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谁,堵了通往文明的十字路口

2022-07-09 23:23 作者:林生笔记  | 我要投稿

       繁忙的十字街头,一夜间冒出了隔离桩和栅栏,间距仅够行人通过,阻挡了电动车、三轮车、改装摩的等等,以此规范道路交通,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第二天,再经过十字路口,中间的隔离桩被挪走了,宽度已足够三轮车驶过。为了让大家遵守一系列社会规则,可谓绞尽脑汁,大家指责,当今人素质太差,不懂礼貌,视规矩如儿戏,但往往没人反问:为什么会这样?宽阔的十字路口,本来相安无事,安上间距40厘米见宽的隔离桩,相当于切断了一些人的生活来源,并不是每人都有固定的岗位等候着,有些人不得已靠双手和汗水给自己创造工作,骑着三轮电动车拉货、载客,而不是出卖自尊祈祷求生,为什么没人看见挣扎求生的身影。寒冷街头,脸颊冻的通红,穿着厚度的棉服,双手比常人粗糙,他们没有抱怨社会不公平、生活艰辛,脸上依然挂着灿烂笑容,积极乐观,自带向上光环。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多跑几趟,忽略了交通规则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们素质多么低,人品多么差,一切文明都要建立在温饱无忧的前提下,很多人有家庭要养,赚钱养家才是首要关心的大事,他们本分踏实,做着辛苦的工作,战战兢兢,明是非善恶。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堵了路口,也就等于堵了文明窗口。管子曾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几世纪前的古人已深知这个道理,为什么当今还会上演这样荒谬、粗暴的行为。

       文明不是数学题,有固定公式;文明是社会的修行,道路漫长又坎坷,教育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文明并非一蹴而就,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人口众多,规范本身就是大难题。人烟稀少的城市,岗位充足,生活富足,大家无需抢着过马路,很多路口根本没有红绿灯。当文明达到一定高度时,规律自在心中,司机只需看路标,前方有十字路口,主动减速。相反例子,衣衫破旧的农民,初来城市,随口吐痰,大家立即投去异样的目光,随便贴了标签,这人素质太差、太恶心了,纷纷避之不及,这样武断评价难道文明吗?他在家乡天天这样做,已经成了习惯,习惯并不代表本质坏,只是还未意识到,这里文明指导标语是’不要随地吐痰’,也许他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或被灌输这样的思想而已。

        我们从小被教育,问人先说:你好,接受帮助要说:谢谢,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你好,谢谢,对不起’已成条件反射词汇。2008年奥运会之前,我们没有说,自动扶梯,左侧通行,右侧站立,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各大城市颁布一系列文明规范指引,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家灌输思想,如今,全国各地的自动扶梯上,大家主动站立在右侧。叔叔说:“大概20年前去日本,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动扶梯这事”。现在我们已进步了很多很多,很多方面已与国际接轨。难道就能评价说以前素质太差了吗?其实不然,只是社会文明暂时没有进步到那而已。

       还有,地铁站、火车站入口处,隔离栅栏一圈又一圈,引导乘客有序进站。人行横道处,斑马线的颜色定期粉刷,十分醒目,提醒行人,要走人行横道。有志愿者举着旗子站在路口,示威跃跃欲试的行人,甚至还用嘲讽的口气对着急过去的嚷道,“嘿,年轻人,文明点”。公交站,退休大爷大妈们,拿着喇叭,大声呼吁,请排队上车……教育普及程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逐渐消失。

       以前城管暴力执法,如今早已消失,我想,这与生活水平提高不无关系,衣食无忧后才有更多精力吸收更好的教育,这也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文明不是靠有形的条条框框来束缚的,那是无形的道德标准。



是谁,堵了通往文明的十字路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