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不可(二十二)
(个人脑洞罢了,切勿上升任何人!) 雨又下起来了。 一下雨,什么颜色都郁起来,屋顶、墙、路灯的光,甚至鸽子,都变得铁青。 人心,大多是矛盾的。 曼昱缩在被窝里。她总是能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小时候打球输了,下了场就能立刻看回放复盘。她有强大的心理,她是通透的。 她心里很明白,那一通电话带给她的震撼在夜的沉淀下,飘飘摇摇,最后竟然被浓郁的情谊牢牢覆盖住,像栀子花的香味,掸都掸不开。 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么强烈的悲哀与愤怒之后,竟还是思念占据了主导?竟依然幻想着他能穿越千里,来给自己抚慰? 看不见,也摸不着时,自己对他的这份心意,竟然已经足以淹没横亘在心间的是非与黑白吗? 自己对这段感情的意愿,强烈到令自己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考虑到这些不幸,并且说服了自己,走了一步又一步。 这悲哀是对自己的悲哀,这愤怒也是对自己的愤怒。 今晚说完这一通话,不管如何,至少是把一直以来压在心底的真实情绪宣泄了。像豁开一道口子,她是感到一丝轻松的。 门铃再次响起。 “不是说了不用了吗?”她嘟嘟囔囔,翻身起床,披上外套。 捋了捋自己的头发,她一边把门拉开,一边客气地说道:“你真是我最好的师弟啊……” “啊”字还没发出完整的音节,她就发现门外站着的还是遭瘟的林高远。 林高远伸手撑住门,在她晃神的片刻里,挤了进来。 她往后退了一步,对着他眨了眨眼睛。她没有想过林高远会去而复返,一时间,心里、脑子里都空空如也。 林高远从她身边走过,肩膀擦过她的肩膀,把手里拎着的东西摆到桌子上。 “不是师弟,是我。你说的很好吃的那个小蛋糕,是哪一个?” 桌子上摆出了十多个花花绿绿的小蛋糕。 “附近几家店我都去看过了,你以前喜欢吃的,我都买了。” 曼昱站在他背后。 他穿了一身深蓝色的短袖,此刻大概被雨淋过,肩膀和后背湿了一片。 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 “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刚刚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吗?”她一说话,却还是愠怒的。 林高远在椅子上坐下来,并不看她,自顾自拆开一个包装,埋头吃起来。 吃完一个,又去吃第二个。 他面无表情地说:“我一天没吃饭了,吃点东西总可以吧。” 曼昱叹了口气,到底还是翻出一瓶矿泉水来,拧开盖子放到他手边,然后无奈地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来。 她只是如平常一样看着林高远在对面狼吞虎咽,那让人难以忽视的气质就显现出来了,沉稳、沉静、沉中带出温度来。 等林高远终于停下来喝了口水,她又旧话重提:“高远,现在东西也吃了,话也说了。都是成年人了,做事干脆一点,我没功夫一直招呼你。” 林高远终于抬起头:“没错,你说得没错。你说你不是十五六,我也不是十五六了,所以,我过来,不是来跟你吵架的,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曼昱双手抱胸:“我已经解决了,分开,就是解决问题。” “你这叫逃避问题。”林高远也感到委屈了。 他莫名其妙就被拉黑,又急又慌,丢下所有工作赶过来,好不容易见到面,又被劈头盖脸地扔了一通那样决绝的话,没有一句是他爱听的。 他的五脏都要震碎了,她还只是抓住“分开”俩字说个没完。 “逃避也好,解决也好。”曼昱越说越烦躁,“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现在只想回归自己从前的那种生活……” “可我不想回归从前的生活。”林高远打断她的话,“我不想。” 无果,曼昱长长地叹出一口气,只好妥协:“反正就先这样吧,我们都冷静一段时间,都好好想一想吧。” 林高远张着嘴还想说什么,她已经站起来,看了看门口的方向,示意他离开:“都快11点了,真的不早了,我明天要训练,你先走吧。” 见他没有要起身的意思,曼昱再妥协一步:“我们可以之后再找时间聊。” 林高远还是坐在那里,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没地方去,我没订酒店,也没带行李。” “你连衣服都没带吗?那你这怎么行?都淋湿了!”她的关心先于她的愤怒。 她在自己都没反应过来时,已经打开手机上的小程序,“我叫个快送,送套衣服过来。” 她正低着头在手机上操作,没留意林高远已经站起来,走到她身前。 林高远把手机从她手里抽走,顺势把她抱住:“昱,我哪里也不想去。” 她想挣扎时,林高远起伏的胸膛紧贴着她,他正轻轻扫着她的背,另一只手摩挲着她的后颈。 她的理性一下子就屈服于感性之下,整个人都软下来了,只能直直地站在原地,听着他。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这样的,仿佛被一棵树从身后抱住,动弹不得,任凭道路奔流,人群离去。 “为什么突然生这么大的气?”林高远等了一会儿,没等到她的回应,于是又说,“你不喜欢你在这段关系中的状态吗?你怎么会没有自信呢?你这么优秀,不够自信的应该是我呀,是我一直在追赶你啊。你没有安全感吗?如果是距离问题,我们可以商量,我可以到北京来生活、工作,这样行不行呢?如果是你不想分心,那我以后都不烦你,你有空想起我的时候才给我发信息就行,你看这样好不好?” 屋里没有声音,她突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叩问,不知道该质问他,还是质问自己。 透过窗,能看到雨水的形状,如千万根牛毛细针闪烁攒射。 “高远,还是先叫人送套衣服过来换了吧。” “不然,会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