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4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详细指导

2023-02-28 16:52 作者:bili_17064590153  | 我要投稿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接着,教育部正式行文,批准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2010年和2016年,中心连续三次通过教育部评估,进入新的建设周期。中心现有专职、兼职研究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人。设有汉语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两个主要研究方向。自成立以来,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中心的建设规划,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学科建设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成了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起点。2000年,以本学科为主要支点,中国语言文学建成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1年,以本学科为主要支点,中国语言文学建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汉语言文字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继续保留国家重点学科资格;2008年,该学科又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006年,新筹建的“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学科辐射圈”思路的导引下,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科的博士点不断增多。至2007年,除了拥有“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又创建“中外语言对比”、“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博士点,并获批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二、科学研究

2001年以来,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80余项,经费共计900余万元,其中,邢福义教授于201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著作7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得高级别奖项30余项,其中,邢福义教授的著作《语法问题发掘集》、《汉语语法学》、《汉语复句研究》、《语法问题献疑集》分别获得第一、二、四、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队伍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充实第二梯队,组建第三梯队。先后从国内和海外引进了2位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并选留了多名年轻优秀的博士和博士后,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较合理、团结合作、富有活力的“老<中<青”金字塔式的学术团队。先后有1人受聘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被评为“首届荆楚社科名家”、1人被评为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学校评为文科资深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

四、人才培养

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科学学位教育拓展到专业学位教育,由中国研究生教育拓展到外国研究生教育,由单一的纯语言学人才培养拓展到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在拓展层次、扩大规模、努力提高培养能力的同时,中心还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倡“四个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务实与创新相结合),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在读期间,大都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发表在专业权威期刊、重点核心期刊,或者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4篇博士学位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多名博士生被国家公派至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现代汉语”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五、学术交流

举办和联办了20余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汉语语法专题系列国际会议,体现了专题化、系列化、讲求实效的特点,迄今已主办了六届。开辟了两个学术交流阵地——《汉语学报》和“华中语学论库”,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汉语学报》入选CSSCI来源期刊,“华中语学论库”丛书荣获湖北图书奖。学术互访活动日益频繁,先后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达几百人次。建立了专业图书资料室和大型汉语语料库,积累了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研究素材。

六、社会服务

一方面,立足国内语言生活。中心主持编写了历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语言学》、《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语言学》和《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参与撰写了历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向全国政协、国家语委、教育部语信司、深港澳语言研究所等提交了若干提案和咨询报告,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语言文字战略提供了一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开办了免费的武汉方言研究班,参与撰写了历年《武汉年鉴》中的“方言”部分,为普及武汉方言知识、培养武汉方言研究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面向汉语国际推广。就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向新加坡教育部提交了大量顾问报告和咨询建议;为新加坡、越南、韩国等国家培养了一批博士和硕士,他们正活跃于本国的汉语教学一线,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汉文化的世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攻读博士学位,出版社、杂志社编辑,党政机关、文化宣传部门,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企业。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复试范围:

(1)外语面试:检测考生的口语能力。所有考生均面试英语。

(2)综合面试:检测考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加试“现代汉语”和“语言理论”。

 

三、推荐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

2.《现代汉语》(第二版)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语言学概论》(第二版)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现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汪国胜、曾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91;政治(56分);外语(56分);业务课一(84分);业务课二(84分)

招生计划37,已接收推免人数7

 

五、2022年拟录取名单


六、2022报考录取数据

复试40,拟录取32,初试最高分421,最低分391

 

七、备考建议

一 选择该学校该专业的原因:

华师是部署六大师范院校之一,211工程院校,在师范就业方面很不错。并且我报考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就业和考公中有一定优势。此外,中国语言文学这一学科,在华师有两个学院开设:文学院和语言所。两院共用专业代码710(汉语与文学基础)和824(语言和文学理论),初试时共用一张试卷,但注意会写上面不同的题目,考试内容基本不同。因而同学们在找人咨询和购买资料时,一定要分清楚学院。

选择语言研究所,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语言所考核内容少,是少有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考小综合的,并且,考核内容专注于课本,几乎没有超纲现象。这对我们的复习来说有利有弊,优势在于需要复习的内容少,背诵内容少。弊端在于我们需要深挖教材,吃透课本和考核内容,这对跨专业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其二,给分比较高,语言所专业课给分比较高,基本能在220+,没有压分现象。很多同学一看到语言所的分数线就觉得太高了无法拿到。但是给分高对我们来说百利无一害,就算无法过语言所复试线,也可以拿着远超文学类国家线的分数去调剂,这几年有许多考语言所的的同学都拿着380/390的高分调剂到了其他不错的学校。

其三,按照一级学科划线招生,无需考虑自己的报考方向是不是热门。语言所在招生目录备注一栏注明“按一级学科确定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名单”,也就是说不用考虑每个专业方向在目录中的招生人数多少。

语言所学硕的报录比一直在10%上下徘徊,在文学类考试中属于正常现象,由于是少见的小综合,这个报录比还算仁慈。

二 初试备考经验

在初试方面,公共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我那一届有不少同学都是专业课分不错,英语分数拖后腿导致没有上线。英语分数达到81以上,研一阶段就可免修研究生英语,省去不少麻烦。

英语面:由于我英语底子较好,没有报班,主要是跟着一些考研博主,把重心放在单词和阅读上,3月份到7月份进行一刷,主要使用手译本进行精读,对其中的长难句进行划分,查找不认识的单词,翻译长难句,基本做到每天一篇,一篇一小时,20分钟做题,40分钟改错复盘。接着是二刷三刷,需要先看一看英语一的阅读技巧,掌握一些阅读做题的技巧套路,在阅读练习中多多实践这些技巧。单词无需看课报班,只需要每天使用单词软件或单词书,坚持背诵就行。新题型和完形我是10月份才开始练习,也是跟着英语博主的推荐去做题复盘。翻译作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在阅读训练中我就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翻译能力。翻译练习一定是要在你单词量有一定基础之后,动笔去写去改。作文我是跟着网上的经验练习,制作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考试时稍加改动就是一篇漂亮的大作文。

政治:高中文科生的底子帮助我对马原部分仍有印象。7月拿到肖秀荣1000题之后,结合思维导图进行一刷,每天一小时作为专业课的调剂放松时间。8月9月二刷三刷,并对近代史和毛概部分看了徐涛的课程。肖四肖八出来后跟着带背博主记忆大题。最终顺利拿下。

专业课:两门专业课,三本教材需要全部深入理解和记忆。

邢版《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以及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是考研所使用的教材。其中《语言学概论》在824语言与文学理论中考察,占150分,二710“汉语与文学基础”中《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分别占80分和70分。

专业课的复习,我把时间线拉得比较长。2月份开始我就在阅读专业课的书籍,建议没有专业基础的跨专业的同学从《现代汉语》开始,有专业基础的同学从语言学概论开始,最后阅读古代汉语的文化常识部分。在第一遍阅读时,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论点、没见过的专业名词,在第二遍阅读时尝试解决,并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求精美,只需要把一个知识点相关的关键词罗列清楚,方便后续背诵时查看。6月份我开始研究真题,梳理常考知识点,结合购买的背诵资料形成复习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去复习记忆。7月份正值大三下的暑假,那两个月我对三本书进行了疯狂地滚动式背诵,平均一天背书时间在6小时左右。此外,对真题中的八大类分析题进行了专项练习,结合《<现代汉语>辅导习题集》其中大量的案例,总结归纳分析题的做题技巧。论述题方面,要关注语言所最新的学术动态比如“方言保护”“推普工作”等,还有邢福义老师的相关著作《汉语语法三百问》《词类辨难》和论文集,都会成为出题内容。但也不用过于紧张,即使题干我们没有看过,在认真复习了教材之后,我们也能从教材内容中归纳出其他答题思路。

在知识复习之外,心态也很重要。很多同学在大四上需要进行统一实习,或者课程还是很多,对考研复习有一定影响,但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下半年的规划,提前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把任务完成在前面。在整个复习阶段,都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如果心态崩溃了,可以适当地休息半天,千万不要中途放弃。我考试时,第一天右边的同学没来,第二天上午后面同学弃考了,下午前面同学弃考了。坚持到最后,一定能上岸。

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订制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三 复试备考

复试的复习需要注意,我复试那年是线上考试,英语口语是由华师外语学院的老师来考察,所以大家在准备英语口语时要多多用心。专业课面试是由所长和多位教授一起面试,会着重考察大家的语言学基础知识,所以在复试专业课复习时,我们还是要使用初试的资料,加上邢福义老师的《汉语语法学》等著作。未来的复试可能会恢复到线下进行,按照往届线下复试的经验,会有英语听力和笔试考察,同学们在准备时一定要更加仔细,把初试资料再次背诵记忆几遍。

 

【来源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

 

 

 


2024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详细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