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022-06-13 09:0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艾思奇主编 · 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第十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前面已经提到,生产力的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被用于生产的劳动资料,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表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的特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物质标志。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形态之所以比先前的社会形态达到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归根到底是因为在生产中应用了或者能够应用更进步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及一切劳动资料是社会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

  仅仅有物的要素还不能构成生产力,物的要素必须被人        劳动者所掌握,才能成为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没有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和其他劳动资料只不过是一堆si物,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

  前面也已经提到,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是社会生产关系。马老师说:“为要从事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经过这些社会的联系和关系,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i]

  生产关系的特征决定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说:“生产力地状况所回答的是人们用怎样的生产工具来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问题,而生产关系地状况所回答的则是生产资料(土地、森林、水流、矿源、原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联络工具等等)归谁所有,生产资料由谁支配        是由全社会支配,还是由单个的人、集团和阶级支配并利用去剥削其他的人、集团和阶级的问题。”[ii]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人们的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又决定着产品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形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生产关系的内容包含着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3)由前面两种情况所决定的产品分配形式。上述的三个方面,组成为生产关系的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其中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本质。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以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属于这一类型。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分配形式,在原始社会是平均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人bx人的制度为其主要特征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属于这一类型。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统治和服从的关系,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或阶级被迫处于服从的地位;由于前者占有生产资料并处于统治的地位,他们就能够不劳而获地占有绝大部分的劳动果实,而劳动者只能得到仅够维持活命、甚至难于维持活命的生活资料,这样,就形成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具有对抗的性质,它表现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残酷的jj斗争。

  在构成生产方式的这两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经常不断地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同生产力比较起来,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形式。生产的变革和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开始的,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开始的。社会生产永远不能中断,改造自然的活动永远不能停顿。由于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不断地积累和增长,就有可能在生产关系基本不变的情形下,逐渐改进生产工具和创造发明新的生产工具;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它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更能加速生产工具的变革过程。生产工具的每一次显著的改进,都要使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从而把生产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生产力是在生产方式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任何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都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其内容,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社会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应于内容。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向前发展了,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使用石头工具的极低的生产力条件下,只能产生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以金属工具为主的较为进步的生产力,决定了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的产生。由于金属工具的改进,特别是冶铁技术的进步,使手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就使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终于为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从使用手工工具过渡到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标志。正如马老师所说的:“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iii]

  这就是说,某种生产关系的必然出现,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在根本上说来,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更。在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某种水平的时候,就不可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某种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这个原理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指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的决定力量,而首要的生产力        劳动人民,则是历史的创造者。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