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李田所译本 目录&前言
笔者李田所,近日来正在进行英语能力的练习,经过思考,笔者认为与其用各种考试资料上的N手资料做练习,不如整个狠活,翻译一本著作。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是笔者学习计划中的其中之一。笔者的好友小黄在阅读此书后的时候曾表示遇到过一些困难,笔者通过搜索网友的评价以及将中译本和英译本进行对比,和小黄讨论后得出结论:中译本的翻译问题导致了此书产生了一些阅读上的困难。
这本书的简体中译本从2000第一版出版以来,到今天已进入第三版。但是由于我们和刘成富,全志钢两位老师有一定的代沟,在一些词语的用法之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此外可能还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写作因素导致了此译本的难以阅读;当然,我们作为读者自身的愚笨也是导致我们难以理解文本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据笔者所知,有不少朋友私底下也在进行此书的翻译,但是并没有公开他们的工作成果,所以笔者打算以自己的理解去翻译一下这本大名鼎鼎的著作,并将翻译内容更新在这里。
需要进行的声明是,笔者李田所,24岁,是学生,代表名言“逸一时,误一世”,目前是日本下北泽生物化学研究所,沼气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研究工作完成之后计划成为一名沼气工人;而我的好友小黄目前是CAFA的一名本科生,她计划在毕业之后成为一名保安。从我们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可以看出,我们并不具备专业的英语能力,专业的翻译能力,良好的中文水平;同时在政治经济学以及哲学方面我们也不具备专业素养。再者,鲍德里亚的原始文本是法语,而两位先辈翻译的中译本正是翻译自法文,而笔者是用英译本进行翻译工作。同时,笔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并没有读过《消费社会》的中文或者英文译本,对于很多概念的把握没有很深的考究,更多的是凭自己并不可靠的直觉(比如在对object的翻译中,笔者会交替使用“物”以及“客体”)。综上所述,笔者的翻译纯属图一乐,为了避免产生误导,特此说明!毕竟只是笔者的英语练习(恼)
最后要说的是,笔者很懒,事情挺多,最近在康桥上踱步之后还要面对格尔兄弟的拷打,所以此译本的翻译工作内容将不定期更新!and,笔者十分欢迎严肃的讨论以及更正的意见!

目录:
第一章:物的礼拜形式
1. 繁盛
2. 消费的神奇地位
3. 增长的恶性循环
第二章:消费理论
4.消费的社会逻辑
5.一个发展中的消费理论
6.个性化 或 最小的边际差异
第三章:大众媒体、性、和娱乐
7.大众文化
8.最好的消费客体:身体
9.娱乐的狂欢 或 消磨个体时间的不可能性
10.关怀的神秘感
11.发达社会的混乱
当代异化理论 或 与撒旦交易的终止
前言
鲍德里亚的著作《消费社会》,为当代社会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毫无疑问,这本著作在包括了杜尔凯姆《社会分工论》,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以及大卫理斯曼《孤独的人群》的书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鲍德里亚分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当代西方社会,他的分析集中于他在《物体系》(Gallimard,1968;translation,Verso,1996)一书中研究多年的消费客体现象。在这本书的结论中他已经搭建好了目前的研究计划:从一开始就应当指出,消费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关系形式(不止对于客体,也对于社会和世界),是一种系统行为以及全球性的反应模式,我们的整个文化系统都建立在此之上。
他敏锐的洞见了大型科技巨头那不受控制的欲望是如何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等级体系来取代旧的阶级差异。
鲍德里亚写道:“一个新的神话就这样诞生了”
这台“洗衣机”(大概是由这个新的社会等级的生产为源头而生产出来的系统),像工具一样运转,作为权威和舒适等元素的构成而运作。而严格来说,后一个领域才是消费的领域。所有的其他的物都可以在此替代“洗衣机”而作为要素。在逻辑符号以及象征符号之中,物不再与明确的功能或需求相关。确切来说,他们在此所对应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是社会逻辑,也是欲望逻辑;这种逻辑以一种转换性的方式运作,在意义上处于一种无意识领域。
消费作为一种新的部落神话,逐渐成为了当代世界的道德准则。它正在摧毁着人类的基础——欧洲思想自从古希腊以来就一直维系的神话根基和理念世界的平衡。鲍德里亚意识到了我们正经历的危险。他如此写道:
正如中世纪在上帝以及撒旦之间建立平衡一样,我们如今也在消费和对消费的批判中建立平衡。中世纪尚且充斥着许多邪恶的异端学派以及黑魔法教派。而我们的魔法是白色的。异端学说在发达社会中没有存在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充满了预防性的白色的发达社会,一个没有令人眩晕的高度,没有历史的社会,一个除了自身的神话便没有其他神话的社会。
《消费社会》行文简练,年轻一代需要细心研读。年轻人们应当承担起他们的历史使命,将这个以电视为首的大众传媒所维持的,被物塞满了的如此庞大且威胁你我的世界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