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怎么带小孩才不会扼杀小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3-07-27 18:00 作者:乐乐妈妈与乐乐  | 我要投稿

作为4岁娃的妈妈+10年互联网从业者(腾讯产品经理、阿里运营专家…都是曾经的我)+心理咨询师持证者认真的表示: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成年人同样重要,特别对于某些工作岗位,出类拔萃必须靠创新。

所以关于如何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一直有在思考。这里先针对带小孩的部分说一说,我总结三点:1、物理环境,2、持续激励,3、大量输入。

1、物理环境

我之前写过一篇如何通过家居布置来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文章,核心是:把想让孩子用到的教具画具工具乐器,放在他触手可及的位置;而非过度收纳。给孩子营造随时随地皆可创作的空间。

以我们家举例,我重点说2个细节:

细节1:画具摆在孩子面前,而不是收纳在某个地方。我去过一些朋友家,孩子画笔比我们家多n倍,但收纳在一个不易打开的精致盒子里,所以小朋友日常根本不会打开盒子画画。我们家的画笔是用出去旅游喝的竹筒奶茶杯装的↓

八音按钟放在电视柜上,电子琴在书房,还有一些奥尔夫打击乐挂在客厅的花架上。重点是全部都是根据孩子身高,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孩子随时“创作”。

细节2:勤快给孩子准备新的画纸/画笔。比如我家孩子一天会画十几页,硬面抄一两周就画完,如果我不及时补货,孩子就不画了,去玩别的了。马克笔也是易耗品,想来我们家已经用掉三盒了……

2、持续鼓励

也就是家庭氛围。不管孩子画了什么,编了什么故事,唱了什么自己编的歌,一律奉上彩虹!用阿里的“黑话”来说,就是直白明确告诉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但是彩虹屁也是有技巧的,可以用具体的描述性的鼓励,比如:

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

这里的重点是: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承认标准来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鼓励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是一种可感知的情绪,可以立体起来。比如我们家,我会把孩子编的故事,画的画拍成视频、照片,po成社交媒体上的笔记/想法等,孩子看到了,当然知道我是鼓励她肆意创作的。

最近在知乎和小红书上po比较多日常plog。知乎ID:林恩,小红书ID:乐乐妈妈与乐乐。也欢迎关注

3、大量输入

这一点是我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教给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创新是哪里来的?拿互联网行业来说,一是大量了解国内外行业和竞品,越多越好;二是深入了解用户洞察,获得一手需求;如果佐以自己有点创新天赋就再好不过了。

虽然小孩子自带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我也担心随着她长大就没有了。所以维持的方式之一,我选择的就是大量输入,让孩子持续感知。这里的输入包括但不限于:走进大自然、去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艺术馆电影院、看绘本、听音乐、看各种戏剧音乐剧等艺术表现形式。

直白一点说就是:课外活动尽量丰富一点,能走出门就走出门,不能走出门的,在家也多看看书。

我估摸我们近一年给娃看的绘本数量在1000+(我们坚持图书馆借阅,每晚睡前3本中文绘本 + n本英语分级绘本)。绘本大家都知道的,基本都是图,字很少。在如此大的阅读输入量下,孩子见到的自然多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背景时空,不同的世界观。

最后,总结一下:

1、包容的物理环境:给孩子随时随地可以创作的空间,把画具工具乐器放在符合孩子身高触手可及的位置,敞开放,不要收纳到密封盒子里。并经常检查这些工具,及时补充。主打一个“润物细无声”。

2、有效的持续激励:各种彩虹屁,“我看到你画的花是红色的”,用具体的描述性话术激励;另外把孩子的创作拍下来,挂在墙上,也是另一种立体的激励。

3、多元的大量输入:课外活动丰富些,走进大自然、去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艺术馆电影院戏剧院、看绘本、听音乐,多多感受。


写在最后的话:

这篇文章是我昨晚在知乎圆桌直播中用到的主要内容文稿。经过这段时间的各种查资料,及昨晚和几位嘉宾探讨过后,以上观点也无修改新增,自认为还是比较清晰、可复制的普娃美育建议,也希望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故事~

亲自播过之后,发现这种形式还挺有意思的,最近在考虑是不是多做一点直播,哈哈~也欢迎留言你想听&讨论的话题。


你可能还想看:


怎么带小孩才不会扼杀小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