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皇牌空战7武器原型科普(美系空空篇)

2019-04-22 13:18 作者:inSky1865  | 我要投稿

MSL

原型:AIM-9M“响尾蛇”空空导弹

研发单位/国家:雷神公司,美国

重量:85.5千克

制导类型:红外制导

过载限制:22

最大马赫数:2.5

战斗部重量:11千克

射程:18公里

简介:可以说,AIM-9“响尾蛇”家族导弹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导弹之一,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取的战果的空空导弹。其经典巧妙的设计也影响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导弹发展,比如苏联的K-3与K-13系列以及我国的霹雳-2与霹雳-5系列。从最早于1956列装的AIM-9A至今,AIM-9系列已经服役了60多年,其改进型号从A一直排列到了X。

AIM-9家族的主要成员

游戏中出现的,便是上图中的AIM-9L/M。AIM-9L是AIM-9H的后续型号,由美国空军及美国海军于1971年共同主导开发。相比于AIM-9H,AIM-9L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将前控制舵翼改为双三角翼,提高了导弹的运动性能,更重要的是,AIM-9L采用的锑化铟导引头凭借着对红外波长极佳的敏感度让AIM-9L成为了“响尾蛇”家族第一种具备全方位攻击能力的红外线导引导弹。而AIM-9M进一步改进了导引头,加强了抗干扰的能力,并且换装了无烟发动机,这不仅减少了高速喷出的烟雾颗粒对机翼的冲击,也让敌人更难以在空战中寻觅到AIM-9M的踪迹。

F/A-18战斗机正在发射一枚AIM-9M导弹,可以看到其尾部几乎没有烟雾


与之对比,我国歼-8II战斗机发射霹雳-8导弹产生的巨大尾烟。另外,这架歼-8在更改机号后有一个更加令国人熟悉的编号:81194

直至今日,AIM-9系列作为空空导弹已经在世界各地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拥有了上百个战果。作为美军最主要的导弹型号,几乎每一型AIM-9都抱有大量的库存,为了节约经费并处理库存,一些老旧的AIM-9型号被改装为了其他用途。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由AIM-9C改装反辐射引导头而成的AGM-122“配枪”反辐射导弹与由AIM-9D改进的MIM-72“小槲树”地空导弹,特别是MIM-72/M48导弹,曾大量装备美国陆军,与M163“火神”自行防空炮一起组成野战防空网。

MIM-72“小槲树”导弹

当然,临近21世纪,AIM-9M也渐渐落后于时代,于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位便诞生了......

QAAM/HPAA

原型: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

研发单位/国家:休斯/雷神公司,美国

重量:83.5千克

制导类型:红外制导

过载限制:60~70

最大马赫数:2.5

战斗部重量:11千克

射程:26公里

简介:1974到1978年间,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与先进近距导弹(ASRAAM)都摆上了台面,AMRAAM的方案并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阻力,但美国海军和空军始终不能就ASRAAM的设计方案达成一致。空军已经在开发AIM-82空空导弹而海军的AIM-95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尽管AIM-95的方案战胜了AIM-82,但最终国会决定放弃这一方案,并要求各军种统一在AIM-9M的基础上针对离轴能力以及机动性进行改进。

最终流产的AIM-95“敏捷”空空导弹方案

1985年,美国人第一次发现了挂载R-73导弹的Mig-29战斗机,但由于美军过于强调超视距空战的重要性,新一代近距格斗弹的开发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80年代末期,美国才与欧洲签署了一份共同开发备忘录,其中提到新一代导弹的开发,美国将负责AMRAAM项目,欧洲负责ASRAAM项目。但由于ASRAAM的开发进度过于迟缓,并且西方国家在两德统一后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了R-73的优异性能,美国人感觉不能再等了,AIM-9X方案便被摆上了台面。该方案的主要参与者是两家公司:雷神公司与休斯公司。休斯公司在1991年提出了第一个方案,并在之后与曾经参与过ASRAAM项目的公司进行学习沟通,吸收了大量相关经验。最终,休斯公司的方案在该项目中击败了雷神公司,成为了胜利者。

1999年进行首次试射AIM-9X导弹的F/A-18战斗机

最终,AIM-9X在2003年末率先服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第四代格斗弹。作为AIM-9系列脱胎换骨的最新型号,AIM-9X不仅可以与头盔瞄准器配套使用,还拥有高达90度的离轴角度,最新的红外成像导引头给予了AIM-9X无与伦比的抗干扰能力。虽然引信、弹头与发动机都沿用了AIM-9M的部件,但通过大幅改进弹体设计,AIM-9X拥有了远超AIM-9M的射程。

除了对空以外,AIM-9X还拥有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在实验中有效摧毁了一些小型的、没有强力防护的地面目标与快艇目标。除了空射型,AIM-9X还进行了地面发射测试,但在初期结果好坏参半,因此相关项目被列入了后续改进型的计划中。2008年,AIM-9X Block II开始进行测试,并于2013年左右入役,这是目前为止AIM-9X唯一量产的改进型号。尽管雷神公司曾于2012年受美国海军之命在Block II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开发AIM-9X Block III以应对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所带来的威胁,但该项目已于2016年取消,原因是美国海军削减了F-35C的采购数量,F-35C必须尽可能多的携带AIM-120空空导弹以弥补数量削减带来的防空战力空缺,格斗弹的发展并非当下重点。

毕竟所谓“野兽模式”除了炫耀挂载能力和打击对手波音的F-15X以外,没有实战意义

2015年,AIM-9X BlockII导弹被用于美国陆军开发的多任务导弹发射器,以填补美军在近距防空上的不足。该系统预计今年投入使用。

发射AIM-9X的MML系统

在2017年6月18日,一架美国海军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发射两枚导弹击落了一架叙利亚空军的Su-22M3攻击机。但超级大黄蜂所发射的两发导弹中,第一枚被干扰的便是先进的AIM-9X导弹。至于为什么老旧的Su-22能够成功避开先进的AIM-9X导弹,网络上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这次战斗将AIM-9X拉下了神坛,证明了AIM-9X并非像某些人所吹捧那样“百发百中”。

老旧的Su-22攻击机


SASM

原型:AIM-132/ASRAAM空空导弹

研发单位/国家:欧洲导弹集团(MBDA),英国

重量:88千克

制导类型:红外制导

过载限制:50

最大马赫数:3+

战斗部重量:10千克

射程:25公里

简介:前文提到,在1980年代,北约组织的国家签订了协议备忘录,美国将发展一系列中距空空导弹,以取代AIM-7麻雀导弹,而英国和德国将发展一种近程空空导弹,以取代AIM-9响尾蛇导弹,而这里的“近程空空导弹”便是我们要说的ASRAAM。ASRAAM起源于1960年代一种霍克·西德利公司的实验性短程导弹计划,名为"跟踪犬"(Taildog)。为了解决越战中AIM-9B导弹表现出的寻标器视野不足的情况,“跟踪犬”导弹选择增加导弹的机动性以确保目标发射后时刻处于导弹的视野中。该导弹计划使用矢量推力喷口,气动尾翼往后移,并且变为固定式。1970年英国国防部将该项目命名为"SRAAM-100"号,后来改名为 SRAAM。但最终项目在1974年取消,相关研发成果保留为技术储备。而取代该导弹的是AIM-9L导弹,尽管该导弹的改进幅度并没有当时其他几个项目那么大,但对于当时的北约来说这款导弹已经完全够用了,这种对AIM-9导弹的升级改造方案也是最经济实惠的。

SRAAM“追踪犬”导弹

时间到了1980年,当时的中距弹一般负责20海里外的目标,而无论是“响尾蛇”还是“追踪犬”的射程都只有几海里,这之前存在着不小的火力空白。为了填补这一段空白距离,ASRAAM项目孕育而生。该项目由英德联合开发,在SRAAM的基础上改进了新设备,使用的由德国提供的先进导引头,大幅提升了导弹的制导能力。该导弹牺牲了原方案中一定的机动性,换来了射程的大幅提升,理论最远射程达到了50公里。

然而在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得到了原东德所有的R-73导弹,经过测试,德国认为该导弹的性能被西方国家大幅低估,各项水平都十分优异。ASRAAM的设计理念不足以和高机动性的R-73导弹对抗,于是在1990年退出了ASRAAM项目,并在不久后自立门户,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展开了高机动性的IRIS-T导弹项目。尽管英国人失去了技术伙伴与大量的目标客户,但他们还是坚持将ASRAAM项目继续了下去,1995年,第一枚ASRAAM被生产了出来并在之后的1998年正式交付给英国皇家空军。在后来的2003年,ASRAAM项目被移交给新成立的MBDA公司,也在此时获得了正式的北约编号:AIM-132。

经过升级的AIM-132可以与F-35战斗机兼容,兼容他国武器也符合F-35“联合战斗机”的概念

目前为止,AIM-132只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印度装备部队,巧的是,这三国都是或曾是英联邦国家,而美国则从未正式装备过AIM-132导弹。

4AAM/6AAM/8AAM

原型:AIM-120C“AMRAAM”空空导弹

研发单位/国家:休斯/雷神公司,美国

重量:150千克

制导类型:惯性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

过载限制:22

最大马赫数:4

战斗部重量:22千克

射程:70公里(AIM-120C1)、105公里(AIM-120C5)、120公里(AIM-120C7)

简介:之前反复提到,在1980年代,北约组织的国家签订了协议备忘录,将开发AMRAAM和ASRAAM以替换现有的空空导弹。由ASRAAM项目发展出的两型导弹上面都已经提到了,而这里要说的便是AMRAAM的最终产物——AIM-120中距空空导弹。

挂载10枚AIM-120以炫耀挂载能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1974年到1978年间,美国国防部在内华达州的武器试验场展开了两次联合武器测试与评估,也就是空战评估(ACEVAL)与空射拦截导弹评估(AIMVAL)。测试由配备AIM-54与AIM-7的F-14与F-15战斗机担任蓝方,由仅能挂载AIM-9L的F-5E战斗机担任红方,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精锐先进的空军部队是否能有效拦截大量落后的敌军战机,也就是常说的“质与量孰优”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半主动制导的AIM-7导弹只能一次性攻击一个目标,这便给了敌军拉近距离发射AIM-9L的机会,让廉价且大量的地军战机可以击毁昂贵的F-14与F-15。航空部队需要一种像AIM-54这样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但这种导弹又必须和AIM-7差不多大,以便于挂载在任何战斗机上。于是,AMRAAM项目就此提出,并在1980年与其他北约国家签署了相关的备忘录。

参加ACEVAL/AIMVAL的F-14战斗机,F-14战斗机的退役与这次测试的结果也有一定关系

1976年末,AMRAAM项目正式开始招标,共有五家公司参与。到了1979年,这五家公司中的雷神公司与休斯公司成为了这次招标中的“决赛选手”。休斯的方案与AIM-7类似,而雷神的方案则要激进很多,该方案大幅缩小了翼面的面积。最终,在1981年,休斯的方案最终中标,并同时赋予了AMRAAM项目正式的武器编号:AIM-120。雷神公司也成为了导弹的第二制造商,负责40%的导弹制造,直到1997年雷神公司收购了休斯公司,雷神便成为了AIM-120的唯一制造商。1982年,AIM-120首次试射击毁目标。经过漫长的测试,首批AIM-120A终于在1988年小规模列装部队,并在1991年批量配备给了美国空军的F-15战斗机,美国海军也很快跟进,在1993年将AIM-120A搬上了首个F/A-18中队。

首次试射的AMRAAM

尽管传奇的F-14战斗机也参与AIM-120战斗机的研发,但直到退役,AIM-120也没有正式配备给任何一架F-14战斗机。

少见的F-14挂载早期版AIM-120的照片,1982年

AIM-120A只生产了很短的一段时间,1994年休斯公司便完成了改进版的AIM-120B,该型号提升了导引头的性能,与AIM-120A共用相同的弹体。

AIM-120C型是目前最普遍装备部队的AIM-120导弹,为了塞入F-22的弹仓,1996开始交付的AIM-120C型导弹缩小了翼面的面积,由三角形变为了梯形,这也是AIM-120A/B与AIM-120C及之后的改进型最明显的差异。

AIM-120C同样拥有众多的子型号,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是AIM-120C-5与AIM-120C-7两种型号,C5换装了新型的发动机与新型的战斗部,这使C5无论是在射程上还是威力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而C7则在C5的基础上换装了更加先进的发动机,并且加强了抗干扰能力,使射程进一步提升,最大射程甚至超过了100公里。

前段时间印巴冲突中,印度方面曝出的“证据”便是一枚AIM-120C-5的残骸

目前为止,AIM-120共有10个可确定的战果,包括:1架伊拉克空军米格-25战斗机、1架伊拉克空军米格-23战斗机、6架塞尔维亚空军米格-29战斗机、1架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空军J-21轻型攻击机、一架叙利亚空军苏-22攻击机以及两架美国陆军UH-60通用直升机。前文提到的成功干扰AIM-9X的苏-22便是由AIM-120补射击落,而两架UH-60直升机则来自于1994年的一次友军误击。

1994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F-15C误认为伊拉克空军的Mi-24武装直升机而被击落

SAAM/HVAA

原型:AIM-7M“麻雀”空空导弹

研发单位/国家:雷神公司,美国

重量:230千克

制导类型:半主动雷达制导

过载限制:20

最大马赫数:3

战斗部重量:39千克

射程:45公里

简介:前文说了AIM-120是为了取代AIM-7而诞生的,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接着来说一说AIM-7这位与AIM-9一样年过半百的老人。

麻雀导弹始于194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海军计划发展一种可被导引的空对空火箭。美国海军在1947年委托史培里公司研发一种使用乘波导引版本、直径5英寸的标准空用火箭,最初编号KAS-1,之后更改为AAM-2,最后在1948年改为AAM-N-2。弹体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设计,由于HVAR直径仅5英寸的弹体无法容纳所需电子设备,弹体被增至8英寸。麻雀导弹原型在1947年起进行气动实验,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后,AAM-N-2在1956年正式服役,装备在F3H-2M和F7U上,主要为拦截战略轰炸机使用。严格来说在1950年代中期配发的麻雀I型技术上仍未满足设计目标,受限乘波导引必须由光学装置识别和追踪目标,因此麻雀I型并不具备超视距空战性能,且对高速目标的跟踪效果不好,就中程导弹来讲仍相当原始。

早在1950年代初,道格拉斯的工程师便计划将主动导引头装上空空导弹,当时正研发中的AAM-N-2因此独立出另一个主动导引构型的子型号XAAM-N-2a,称为麻雀II型。麻雀II型在1953年正式代号变更为AAM-N-3,在麻雀I型投入实验性服役后,道格拉斯向美国海军推荐继续发展麻雀II型,并有意让麻雀II型成为该公司研发中的F5D战斗机主武器。美国海军从1955年起始斥资研制麻雀II型,但隔年F5D计划遭到终止。虽然美军内已经没有本计划的有力支持者,但这时,加拿大出现了。加拿大希望将麻雀II型搬上自己研发的CF-105“箭”战斗机,以执行截击任务。不过麻雀II型的研发对50年代的技术而言太过超前,麻雀II型的导引头从测试起便被导弹过细的弹体直径给制约,致使该型导引头从未离开工程测试研发阶段。在美军预定的搭载机种终止研发后,麻雀II型计划实际上进入半搁置状态。原先道格拉斯寄望加拿大飞机公司的计划可以为本型导弹开拓生机,但随着箭式战斗机在1959年终止开发后,所有关于麻雀II型的计划均画下句点。

在1951年,由雷神公司提出了自己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研发计划,使用半主动雷达导引,美国空军编号AAM-N-6,代号麻雀III型。虽然与前两型代号相同,但技术上只承袭了固态火箭发动机与弹体直径,内在设计上与同时间发展的两款麻雀系列并不互通。1955年麻雀II型计划搁置之后,美军将研发重新投入在雷神公司的麻雀III型方案上,1956年麻雀III型原型弹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让美军对于其优于麻雀I型的射程及导引可靠度有着较高评价,之后广为人知的麻雀导弹均是由本型号衍生款式。

AAM-N-6在1958年首次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很快,雷神公司便针对其问题进行了改进,这便是AAM-N-6A。6A使用了新式的液体燃料发动机,使其拥有了更远的射程,改进了导引头增大了导弹的发射窗口。该型导弹也在1962年被美国空军选用为其F-110A(后来的F-4鬼怪II)战斗机的标准武器,代号为AIM-101。而之后的AAM-N-6B换装了更为优秀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并进一步改进了导引头,使其迎头交战射程大幅拉长至35公里。6B于1963年投入生产,也是在同一年,美国海军与美国空军就武器装备的标准化统一命名达成了一致,“麻雀I型”和“麻雀II型”分别被命名为AIM-7A与AIM-7B,AAM-N-6被命名为AIM-7C,而6A和6B分别被命名为AIM-7D与AIM-7E。AIM-7E是美军技术上首次趋于成熟的中距空空导弹,同时也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主要使用的空战武器之一。

AIM-7+AIM-9再配上黄绿迷彩的F-4,典型的越战风格

不过,AIM-7E在越战中的表现令人极其失望,热带气候加剧了AIM-7的可靠性问题,飞行员的训练不足导致经常出现在射程外使用导弹的情况,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AIM-7系列在越战中的击杀率甚至不足10%。美军共在越战中发射了612枚“麻雀”导弹,但只有97枚命中了目标,命中率为15.8%,这其中仅有56枚击落了目标,击杀率仅为9.2%,而真正在视距之外的战果只有两个。

尽管AIM-7的风评已经很糟糕了,但是比起图中的另一款导弹——AIM-4“猎鹰”,“麻雀”还是比他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尽管在越战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麻雀”系列并未就此止步。70年代,在吸取了越战中的经验教训后,改进型的AIM-7F诞生了。新一代“麻雀”导弹尝试突破以往对于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各种限制,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两级推力发动机,比起AIM-7E,该型导弹拥有更远的射程,导引控制段由固态电子元器件组成,大幅提高了引导的可靠性。即便如此,AIM-7F还是预留了大量的空间以供未来的改装。正因如此,英国的“天空闪光”导弹与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导弹都选择在AIM-7F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1982年,最被当代人所熟悉的AIM-7M正式量产,该型号外观及推进段承袭F型,但更换新型号弹头,并大幅改善寻标器妥善率及抗干扰效果。M型配备了数字化单脉冲寻标器,在严重电子干扰的环境中、恶劣的天气之下仍然可以击中目标,采用全固态化微处理技术,对付地面和海面上的低空目标性能大大提高,操纵灵活、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较强,被广泛用于美军在90年代参与的一系列战争中。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AIM-7M

除了前面提到的“天空闪光”与“阿斯派德”,“麻雀”系列还有一个远方亲戚,那就中国的霹雳-11导弹。我国曾在80年代引进过少量的“阿斯派德”,被称为“A弹”,霹雳-11便是A弹国产化的产物。

除了空射版,“麻雀”系列的舰射版RIM-7“海麻雀”也被广泛用于90年代的美军舰艇。不过目前其最新改进型ESSM已经几乎和“麻雀”系列没有什么技术上的传承关系,编号也被改为了RIM-162。

RIM-7

LAAM

原型: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

研发单位/国家:休斯/雷神公司,美国

重量:460千克

制导类型:中段半主动雷达制导,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过载限制:18

最大马赫数:4.5

战斗部重量:60千克

射程:185公里

简介:说起AIM-54,没有人会陌生。身为“雄猫”的专属武器,谈起“不死鸟”永远会和“雄猫”绑定在一起,可变后掠翼与庞大的AIM-54共同组成了F-14“雄猫”战斗机最经典的形象。

自从1951年起,美国海军就开始受到图-4战略轰炸机所携带的反舰导弹甚至是核弹的威胁。到了冷战的最高潮,这种威胁进化为了以图-16“獾”式轰炸机以及图-22M“逆火”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可以低空高速飞行,能在远程对舰队进行打击并且拥有现代化的电子对抗能力。若是对美国舰队进行大规模的“饱和打击”,美军将难以应对。

Tu-22M“逆火”轰炸机与其挂载的Kh-22反舰导弹对美军航母来说是重大的威胁

为此,美国海军需要一种远程长航时的截击机以用于讲这些苏联轰炸机击毁在他们的导弹射程之外。最初,海军将这种希望寄托在研发中的F6D“导弹”远程截击机与其配备的AAM-N-10“鹰”身上。但这是一款亚音速战机,并且几乎没有任何机动性可言,在导弹发射后难以进行最基本的自卫。因此,该项目的意义收到了强烈的质疑,并最终下马。

艺术家对F6D的想象图

60年代中期,海军将目光投向了与空军联合进行的“联合战术战斗机实验”项目的产物——F-111B“土豚”战斗机。尽管F6D项目的相关子系统资料得以保存,但一时间海军并没有合适的系统与武器。恰逢此时,他们的空军同行所研究的YF-12远程截击机因为空军的战略重心从轰炸机转为弹道导弹而下马,其配套的AN/ASG-18雷达与AIM-47“猎鹰”导弹失去了载机。尽管这一套系统性能并不出色且价格昂贵,但开发商休斯还是建议美国海军以这套系统为原型进行修改。而这次修改的产物,便是大名鼎鼎的AN/AWG-9雷达与AIM-54“不死鸟”导弹。

YF-12由著名的SR-71“黑鸟”侦察机改进而来

然而,F-111B项目也并不顺利,过重的机身导致了飞机发动机严重的推力不足。尽管这对于空军的F-111A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需要航母起降的F-111B来说,这个问题是致命的。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减重,但最终的海军的官员给出的结论还是:“整个基督教世界都不能造出我们想要的飞机。”

在长岛上空进行测试的F-111B战斗机

在F-111B项目陷入泥潭之际,格鲁曼公司开始着手研究改进和替代方案。1966年,美国海军与格鲁曼公司签署了一份先进战斗机开发合同。1968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停止投资F-111B项目,F-111B正式下马。而格鲁曼利用F-111B的TF-30发动机结合其一些早期设计,最终研发出了F-111B的替代品:F-14“雄猫”战斗机。尽管F-14相比于F-111轻了许多,但这依然是美国航母起降过最大且最重的战斗机。其机体如此庞大的原因便是其需要携带为F-111B研制的AN/AWG-9与AIM-54导弹。尽管如此,F-14还是拥有远超上一代舰载机F-4“鬼怪II”的机动性,这是F-111无法比拟的。

AIM-54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主动雷达引导的制导方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60公斤的弹头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力,重量仅次于苏联的R-40“毒辣”空空导弹,一发便足以对轰炸机造成足够的损伤。不过也正是因为太重,即使在F-14维持最低安全油量的情况下也只能携带四枚进行航母着舰,若是超出重量便必须将多出的AIM-54抛入大海方可着陆。因此,美军的F-14一般不挂载AIM-54进行常规的空中巡逻任务,也极少携带4枚及以上AIM-54执行任务。

F-14最多可挂载6枚AIM-54导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很多人对AIM-54的性能大肆吹嘘,但事实上,AIM-54在美军没有获得任何实战战果。仅有的两次战斗发生在1999年,一次发生在1月5日,目标是一架Mig-25战斗机,F-14向其发射了两枚AIM-54导弹,但皆因火箭发动机故障而脱靶。另一次发生在9月9日,目标为一架Mig-23战斗机,导弹射失并坠毁。这两架战斗机都来自伊拉克空军。

AIM-54摧毁QF-4无人靶机

反而是在美国现在的死对头伊朗手中,AIM-54拥有不少战果。不过讽刺的是,这些战果同样来自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伊朗使用F-14战斗机取得了极大的空中优势。到2006年美军退役F-14之后,伊朗变成为了F-14与AIM-54的唯一用户。在之前的冠名机科普F-14章节中我就曾提到,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伊朗的AIM-54消耗严重且不可能再有补充,所以伊朗便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补充或替代AIM-54。除了之前提过的兼容俄制导弹与空射“霍克”的方案,仿制AIM-54也是伊朗的计划之一。2013年,伊朗宣布一款名为“思想者-90”的导弹完成试射,这便是AIM-54的仿制品。不过由于使用了现代电子设备替换掉了AIM-54内部大量的老旧电子设备,这款导弹的重量有所减轻。不过至于实际性能如何,那只有伊朗人自己知道了。

伊朗版AIM-54

(未完待续)

【科普】皇牌空战7武器原型科普(美系空空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