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人们分享一下我对冤种的随想
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价值取决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者自己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他生理所需的量,交换价值是在交换中使用价值交换的比率。
价格是依照交换价值这一比率所能兑换到的实体的量,举个例子就是你有黄金但是觉得黄金没用不能吃,我有粮食但是下辈子都吃不完但我很喜欢闪亮的东西,所以我愿意用整个社会里平均每个人必要花费一年产出的粮食*100(假设社会上平均每人为获得产品必要花费的一年为1价值,这里就是100价值),换你整个社会里平均每个人必要花费一年产出的产出的黄金*1(1价值)。在这里1单位黄金的价格就是100单位粮食,而100单位粮食的价格就是1单位黄金。
更极端的例子是,你有100单位黄金(100个人类干一年,100价值),但是你一点粮食没有还快饿死了;我一点都不饿,手上还有一个面包(1个人类干一天,0.003价值)。这时候我手上的0.0003价值的一个面包价格是100单位黄金,而你手里的100单位黄金价格只有一个面包,因为你快饿死了。
那么为什么说是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为什么说价值决定价格呢?我的理解是,绝大多数人都对黄金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绝大多数人也还没有到快饿死的地步,绝大部分人也不像上面的你和我一样要么有用不完的黄金要么粮食吃到撑。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商品都是你付出多少的劳动量(价值),就得到多少的使用价值,而人们对使用价值的衡量往往大差不差,所以不可比较的使用价值往往可以被比较成价值量的比率。
当然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商品必须有价值,他的使用价值才能使之成为商品,才能从而出现交换价值。空气有使用价值,却没有凝结无差别劳动的价值,所以没有交换价值,无法成为商品。而当你付出劳动,将平原的空气带到高原,这时候空气才能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质,而价值是量,能比较的是量,而不是质。所以你最终只能用价值作为使用价值这一个质的量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交换价值。一旦一个物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那么也就失去了可以比较的量,自然不会有交换价值。还是空气这一例子,平原上不需要任何劳动就能获得的空气,本身不具备能够用以比较的量。通俗的来讲,你本来就不需要付出劳动时间就能获得的物,为什么要用自己花费劳动时间的所得物去换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这也体现出地租的可笑性,如果那是已开垦的土地,那还可以说是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时间去跟你开垦的劳动时间进行衡量比较。一块天然存在的土地,你一份劳动时间都没付出,到底是怎么衡量出价格的?一条渔获丰富的河流、一片暖流经过的海洋,那都不是你的劳动所创造的,是自然的馈赠,是没有可以比较的量的,只有它本身对人类生存起到使用价值的质。那些买卖土地的,本质上是在交换剥削剩余价值的权力,是剩余价值使得土地拥有了可交换的量。地租本质也就是剩余价值,从来都不是什么交换价值
同时,有价值的物又必定有使用价值,因为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存在。为什么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存在呢?这是因为价值只有在交换中才有意义,一个没有使用价值的物是不具备交换价值的,是无法交换的。
总结来说,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价值,而实质内容是价值。空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交换价值不存在。没有使用价值,价值本身也不存在。使用价值是不可比较的质,价值是可以比较的量 ,存在价值,就一定存在使用价值,也一定存在交换价值。而存在使用价值,却不一定存在交换价值。抽象地剥离使用价值(实际上不可能剥离),你会发现让交换成为可能,让交换价值成立的根本是价值。所以说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从而价值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