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先从落花开始讲,因为这个谱子看着特别的人道,作为钢琴谱只有一行。它完全没有伴奏,所以能更好地展示所谓的主题发展逻辑。这种单行钢琴谱之前也不是没有人用过,比如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4简化版S141.4。虽然说想写这个的目的并非如此,而是有几天听了泰勒曼的无伴奏长笛曲,觉得可以试一试这种单旋律的音乐。

然后就准备开始整这首曲子了,定了下节拍是11/16拍的。首先是第一个主题:

现在比较习惯直接把主题扔上来。蓝色框中是第一主题。一个主题作为一个乐句可以细拆成很多的小段落,这类小段落有的算是动机,有的也不能算,以这个为例,作为动机它太复杂了,同时在之后的过程中,对动机的发展变奏相当少,不如直接说就是子乐句了。画绿线的部分可以认为是两个红线部分倒转,但是我不建议这么分析,因为红框部分是5+3+3的一个非对称节奏型,这里是个5+1+5+3,而且后面绿线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很多次。它是为了营造乐句的对比度,才出现在这里面的。如果说一个主题是四个长得差不多的小乐句组合而成,听着太碎了,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大句子。当然,这其中也并不是说弄得很复杂就好,一个过于复杂的主题容易把听众绕进去,同样是勋伯格的书包括自己听曲子总结过来的东西。曲子应该展示的是一种精密的结构,而并不仅仅是一段旋律。
后面那几个小节就没必要细说了,主题做个简单的加工。把之前绿线的部分多模进了一下,红线部分加了点装饰音。直接反复也无所谓,大部分莫扎特啊贝多芬海顿的奏鸣曲都是这样,贝多芬尤其如此,找呈示部非常简单,你看他那个大反复记号扩在哪里,那就是呈示部。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多少会稍微推一点。

现在我们到第二主题了:12-15小节

单旋律就是这点好,转调很方便。还是先分析下主题。首先画绿线的部分,是不是感觉和前面画绿线的部分很像,我就是把那个对称节奏做了个个填充,顺便引入了一个新的小动机,就是青色圈起来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后面会经过疯狂的加工,粉色的部分是个自由发展让乐句完整的部分。还是同样的原则,它需要和前面画绿线的两个子乐句产生对比度,从而让听众觉得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节奏有所调整。粉色的这两个小节在后面也出现了几次,还是同样的逻辑,没有必要一需要干这种功能性的活就硬来一个新的乐句。然后后面16到19小节,和第一主题重复性质差不多,不过这次更懒,甚至只是加了几个装饰音,加法甚至和第一主题的差不多。

20小节开始,就直接对第二主题的那个绿色小节进行加工了:

首先把青色圈出来的那个东西给延伸了一下,然后岔开音区让各位能听出来。剩下的部分用绿色小节头尾那两个五连32分音符填充,十一拍没有变,这里第一次重复青色部分的节奏变成223223,虽然我可能没弹出来,我的节奏感太差了。后面还会微调。这时就会发现在疯狂转调,你要说这个听不出来我就没辙了,有的人调内模进听不出来,有的半音模进听不出来,有的十二音动机做镜像都听的出来。在这里,我认为这样的加工是能让听众听出来的。
重复一后,24-25小节把第一主题拼接上去了,这里面是一个加速了的一主题节奏型,或者说音都没怎么改。绿色的这部分又拿来衔接一二主题了。这种一二主题中间有点相似的,有好有坏。好处是衔接很容易,不用加很多的淡化段落。坏处就是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度会受影响,有时候会串味。所以说有的时候不如直接用单主题就很方便。无论是作曲还是分析都是如此。

26小节,懂得都懂,这次重复了三遍,延伸的青色部分节拍换成322322。同样,每次都是转调直接模进。32到34小节,这之前的粉色段落不就用上了,忘了的往前翻。

36-39四个小节,还是第二主题前两个小节做加工,这次甚至没有转调,但是换了填充素材,就是之前的淡紫色部分。

40-42,这不用多说,第一次二主题变奏长啥样它就几乎是什么样子,机械地调整了下位置。这里面很该死,曲子是我录的,再次diss我自己,节奏感是真的差,那个232232还有322322还有223223弹得都差不多。(没听出来的回去听帮我刷播放量[doge])

44-49是一个高潮段落,这里面是通过把之前粉色的那个东西打散,然后填充进青色的部分。这里面是通过非常细碎的节奏,来制造一种纷乱感。因为前面的那些小节给的印象大概是五短一长,五短一长这么循环的,这里面又是半音又是4短3短交替,会显得音多。绿色的部分前面出现的太多了,这里正好对比一下,用之前的粉色旋律补进去。也是因为粉色和绿色旋律的对比度是相当大的。没有对比度的音乐从客观上来说容易让听众犯困。

50到53小节,亲爱的一主题回来喽,不过这里面穿插了二主题的青色段落。

你可以说我这个是再现,但是我本人是相当反感完全再现的,把所有曲子都按照奏鸣曲的标准整我也觉得没啥意思。这里面的绿色部分和第一主题刚出现的时候差不多,不过之前的515是5在低声部,突出一个高音,现在对调过来。我讨厌完全一样,但是有些时候又不知道怎么整,于是就只能用这种比较序列主义的方法处理问题。这一方面如果你非要骂我,你这也么说我是没法还嘴的。
54到58小节,和前面那几个差不多。不过有些32分音符换成16分音符了,因为最后我想要渐慢结尾,这里面已经可以开始了。同样,58小节用了一主题红色的头,摸进了一下。

到结尾这部分,基本就是在不停地模进一主题的红色部分了,还有同主音大小调互换,最后慢慢降速没了。那个红色部分主要是一个上扬的音型,所以我觉得听众能够识别出来,最后就没了,还是掰回原调性上了,虽然我并不在乎最后有没有回去。

来,总结一下吧。主要的缺点有以下几个,
1. 单旋律很少见,但依旧不算是很新颖的事情。
2. 主题分配不平衡,大部分都抓着第二主题变奏猛薅,第一主题就开头,结尾,中间重复了一小下。
3. 加工非常机械,经常就是硬调时值,硬模进。转调就是打谱软件复制粘贴,上下键,改调号。
4. 主题没有特色,第一主题懒,第二主题俗。
优点还是有的:
转调很多,节奏变化很多,谱子上面升降号很多,因为音区问题相当折腾手,可以当单手钢琴练习曲。虽然本人不建议练,有时间建议练更好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