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对孩子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如何定义和孩子的关系】
14.我对孩子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如何定义和孩子的关系】
我想我们应该转换一下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孩子把父母当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关系?或者说哪种亲子关系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1、从小至幼儿园阶段,孩子柔弱无知,她需要全方位保护她的父母;
2、上小学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她需要向朋友帮助她的父母;
3、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崛起,她勇敢的探索这个世界,试错就会犯错。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了一丝裂痕,她需要像朋友一样理解支持她的父母;
4、高中阶段,孩子挣脱缰绳走向独立,划清了和父母的界限。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变成了鸿沟,我是我你是你别咱咱咱的,她需要不再干扰她,完全相信她,遇到大困难又能提供帮助的父母;
5、上大学后,孩子完全独立,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不再需要父母,除了生活费。当她再出现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已经看不懂她了,不懂她的世界,甚至是听不懂她的话。我们和孩子距离看似天各一方,实际上已经形同路人,她成了我们熟悉的陌生人。
6、进入社会后,我们完全淡出孩子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只剩下远远的看着和她听不到的祝福。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变成了某种“象征”。
所以千万不要做自以为是的父母,也不要随意使用所谓的“父母权利”。长远看在孩子眼里我们啥也不是,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做孩子需要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