,史湘云只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自证清白了,那就是去找探春,特意把宝钗要搬走和自己不搬走的情由表白表白。
既然宝姐姐先要用湘云衬托自己,也不能怪湘云反手一击,让宝姐姐也来衬托一下她。说到底宝钗这一场,其实是输得十分狼狈。
当然,这并不是说宝钗不够聪明,而是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前面给自己挖了很多坑,到头来,不仅王夫人坑她,她自己也把自己给坑了。
然后再说林黛玉,抄检大观园,最安全的人就是林妹妹,谁出事她的屋里也必须保证干净清净。因为她上了三道保险: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三个人,虽然立场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务必要保林黛玉没事。
这倒不是因为林黛玉是团宠,她的魅力大,而是因为她的男朋友贾宝玉地位最重要。
贾母要保住林黛玉的名声,因为此时林黛玉还是宝玉的最佳备胎,王夫人要保全宝玉的名誉,保全贾宝玉就等于保全她自己;王熙凤要奉承贾母,也要保住宝玉,她跟林黛玉私交亲厚,更没理由针对黛玉。
凤姐头一个先查宝玉,其实是打个幌子,本来就是查男人的物品,宝玉本身就是男人,查了等于白查。第二个来查黛玉,其实是来保护黛玉的。
凤姐亲自安抚黛玉,忙按住她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还跟黛玉说了很多闲话避免黛玉心惊害怕,其实黛玉她才不害怕,她治下严谨,屋里除了宝玉的物件,再也没有别的弊病,丫头婆子们也个个省心。
王夫人的爪牙周瑞家等几个陪房管事娘子也都很懂事,没一个人上前的,只有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看到紫鹃箱子里有宝玉的东西,“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
有这样不看事儿的心腹奴才,难怪邢夫人不讨贾母喜欢。凤姐就轻描淡写打掩护:“宝玉和她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王善保家的也只好作罢了。
综上所述,查抄大观园,三位表小姐只有薛宝钗避嫌搬走,黛玉湘云都没事。是因为宝钗她自身就有问题,有嫌疑,她自己先心虚了,又接连被王夫人坑,被凤姐算计,被探春撵,被湘云反击,她不走根本也没有别的退路。
而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黛玉有护身符贾宝玉,谁也不敢动她,湘云自己很聪明,背后也是贾母和史家。俩叔叔一门双侯,世袭罔替,还是封疆大吏,谁敢不开眼去怀疑史湘云呢?
而且史湘云是真的来贾府做客的,人家过一段时间就走了。她也不贪图贾府的东西,也不占贾府的便宜,也不搅合贾府的家务事。
史湘云的确是光明磊落的姑娘,就算没有被王熙凤查抄,她敢也照样光明正大,底气十足地住在大观园里,这样其实更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可惜薛宝钗她没这个底气,也没史湘云这个勇气。
最后,肯定会有很多读者来说,黛玉和湘云无处可去,你让她们搬到哪里呀?麻烦想一想她们进大观园之前住在哪里呢?
贾府也不是只有大观园才有房子住。薛宝钗也不过是搬出了大观园而已,她也没离开贾府,她搬出大观园之后,是回到了贾府的东北小院里,和母亲哥哥一起住着。那么黛玉和湘云也可以因此跟贾母撒个娇,搬回贾母屋里住着,也没有任何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