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浸润B细胞与三级淋巴结构 (TLS)
文盲研究生的一篇简单的笔记,基于并不多的文献阅读。
在肿瘤免疫领域,学界一直关注比较多的是T细胞。但近几年的一些发现揭示了肿瘤组织中的B细胞对预后以及ICB治疗的响应都是有影响的。

一般认为B细胞通过两种途径抗肿瘤:一是体液免疫,即分泌抗体,然后通过ADCC或CDC途径清除肿瘤细胞。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抗体结合了肿瘤细胞就完事了的,之后还需要巨噬细胞(肿瘤免疫中的著名二五仔)等吞噬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往往会逃逸这个过程。所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抗肿瘤免疫中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更重要。二是辅助T细胞响应,B细胞有抗原呈递功能,它可能会激活TH1细胞来激活CD8+T细胞,或者少数情况下直接激活CD8+T细胞,来增强细胞免疫的效果。
B细胞进入肿瘤组织一般是依靠CXCL13。CXCL13的中文翻译也叫B细胞趋化因子,顾名思义,它是专门用来吸引B细胞的细胞因子。B细胞表面表达的CXCR5是CXCL13的配体。肿瘤组织中CXCL13一般由DC,单核细胞,CD4+/CD8+T细胞分泌,以及Tfh(滤泡辅助T细胞)和FDC(滤泡树突细胞)。
后两种细胞中,字母F都是follicular(滤泡)的缩写。滤泡是淋巴组织中的结构,也叫做淋巴小结,Tfh和FDC也是常见于淋巴组织的细胞。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肿瘤中呢?说到这里其实就暗示了肿瘤中也存在淋巴结构,即三级淋巴结构 (tertiary lymphatic structures, TLSs)。

TLS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是不会出现的,只有在慢性炎症条件下才会出现。比如肿瘤,自身免疫病、异体移植等。目前文献已经报导的病人体内发现TLS的肿瘤种类有: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
说到三级,必然想到一级和二级。苯人外行,没有正经修过免疫学,所以查了一下:一级 (primary) 淋巴器官也叫中枢淋巴器官,即胸腺和骨髓,分别是T细胞和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二级 (secondary) 淋巴组织 (SLO) 包括脾脏、扁桃体、阑尾、Peyer's patches,和广泛分布的淋巴结。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淋巴结里有B细胞和T细胞各自专门的区域。我揣摩了一会,觉得TLS这样被命名是因为,学界认为必须T细胞和B细胞各自有各自的区域,层次非常清晰(类似于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才能算作一个成熟的TLS;不然就是不成熟的,或者根本不能算作TLS,只不过是一团混乱地夹杂的T细胞和B细胞而已。

TLS的结构特征是内层CD20+B细胞被CD3+T细胞包围,类似于SLO。T细胞中,Tfh占主要,也可能有CTL、TH1和Treg。
在右边这种状况下,B细胞就能很好地行使上一张讲过的辅助细胞免疫的作用,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进行杀伤;B细胞自己也分泌抗体行使体液免疫。研究也发现成熟或不成熟的TLS里B细胞和T细胞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成熟TLS里T细胞活性比较高,不成熟TLS中就比较低,目前也认为T细胞活性是吸引B细胞来到肿瘤并形成TLS的起始的决定因素。
TLS更完备的形态是不仅有区域分明的T细胞和B细胞,还有很多淋巴结里有的细胞和组织,比如非常重要的Tfh(刺激B细胞增殖),DC,FDC(提呈抗原使naïve B细胞激活、分泌CXCL13和其他促进B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FRC(成纤维网状细胞,形成了淋巴组织内部的通道),HEV(高内皮细胞微静脉,即淋巴结中B细胞进入的通道,HEV形成显然使B细胞更容易进入肿瘤),这样TLS俨然一个驻扎在肿瘤里面的小型的淋巴结。也有文章比较严格地定义道,必须有这些细胞和HEV才能叫做TLS。

目前认为T细胞和髓系细胞(主要是DC)是TLS的形成的先决条件,因为在TLS里都检测到了这两种细胞,没有不存在的情况。至于具体是怎么促进TLS的,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事实上,有发现CD4+或CD8+T细胞在耗竭时会分泌CXCL13,就仿佛它自己快不行了,喊B细胞来支援。
有些TLS会发展类似生发中心 (germinal centre) 的结构。B细胞在淋巴结中被抗原激活后进入生发中心,发生生发中心反应,作用是筛选出能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不再分泌低亲和力的IgM和IgD,而是高亲和力的IgG)。所以如果肿瘤内部有个生发中心,体液免疫会增强很多。

Nat Rev Cancer. 2022 Jul;22(7):414-430
不像其他淋巴组织,TLS是没有包膜的。这使得它包含的免疫细胞很容易进入到周围组织,譬如说肿瘤中形成了TLS,那么这个肿瘤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很可能高于别的没有TLS的肿瘤。但另一方面,这也造成这些免疫细胞一直暴露在炎症环境的各种分子之下,这有可能对免疫细胞的功能造成影响,比如它们可能更容易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