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能量,让《悉达多》这本书来到了我的身边?
是什么契机让我拿起《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这本书的呢?这个书名在别人推荐的书单中出现过,丝毫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没有冲动想要去看它。但是,当我在图书馆寻找其他的书籍时,其他书籍不是被别人借走,就是没有,而我此时只看到了《悉达多》这本书,于是,我顺从了这种缘分,我拿起了这本书,开始拜读。
乔达摩.悉达多原本是一个人的人名,但是在这本书中被拆分为两个人。读完之后,我无法定义这本书到底是哲学书还是佛学书,又或者是一本心理书?我迷茫了,我拜读的过程中,我承认有些观点,我并没有完全懂,于是我又去看了很多解说。这真是一本深奥且具有智慧的书啊!我想等我到了30岁或者40岁时,我还会去拜读它,看看到那个时候,我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想法呢?

《悉达多》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人名,是黑塞笔下的主人公。整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悉达是如何和释迦摩尼一样,从一个普通人逐渐修炼成为佛陀的道路。
悉达多出生在印度的婆罗门家族,要知道婆罗门在印度种族阶级中是最高的种族阶层,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妥妥的富二代,无论是财富还是样貌,他在世俗社会中都是佼佼者。但是富裕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他快乐,他的精神世界非常地空洞,他所思考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他答案,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去做苦行僧,做沙门,去修行。
三年的苦行僧生活,让他学会了三件事,思索、等待和斋戒。他想通过禁欲来让自己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寻找到生活的真谛。这种衣不蔽体,乞讨禁欲的修行之路直到他们遇到了乔达摩,他们才结束。

乔达摩被世人尊称为佛陀,因为他有大智慧,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希望成为他的弟子,受他的庇护。悉达多和他的朋友也不例外,三年的沙门生活,让他们的探索之路出现了瓶颈,他们需要请教不同的老师,带他们走向更高的精神领域,于是他们找到了乔达摩。悉达多和他的朋友听完乔达摩的布道之后,他的朋友很快就被乔达摩所吸引,决定加入乔达摩的队伍,成为他的弟子,追随他。而悉达多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有疑问,他骄傲自大的觉得乔达摩的观点有裂缝,有瑕疵,不能带给他真正的大智慧,于是他决定独自去寻找。

追求无我的悉达多没有寻找到人生的大智慧,于是他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他想要找回真实的自我。于是他来到了城市,他开始决定从禁欲的精神世界迈向尘世的物质世界,去物质世界寻找人生的大智慧。来到物质世界的悉达多,他遇到了两位老师,一位是名妓卡玛拉,一位是富商马斯瓦密。卡玛拉带领悉达多通往了色欲之门,马斯瓦密带领悉达多通往了财富之门。在物质世界里,悉达多一待就是二十年,可是有一天他突然醒悟,觉得这种生活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他开始痛苦,想要通过赌博,酗酒,过着糜烂的生活来让自己解脱。他在这种生活中,渐渐地迷失了自己,开始想念之前自己做沙门的生活,想念当时内心的宁静。他越是这样想,越是痛恨此时此刻的自己,于是他决定投河自尽,以此来让自己得到真正的解脱。
自杀未遂的悉达多,迎来了他人生真正的开悟阶段,他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一位船夫华苏德瓦。在他的指引下,悉达多慢慢地领悟到他一直所追求的大智慧,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大智慧。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们会看到悉达多是如何一步步地寻找到自我的,他是如何看透生活的本质,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的一生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刚刚开始也和他一样孤傲自大的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可经过世俗世界的诱惑,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欲望让我们沉沦在此,而无法自拔。只有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之后,我们才会幡然醒悟,原来所有的欲望都是我们寻找真正自我的羁绊,而或许有的人一生都不会有这种醒悟。
此刻,我也开始明白大家说的,只有真正的入世了才能出世,见过众生相之后才能看到真实的自我。我们只有经过感官、物质和欲望世界的洗礼,我们才能超越自己,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阿特曼(灵魂)。

文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一个体悟就是:智慧是不能传授的,只有自己去经历,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大智慧。就好像我们的长辈总是会给我们很多忠告,希望我们能够少走弯路,但是有用吗?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真正经历了才能悟到其中的道理,别人传授了很多智慧给我们,都没有我们亲自去经历一次来得有效果。
由外而内学习到的是知识,而由内而外悟到的则是智慧。智慧是别人教不会的,只能靠自己去悟。

世界的一切都是圆融统一,和谐统一的,关于这一点我还没有参透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