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丨备战注规中常见的5大谎言!信了可就傻了!
谎言一:“备考战线别拉太长!会导致后期乏力?”
这建议根本不经推敲!长战线 ≠ 后期乏力

就像明明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
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做为参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复习时间都不一样,复习多久算“长”?多久算“短”,没有人可以说清楚!
前期盲目相信「战线太长后期乏力」的经验,当做不学习的借口,等真的开始学习注规知识才发现其体量之大、内容之广,根本不是一时半会能记住的!
倾心的小建议: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基础,做个综合评估,然后把要学的知识框架做个大概的时间划分,越具体越切合实际越好!只有把目标量化、逐步分解,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谎言二:“我八月报名后,只备考二个月就通过考试了,你最多考前三个月开始就行!”
短战线≠ 高效备考!
你只看到了有人大学辍学也能当世界首富,却没看见辍学之前,人家已经踌躇满志。说话的人没有说错,只是你忽视了他们之前的沉淀!
话不能只听一半,说这话的人是否有规划基础?学习能力如何?可效仿程度又是多少?你可想过?

倾心的小建议:如果不是天赋异禀的学习达人,还是踏踏实实备考最靠谱!你看到的成功案例,有多少都是“幸存者偏差”,每年全国范围内那些没通过的同学,才是大多数……
做为普通的我们,努力复习,通过注考,才是有效的途径。
谎言三:“备考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节奏,其他人不用管。”
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如果关注自己的节奏是=专注用心的学习,减少外界无谓的干扰,那是对的。
如果只关注自己的节奏=两耳不闻窗外事,临到考前还停留在初始阶段…那就是自我蒙蔽的矫枉过正。
倾心的小建议:拿别人的进度只当参考,却不当制造焦虑的比较才是正确心态。合乎中庸的做理性评估,寻求适合自己的复习状态和节奏,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怀疑自己。

谎言四:“人家有规划基础,通关的当然轻松,我这个小白没通过注规很正常。”
有一定的规划基础,确实会帮助大家能更快的去理解一些知识点,但这并不是通过注规的决定性因素!以及你容许自己不尽力时找的借口哦~
非专业通过的学员大有人在,而且数量不在少!并且,注规考试其实更忌讳往深海区游泳的“学术型考生”,只需要你老老实实听课,在“浅海区”游泳,那么通关不是难事。
倾心的小建议:别拿自己是“小白”当做自己失败的借口。每年考完后和倾心报喜的小伙伴中,各种背景、各种身份的都有,有考了7年的本专业考生,也有一次上岸的外专业考生。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正视自己失败的原因,努力去想办法改进才是王道!

谎言五:“别人一天学习8小时,我一天只学了3小时,我是不是要凉?”
时长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因素,你的学习效率才是!
当然,只有通过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有最基本的时间投入做基础是根本。但注重效率、注重学习质量,比时长更为重要。
倾心的小建议:实不相瞒,一天学习4小时,但有2.5小时的时间可能都在划水……
一根笔,一支烟,一道真题刷一天……
所以,鼓吹聊天式学习的,也许能学进去一点,但是一方面学习效率的高低自己可以揣摩揣摩,另一方面知识碎片化太过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