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鑫:“双碳”目标给地热能企业带来很大发展机遇

2023-10-20 09:23 作者:全球化智库CCG  | 我要投稿




2023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极地绿色能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鑫发表以下观点:



我来自一家冰岛企业极地绿色能源公司我们的专长就是利用冰岛非常领先的地热能的开发技术,在亚洲和欧洲市场开发地热项目。目前我们在冰岛、匈牙利、国内和新加坡都有很多项目。在中国我们正在和中国石化集团合作,有17年的合作历史,我们合资合作成立的中石化绿源热能开发公司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地热门类里规模最大,也是发展最快、技术最为领先的一家企业。

通过17年的发展,我们目前在8省40多个县市开发地热的项目,总服务的供暖和制冷服务人口达到了200万人,累计减少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了2000多万。在2010年左右我们公司独立开发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组织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方法学,叫做地热替代燃煤的供暖的方法学,实现了我们国家在这领域很大的技术突破。

在双碳的领域缺少人才经常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来讲我们也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实用的经验就是现实中遇到什么问题就尽量去解决什么问题。所以2019年我们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热大学在中国举办了中国分校。疫情期间我们举行分校的第二期,为国内和国际亚洲地热行业来培训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多人才的储备。

回到地热能本身,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的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城市消耗的一次能源达到了70%。其中,建筑的供暖制冷消耗了一次能源的50%,而全球范围85%供暖制冷是通过化石能源和燃煤去解决的所以从双碳整体目标实现来讲,供暖和制冷领域实现双碳会起到一个非常重大的作用,同时这也是相对而言目前被忽视的一个领域。

能源安全、技术安全以及新能源的经济性问题是这一领域大家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而地热能本身就是一个清洁、可循环、安全属地化的热源,这种热源不需要通过远距离的传输,它可以在实地、本地就能解决真正能源使用的问题

我们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大家很关心在双碳政策下的技术发展采用什么样的路线,那么我介绍一下我们在六大技术体系中间非常重要的两个技术体系

第一个技术体系叫做地热能的回灌技术。地热能在采用后进入到市政其他的领域而我们所采用的技术就是在钻凿地下2000米到4000米深井过程中,在取出地热流体,等地热流体流出井口后不将其向外排放,而是通过密闭的循环使其重新回到原有的层位从而真正实现能源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发展是基载热源。近几年从“双碳”目标出发,地方政府有很多需求,企业带来很多机遇,我们发挥了地热非常特殊的优势,叫做基载热源和光能相比,地热是唯一一个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能源载热源又叫地热+模式,就是使地热发挥基载热源的属性,加风加光加工业余热加储能,给工业园区提供丰富的热能甚至是冷能的供应。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延伸,我们也在逐渐提升智能化热田的管理和整个系统的结合,为地方政府为老百姓提供更经济、更清洁的热源。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对于机遇的看法。地热能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门类,如果没有集约型发展模式和用能模式的改变,大众可能很难重视这种能源。从行业和企业自身来讲,双碳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发展机遇正如刚才提到的,我们公司花了很大精力得到了行业政府国际机构的支持,比如我们开发地热供暖取代燃煤的方法学过程非常艰辛,遇到了很多次失败,但是我们整个团队在开发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浪漫主义的想法,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献给这个世界的礼物可以说,所有企业个人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只要能够开发好的技术,就可以享受减碳带来的经济回报。

同时,标准的领先也是帮助我们成为领先企业的一个机遇。不久后将举行中国地热标准和世界地热标准的联合发布,我相信这也标志着能源领域真正实现了标准的统一。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赵鑫:“双碳”目标给地热能企业带来很大发展机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