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制造汉武帝》读书笔记——要断章取义
一、作者观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并不可信。
二、相关史料
春,正月,上行幸东莱,临大海,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不得御楼船,乃还。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以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三、作者论证
1.《资治通鉴》记载武帝自责“所为狂悖”而罢斥方士言神仙者,恰好紧接在他“禅石闾”之后,转变过于急遽。
2.武帝亲耕的巨定远在渤海岸边,与行幸东莱一样,都是处于其从征和四年初起“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这一特殊旅程内。
3.《史记》、《汉书》、《盐铁论》等中都见不到与《通鉴》中泰山“罪己”内容相同的记载。
4.汉书虽然记载武帝“深陈既往之悔”,但他在轮台诏中实际讲述的“既往”之征伐,只是前此一年之征和三年开陵侯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的事情,更像是军事受挫后的策略性调整,而不是朝廷根本性的大政方针。
5.在《盐铁论》中看不到武帝晚年有过大幅度调整其政治取向使之转而“守文”的迹象,全书述及武帝所谓悔悟改过的举措,只有停罢轮台屯田这一件事情。
6.班固将轮台诏载录于《西域传》中,而在《武帝纪》里对此未着一字,在《武帝纪》篇末的赞语里亦略无一语提及他在晚年有过罪己悔过的举措。
7.上引《通鉴》中的相关纪事是用《汉武故事》点窜而成,原来这部分故事的主旨是要以汉武帝为镜鉴,来宣扬若想追求成仙得道,一定要一以贯之,不能半途而废。
8.《汉武故事》本属驾神托仙的小说故事,内容怪异离奇,实在不宜当做纪事的史料来使用。
9.司马光撰著《通鉴》,有着明确而强烈的用世意图,为体现自己的政治观念删除减省旧史某些纪事,甚至采录了一些根本不该采录的著述,乃至荒诞不经的小说故事。这种做法,其实是隋唐之际特别是北宋仁宗时期以来史学著述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风尚。
四、本书其他
关于《汉武故事》及其原型的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