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读书日 | 今天有多少万人在假装读书?

2020-04-23 11:42 作者:新经典THINKINGDOM  | 我要投稿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在读书日,你会做什么呢?

有没有一瞬间感怀阅读的陪伴,想起那些抚慰你人生暗处的好书?

亦或是疯狂扫货,囤下所有想看的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为什么要读书?要怎么读书?

在这个专属于书籍的日子里,

给大家安利几位读书人和他们的读书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 著

在这本非常“毛姆”的读书笔记中,他不仅给你面面俱到地讲书,还要给你“八卦”一下这个作家的生平,顺便附上自己对这位作家的评价,比如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等等。这本书涉及到了19-20世纪一些非常经典的名家名作,你还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在其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意思就是“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这里用“几乎”,毛姆说不想夸大,毕竟读书无法填饱你的肚子也无法缓解你的相思之苦。

电影《超脱》

在书中毛姆非常自由地跟你聊他的读书,也正应了他在开篇就提到的读书观:读书一定要享受其中。“为了应对考试或学习知识,我们需要阅读许多书,这类阅读中是不存在什么享受的。我们只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进行阅读。”别人推荐的书也不一定就非要读,还是要随心所欲地读,才能收获快乐。


诗人能做的是用诗歌泯灭距离,空间的,时间的,生死之间的距离。”

《诗人的迟缓》

范晔 著

《诗人的迟缓》是范晔为拉美作家们所设置的“会客厅”,从博尔赫斯到马尔克斯、从聂鲁达到科塔萨尔,范晔细数西语世界里的瑰宝作家,从自己对他们的感情出发,作为一位译者,也作为一名读者,写下了这份读书笔记。笔记写得非常优美,像极了他评述的那些作品。(据说也很八卦)


看了这本书,我们也能明白范晔的译笔精妙从何而来,一方面因其优越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范晔对这些作家饱含着真正的感情。因着这种赤诚的热爱,他走近了这些作家,也把这些作家带到了我们面前。


谁知道呢,也许我们一辈子别无成就,到头来只是染上了戒不掉的书癖。

《何以滋养灵魂》

周国平 著

这本书也对大作家们的生平进行了探秘,托尔斯泰把日记藏在靴筒里,尼采的著作一开始无人问津等等。周国平讲述着大作家们的小故事,带你领略他们的精神世界。

 

书里最多的还是周国平对于读书这件事的想法,他提到了很多读书人都会共情的东西。比如他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也不是所有的书都能算作是“书”,他认为书有三类:不可读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称为印刷垃圾;可读可不读的,世上的书大多归为此类;最后一种是必读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经典作品。对那些经过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的作品,如果不去阅读,可以说是生命中的憾事。


或许正是想象力慢慢变得不好的大人,才越来越挑剔手上的书籍,就像想象力不好的成年人才满世界旅行一样。

《爱欲与哀矜》

张定浩 著

作者张定浩是文学系出身的编辑从业者,他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专业性,是“从内部理解文学”。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字纯粹又成熟。从这种气质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用真心在传达的观点。


在评述了诸多的作家作品之后,最后一篇叫做《一份第三人称的读书自述》。这篇几乎是一封真挚的对“阅读”的告白信。从阅读文学到研究文学,从读书到写作,有什么被淘汰了?又有什么是恒定的?他说每当被生活逼仄之时,都会怀念起儿时任由自己心意地去读一本书的时刻。这可能也是每个人坚持读书的原因吧。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作家读书笔记就是这些。最后送给每位爱书人下面这段话:

 每一个人都是慢慢形成的,一生绝对不够,但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而阅读的最佳动机和最好用途,就是帮助我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尽可能地形成自己。”

电影《历史系男生》



世界读书日 | 今天有多少万人在假装读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