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笔记】第一讲《智慧的痛苦》
套盾:不是专业哲学课,碧园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哲学系学生,如果有疏漏或者错误欢迎指出 首先先介绍一下老师: 张志伟,1956年12月生于北京,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 教材: 杨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韩东晖《西方哲学智慧》 课程概述: 西方哲学史分期: 1.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古代哲学 2. 公元二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古哲学 3. 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哲学 4. 二十世纪:现代西方哲学 一.哲学不是什么 它是最基本的问题,但是目前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词典里面有定义,但是在老师看来没有意义)词典里面包括教科书里面都是一个非常陈旧非常古典的一个定义 老师:如果你想为难一个哲学家,最好的方法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但是每一个哲学家都会给一套自己的理论。但是这套理论没有普遍必然性 既然给不出来什么是哲学,那就说说什么不是哲学罢! 关于哲学的一些错误看法: 1. 哲学是科学:哲学的问题理论学说几乎都处在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处境之中,它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普遍性和必然性。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工具和手段。而哲学是确立这些服务的对象,确立一个目标 所以,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式的科学 ps:古代哲学家们怀抱的理想就是让哲学变成科学(乐) 2.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老师:“我甚至认为哲学不是让人聪明的学问,而是让人糊涂的学问。”因为哲学理论都处在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处境之中,学会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弄明白了,下一个又和上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有冲突。 老师:“学糊涂了就开始入门了。” 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3. 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哲学将大道理,大道无法验证的程度。那么道理和道理之间的冲突就变成了没有道理 哲学往往被看作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造成变化无常。哲学的对象和知识不一样
4. 哲学无用:的确如此…. 威廉·詹姆斯:哲学不能用来烤面包。 哲学是无用,但无用是为大用(傲娇脸) 亚里士多德:所有学科都比哲学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自由的学问。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有前提,都有它服务的对象,但唯独哲学是为了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 哲学是自由人的学问。 二.哲学是什么 最初哲学的概念:philosophia:philos+Sophia(译为爱智慧)2000多年哲学发展,很多学科从哲学分化出去,在古希腊时候都在智慧的范畴里,但是一旦这个学科有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一套概念,它就从哲学独立出去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留给哲学的就是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学习哲学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e.g.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现在谁也不会相信万事万物来自于水,但是问题还在,他以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给后人留下一种典范,说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以及能不能解决问题 科学哲学宗教的区别:
三.哲学问题的性质: 维特根斯坦(英美语言哲学开创者之一): 哲学问题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到出路所在。 问题的分类:
哲学家的思考也带有根本性:他会把一种思维方式推演到极致,在这条思想之路的尽头立一个牌子:此路不通。后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换一条路走。哲学是就是一条条走不通的路 四.怎么学哲学 1. 我们可以把哲学看作是过去、现在、将来围绕哲学问题所做的永恒的探索 哲学=哲学史=问题史。学哲学史就是把前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就是学哲学家的思想,就是读书。但是哲学家的书都不好读,都比较晦涩难懂(列宁也这么认为) 列宁:读黑格尔的书是治疗失眠最好的药 原因:用日常语言去描述世界。只能看他写的东西去体会(猜),他真正要表达的东西一定不是写在纸上的东西。要强说不可说的东西,就要变换方式,不可能充分的表达清楚 2. 学习哲学应注意一下几点: l 了解哲学家的问题 l 熟悉哲学家的术语(含义不同) l 沿着哲学家的思路 l 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3. 西方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关系:
完整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