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不少,事儿挺大


(土木之变)
正统皇帝大明英宗朱祁镇,他一生的人生轨迹,大概是这样的。
年轻的时候去瓦剌打仗,不幸战败被俘虏,结果他弟弟郕王朱祁钰走了大运,代替自己当了新帝,也就是景泰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后来朱祁镇被瓦剌人放了回来,重回紫禁城,但一切却是物是人非,非但重回帝位成了幻想,反而还被朱祁钰给关了禁闭,且一关就是七八年之久。
出事儿的时候你不在,现在没事了你回来了,你咋这么能占便宜呢?
被俘虏,被打压,被欺凌,被囚禁,按理说一个人一生如此波折,如此倒霉,那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然而,朱祁镇却挺了过来,他在幽暗偏僻里的深宫里一关就是七年,可以说是活受罪,硬挺着。
囚禁朱祁镇的宫殿那是严防死守,宫门不仅上锁,而且灌铅,宫殿外的树木尽数伐尽,目的是为了防止有外人和朱祁镇联系。
负责看守朱祁镇的宫女宦官都是朱祁钰指派的,他们几乎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监视着朱祁镇的一举一动,朱祁镇稍微想要动一点歪心思,都必然会被发现。
堂堂大明天子成了阶下囚,搁一般人面对这种落差,基本上就不想活了。
但是,我们的朱祁镇同志似乎很有韧性。
当年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带离中原,来到了风沙苦寒之地的塞外。
按理说,成了阶下囚,那日子肯定是很遭罪的。

(瓦剌)
瓦剌人必然是要把朱祁镇关到又臭又脏的监狱里,动辄就是一天三顿打,而且还不给吃的。
因为古来受俘之君,那待遇基本上都是好不了的。
西晋怀帝被汉赵俘虏之后,堂堂天子得在宴会上斟酒做服务员,西晋愍帝司马邺更是被安排成了开路的小兵,甚至还要负责在卫生间里刷马桶。
两宋之际,无论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还是钦徽二帝,他们落入金人之手都是被百般凌虐,生不如死,西夏末代皇帝李睍投降蒙古之后,更是直接被蒙古人杀害。
然而,朱祁镇本人似乎拥有一种让身边的人都对他产生同情心的神秘魔力,这位仁兄无论身处何地,与谁接触,都有条不紊,分外从容,以至于负责看守他的瓦剌士兵们对他刮目相看,顺带礼遇有加,朱祁镇本人在瓦剌更是和瓦剌高层伯颜帖木儿混成了哥们。
瓦剌侵略大明的总指挥,是瓦剌部的太师也先,而这个伯颜帖木儿,则是也先的弟弟。
伯颜帖木儿被这位流落塞外的大明天子深深吸引,三天两头就跑来找朱祁镇吃饭,关系好到差点就把朱祁镇给放了。
后来也先把朱祁镇放走的时候,伯颜帖木儿那是相当难受,亲自送别朱祁镇,哭的那是嗷嗷的。
从瓦剌留学回来之后,朱祁镇立刻无缝衔接,被弟弟朱朱祁钰关到了南宫之中。

(南宫 台基)
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皇帝遭到皇室亲族的囚禁,他的待遇一般也好不到哪儿去。
宫女打,太监骂,每天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然后再吃点狗都不吃的剩饭。
然而,朱祁镇在南宫的待遇,说实话还挺好的。
负责监视他的下人们往往能跟他共情,能对他始终保持礼遇和尊重,他的结发妻子钱皇后没有离他而去,而是甘愿留在他的身边陪伴他同甘共苦,就连朝廷里也有好一票大臣一直为朱祁镇愤愤不平。
在一些臣僚们的眼里,朱祁镇不是断送大明盛世的君王,而只不过是一个犯了错事的孩子。
景泰八年,即公元1457年,从朱祁钰临危受命接替英宗成为新帝,已经过去了约八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朱祁钰,身体有恙,健康状况极差,此时已经是弥留之际,马上就要领便当了。
朱祁钰这一生,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和于谦携手打赢京师保卫战,可以说是挽乾坤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如果不是土木堡这一场惊天的变故,朱祁钰也许一辈子都只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藩王。
而且,还不是就藩外地,而是就藩京师的藩王。
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初朱祁镇没有出事儿,他将一辈子生活在户橉之下。
幸运的是,命运选中了他,并且给予了他一段充实而传奇的君王岁月。

(石亨)
朱祁钰临死之前,叫来了朝廷里的大将石亨。
朱祁钰找石亨当然不是闲聊,而是谈及托孤之事。
老石同志啊,我这马上就要驾崩了,你手握兵权,到时候我一死,新帝即位,朝廷出现权力真空期,搞不好就会动乱,到时候你可得把场子给我镇住了。
石亨表面上答应的挺好,但内心可就开始活动上了。
景泰帝朱祁钰无后,那么他传位就只会传给大明朱氏皇族的宗室。
石亨听说,前两天内阁大学士王文曾经奉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为新帝。
这个朱瞻墡,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如果他当上皇帝,那么王文就有拥立之功,王文是内阁大学士,到时候内阁团体就成为了新帝的功臣。
而如果不立朱瞻墡,而把皇位还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那么册立新君也是内阁和礼部的工作,自己虽然握有兵权,但在这场新旧交替中却只能干个安保,以后新皇帝登基了,还会重用他石亨,他石亨还能在官场里混下去吗?
所以,石亨立刻就找到了自己的好哥们,宦官曹吉祥和前大臣徐有贞。
几个人一商量,认为现在是十分关键的时刻,拥立谁也不如拥立那个被关在南宫的朱祁镇靠谱。
要是能让英宗复辟,那诸位就是头号功臣。
这个想法,徐有贞是十分支持的。

(徐珵)
当年瓦剌入侵的时候他还叫做徐珵,大家都说要拼死力战的时候他要弃城南逃,结果被大家一顿鄙视,朱祁钰也有点看不上他,因此这位仁兄的仕途,基本上就算是完了。
赋闲在家的徐有贞,如果是除英宗之外的任何一位新君即位,他的未来都不会有出路。
他想做官,做梦都想。
所以,徐有贞对这件事儿相当认可,也相当积极。
徐有贞喜欢观测天象,他算来算去,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干大事儿的好日子,所以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付诸行动。
有意思的是,在正月十六的这天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以及兵部尚书于谦也组织了一众臣僚,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要建议朱祁钰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新帝。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大臣们就开始写奏疏,由于是立储大事儿,所以写的难免隆重繁杂,等到写完的时候,已经是天黑了。
天黑了,宫里已经下班了,大臣们一寻思,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把这封奏疏呈上去。
谁成想,就是这一晚上的时间,徐有贞他们就发动了政变。
月黑风高,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带领大队人马,撞开了南宫的大门,抢出朱祁镇,直接把他架到了奉天殿,然后快速宣布了英宗复辟的消息。
您看我写的比较短,但其实这个过程大费周章,这帮人折腾了一夜的时间,到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了。

(惊变 夺门)
朱祁镇这边已经登基,而那边还被蒙在鼓里的朱祁钰刚从乾清宫的西暖阁洗漱完毕,忽然间听到外面鼓声大作,询问之下知道是英宗已经重回帝位,他反倒十分平静,只连说了三个好字,朝也不上了,轻轻叹了几口气之后又重新睡下了。
想来,这个时候的朱祁钰,也已经是大限将至了。
作为大明代宗,他此时已经没有了子嗣,就算英宗不复辟,他也无法把皇权留给他的骨肉至亲。
所以,大病将死的朱祁钰重新躺下,选择了释然,他也只能释然。
重回帝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又当了八年的皇帝,最终也尘归尘来土归土,死了。
生活也许对每个人并不平等,但死亡对于每个人总归是平等的。
在这失而复得的八年时光里,朱祁镇干过好事儿,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岁月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所以他临死之前废黜了人殉制度,结束了这项千百年来悚惧的事例。
当然,他也干了很多坏事,那个铁骨忠心的于谦于少保,就被朱祁镇给杀害了。
杀害于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徐有贞告诉他,于谦是支持朱祁钰的,你现在推翻了朱祁钰,重新当上了皇帝,那么于谦对你来说就乱臣贼子,你不杀他,咱们就出师无名,名不正来言不顺。

(于谦)
所以,朱祁镇杀掉了于谦。
并且,朱祁镇还是在明明知道于谦不该杀,不能杀,于谦也从来不是乱臣的情况下,把于谦杀掉的。
因为,就连他自己也说过“于谦实有功”的话。
这位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大明忠良,民族英雄,就死在了自己曾经拼命保卫的北京崇文门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诗,当时背起来平平无奇,还真以为是一首描写石灰的古诗,而如今了解了于谦的生平之外,不觉潸然泪下。
在《谥法》中,“英”字代表着聪明聪慧,优秀贤明,属于是上谥,而这样的谥号,往往被赠予那些年少有为的帝王。
朱祁镇酿土木之变,杀千古忠良,却能到明英宗的庙号,实在是有些魔幻。
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拘禁塞外,八年幽闭南宫,最后又得八年帝位。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么人生到头的朱祁镇,是否能看得清自己这一生所犯下的过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