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16)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1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它究竟包含哪些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和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提法是否一致?应当怎样理解才能统一起来?
大家知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生产关系的内容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不同的社会中借以进行生产、交换的条件和形式,以及与上述二者相适应的借以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给生产关系下定义时,只谈到三方面,没有谈消费,并且认为《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定义是正确的,教科书中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上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没有包括交换和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和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没有矛盾的,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不应要求每个作者对问题的表迹在字句上完全一样,因为问题不在于字句上一样,而是在于对原理实质的说明。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社会的生产关系,这里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分配过程中、交换过程中和消费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在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中,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明的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也正是指的这一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在确定政治经济学对象时指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的生产关系。这也就是指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分配过程中、交换过程中和消费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心是这样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的。他指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的条件和形式,研究交换的关系以及与上述两者相适应的分配关系。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明的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在实质上是一样的。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甲)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乙)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丙)完全以甲乙二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1]大家可以看出,上述乙丙两项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是完全一样的。从字面上看来,不同的只是甲项。但在实际上仍是相同的。所谓生产过程中的关系,首先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以斯大林提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由此产生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关系。在生产关系的总体中,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和分配过程中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方面。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谈到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时,首先都强调指出生产关系总和的生产和分配方面。斯大林在阐明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时,也正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一原理出发的。
注:
[1] 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