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这一段后面还有几句话:“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个现象,按照南老师的解释是:“不但是一国,乃至一家人家,不怕少而怕不能均衡。以政治观念来讲,不能平等;以经济观念来说,收支不能均衡。不怕穷而怕不安,内部要安定。” 这段解释出自《论语别裁》,南老师一笔带过,没有做更深入的解释。要说清楚这两句话的深刻内涵,我们需要结合现实社会的状况和普通人的心理状态来讲。“不患寡而患不均”政治上的平等我们先不论,就从经济上的平等来看,“不患寡”就是老百姓不会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而心理有抱怨,失衡,焦虑,不满。只要周边的人都跟自己差不多。大家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就行。或者说是国家给的资源、扶持政策都一样也行。“而患不均”的意思就是如果分配不均,收入不对等,贫富差距拉大等情况出现,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个人因素导致的,还是社会因素导致的,这时候大部分人的心理就会失衡。开始抱怨起来。从而衍生出一系类的问题。 “不患贫而患不安”,直白的说就是老百姓穷点都不怕,只要能维持生计就行,就怕社会出现动荡,不安定的情况出现,尤其是战争。只要出现战争,受苦牺牲的还是底层的劳苦大众。打仗需要的军饷和士兵,大部份还是从老百姓中来。所以国家安定是第一位的。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三句话算是孔子针对前面的问题给的解决方法吧。南老师的解释是:“均衡了就无所谓贫,不管均贫也好,均富也好,就无所谓贫富了;和了就没有多少的问题;真正安定了,就没有危险。这是三大原则。”-出自《论语别裁》。“均无贫”好理解,就是做到人人平等,这时候老百姓心理就没有贫富差距的概念了。“和无寡”这三个字南老师的解释我没能够理解透具体啥意思,所以也查阅了其他学者的解释,发现并没有一模一样的。总结起来大概是两种意思,一是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二是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具体是哪种解释合理,各有各的说法,我们这里就不做评判了。“安无倾”就是国家安定团结,就没有覆灭的危险。这个解释没有歧义。 很早就听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在我读《论语》之前,我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真正读了之后才知道这并非虚言,孔子在2500多年前说的话,至今还是映射现实的。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2500年前就存在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生产力如何发达,亭台楼阁如何华丽,人性、人心是没有变化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虽然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惯的现象,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他人和社会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修炼好自己的内心,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内耗,自己让自己平衡下来。同时如果能减少一些欲望就更好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痛苦跟欲望是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