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造纸厂被罚300万!企业如何避免触碰污染环境罪?

2021-04-23 10:18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近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则中央环保督导组督办污染环境案获终审宣判。一家造纸企业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有银、钴、铬、铜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固体废物污泥,交给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和资质的外包公司运出厂区处理,对方直接把上述污泥倾倒在多个地点,总量达50万吨,被中央环保督导组发现。

法院认定,该造纸企业犯污染环境罪,对其判处罚金300万元,另外该企业涉案人员与外包公司涉案人员共7人犯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至50万元,没收双方违法所得2200余万。

造纸污泥属于生物固体废弃物,直接放置于自然环境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按照规定,造纸企业应该对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但很多企业自身没有污泥处理设备,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往往选择走捷径。

其实不只是造纸企业,化工、钢铁、印染,以及各类制造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污泥,企业主们要充分意识到:污染环境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严厉惩罚,构成污染环境罪的,相关责任人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2019年最高检公布的5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典型案例中,涉案企业所在领域包括五金加工、复合材料加工、化工原料生产、油料加工等,涉案人员不仅被处罚金,还被判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我们再来看看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生态环境领域惩罚性赔偿的全国首例案件。某化工企业将危险废液违法交由个人处置,跨省倾倒入江西省,造成严重污染。江西检察机关在对直接责任人依法提起公诉后,进一步对化工公司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得到最高检支持。最终法院判决涉案化工企业赔偿生态环境修复、环境功能损失、应急处置及检测、鉴定等费用共计285万余元,另承担环境污染惩罚性赔偿17万余元,同时判令该企业就其污染环境的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什么是污染环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违反国家规定”,这里主要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国家制定的环保类法律规定;

第二要素是“排放、倾倒或者处置行为”,其中“排放”、“倾倒”较为容易理解和判断,对于“处置”,主流观点认为应参考《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将“处置”定义为将危险废物焚烧、煅烧、熔融、烧结、裂解、中和、消毒、蒸馏、萃取、沉淀、过滤、拆解以及用其他改变危险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

第三要素是“严重污染环境”,据“两高”司法解释,非法倾倒、排放、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的属于“严重污染环境”,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属于“后果特别严重”。

企业如何避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

(1)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随着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污染环境的入罪门槛只会越来越低,排污企业的刑事风险陡增。企业负责人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关于污染环境的罪名及入罪条件,知法守法,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2)建立和完善环保合规性审查制度。很多企业的废物外包处理管理比较混乱,危险废物给没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合规性审查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防范措施,躲开刑事雷区。

(3)提高生产技术,推行绿色生产。淘汰老旧设备,通过采用绿色清洁技术,自觉杜绝偷排、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环保排放标准处理企业生产中的废弃物。

自2018年开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协同环保部门逐步加大对于环境污染领域犯罪的监察力度,面临重点稽查,不少企业的环保疏漏被暴露出来。如果企业有常年法律顾问,及时对企业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提示,不仅能促使企业环保合规,还能避免合同、劳资、财税等多方面的风险。


造纸厂被罚300万!企业如何避免触碰污染环境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