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源重组介导的双链断裂修复(4)

2022-12-23 12:25 作者:青桐X  | 我要投稿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整体的HR修复通路,如下图1所示,双末端DSB(double-end DSB, deDSB)可以通过SDSA或者形成dHJ完成修复(详见上篇3)。对于单末端(single-end DSB, seDSB)而言,第二末端的缺失导致SDSA和dHJ通路皆无法走通,此时另一条重要的HR通路将会接过重任:break-induced replication即BIR。相比于教材中常见的SDSA和dHJ通路,BIR的存在感相对而言要弱很多,一方面因HR的通路解析较为全面,另一方面BIR功能范围限制,HR常用于修复S/G2期的DSB以及帮助产生减数分裂中的交叉联会(chiasma),而BIR目前已知的功能更像是针对HR功能覆盖不到的区域打的补丁。

(1)DSB修复通路汇总

    BIR初始阶段与HR类似,包括end resection(MRN complex,EXO1,DNA2,BLM等)与同源序列搜索(RAD51),但也有观点认为经典的end resection pathway会抑制BIR(Marrero et.al, 2010,Lydeard et.al, 2010)。DNA合成阶段更能反映BIR区别于HR的特点。相比于HR中通常少于100bp长的DNA合成,BIR的DNA合成则长的多(哺乳动物细胞中长至数kb,酵母中甚至可以达到大半条染色体的几百kb级别)。相应的,BIR复制叉组成也不同,主要表现为DNA聚合酶δ(POLD)和解旋酶PIF1的协同。超长的DNA合成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单链DNA(single strand DNA,ssDNA)在复制叉后的积累,其二是复制叉的稳定性。不同于普通DNA复制过程中的半保留(semi-conservative)复制,BIR的DNA复制是保留的(conservative),而且主导链(leading strand)和滞后链(lagging strand)的合成不是同步的。这种lagging strand的滞后性会导致新合成的leading strand处在ssDNA状态,而ssDNA的不稳定性又会进一步导致突变,关于这点很好的例子便是BIR伴生的一种由DNA脱氨酶APOBEC3A(DNA deaminase A3A)产生突变集群:kataegis。A3A作用于ssDNA上的C,脱氨后变为U,经由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或者DNA复制就会导致C位上的点突变。这种在小范围区域内集中出的点突变群即是kataegis,它最早在某些癌症患者的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Nik-Zainal et al. 2012),似乎反映了细胞癌变的某些过程(图2)。Sakofsky et al. 2014和Elango et al. 2019等人就报道过酵母中BIR中间产物能够成为A3A的底物,进而产生kataegis,但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尚无相关证据。

(2)使用来自Nik-Zainal et al. 2012所提供的病人数据绘制的rainfall plot。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点突变;颜色指示突变类型(eg:红色代表C to T突变,黑色为C to G突变);纵坐标代表相邻两个突变间的距离,越低则两个突变越接近,图片下部密集的形如雨滴垂下的黑色红色部分即为突变集群kataegis;图片上方的突变密度与下方雨滴集群区相呼应。

BIR复制叉在行进过程中并不稳定,这也导致了BIR的另一个独特现象:模板转换(template switch,TS), 即复制叉解体后在其他位点重新组装。经过多轮的DNA合成和TS,BIR的最终修复产物很可能混合着多个来自不同位点的序列,即重排(rearrangement)突变(Costantino et al. 2013),这样大片段的结构性突变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解旋酶PIF1被报道过能够增强BIR复制叉的进程性(processivity),其功能缺失会导致BIR向突变性更强的microhomology-mediated BIR(MMBIR)转换,进而产生更多的重排突变(Sakofsky et al. 2015)。是什么导致了BIR复制叉的TS特性尚不明晰,具体的复制叉重组装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我们只是对TS的结果现象进行记录分析。

      综上所述,BIR虽然也是利用了同源序列进行修复的通路,但其较高的突变概率也注定了它不同于HR而被冷落的命运,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会被使用。哺乳动物细胞中较为常见的(伪?)BIR包括重启崩溃复制叉(collapsed fork restart),脆弱位点(common fragile site, CFS)的后S期复制(mitotic DNA synthesis,MiDAS)以及独特的端粒替代延长(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ALT)。鉴于篇幅限制,关于这些情况下的BIR应用以及细胞精巧的调控机制,我们就下期再见吧~

(原谅我乱七八糟的封面0.0)

同源重组介导的双链断裂修复(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