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除了政治与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2021-01-01 09:31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话说在那无知的岁月,我以为【希腊】——确切地说是【古希腊】,是个国家概念,其实,它更像是个【区域概念】。希腊是由很多城邦(城市)组成的,俗一点可以理解为NBA,像什么雅典斯巴达迈锡尼底比斯科林斯色雷斯马其顿等都是“球队”。在这些“球队”中,最知名、战斗力最强的2位大佬就是【雅典】与【斯巴达】

关于古希腊历史,我目前深读过的书有2本,一本是哈蒙德的这本《希腊史》,另一本则是《牛津古希腊史》。前者的时间线脉络更清晰,而后者让我的感觉是更侧重于非时间线的讲解。总之,两本书各有所长(后续有机会会逐一分享阅读体验)。

相较于古希腊史,可能我更熟知的是古罗马史,一方面是因为古罗马总体是个国家概念,有相对完整的编年记录体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吉本的旷世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虽然当年读的是电子版,且是粗读,但这种囫囵吞枣地阅读倒也把整个罗马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我所认知的古希腊史,其实并不完整,就像目前出土的古希腊陶罐——拼合起来的样子很完整,但一眼望过去是有很明显的裂痕的。

以这个角度看,我也只是从各个碎片上去大致了解了一些著名城邦的历史事件。同时,古希腊馈赠后人的主要是三大领域:政治、哲学与艺术

虽然古希腊是标准的奴隶制,正因为有众多奴隶进行生产劳作,而且,古希腊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不像我们中国常常有旱灾、蝗灾等天灾来袭,拥有公民权的古希腊人在物质层面没有太多忧虑,自然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想方面的探索。

于是,就诞生了民主制,以雅典最为典型。

此外,就是一众思想界的巨人和科学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泰勒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

彼时,地中海域群星璀璨,每个独特而领先时代的思想都意义非凡,就像亚历山大港的灯塔一样,为人类文明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古希腊的艺术,也是泽被后世,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艺术精髓,又推陈出新。而千年后的文艺复兴,更是以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的旗号,让人文主义的春风吹遍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然而,国内关于古希腊艺术的引进书籍虽多,但最大的遗憾往往是篇幅较短,如后浪于2014年出版的《古希腊艺术》仅160页,译林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仅152页。在2020年末,我有幸邂逅了一本厚达400多页的古希腊艺术史专著《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从译者翁海贞女士的介绍看,这本《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更像是教材——其实就是教材。本书作者理查德·西奥多·尼尔是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全书共分为14章,是因为“美式大学14个星期为一学期”,正好每周一个章节。

作为教材,这本书的内容必然是严谨的、成体系的;但它又是一本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入门读物,所以,这本书又是很亲民的。

书名中强调“艺术与考古”,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看,这本书可以称为将“考古学与艺术史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自青铜时代至罗马崛起之间古希腊艺术的演变历史,讲述起来很难有太多新意,但如果深挖古希腊艺术与政治、宗教、古代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择时探讨“具体的作品、工艺、学术争议,包括艺术品的偷盗劫掠、现代修复以及新近的考古发现”,就能让我们今天的读者“阅图”之时就相对有代入感。

与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所强调的类似,《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所呈现的艺术史科普,从宏观上看更像是一种美学教育,通过“各个时代的出土文物”教人用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思维去思考曾经的时代(与今天)。

于是,作者理查德·西奥多·尼尔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布局了如下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看到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第三个问题是“我们为何关心?”

这恰有“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妙处。这使得我在阅读此书中也有一种探秘的快感。因为后人对艺术品的解读不一定做到了“还原”,所谓公认的权威见解并非是【最真实的】——同一个主题的艺术品至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解读,那么,万一我们弄错了历史背景呢?

于是,不仅是古希腊的艺术品,我们去观察过去所有的艺术品,也都要保持一种好奇心与怀疑精神。我想,这才是阅读这部关于古希腊文明的通俗演变史之外,引发的思想升华。

可是,书毕竟只是书,哪怕书中极尽各种表现方式去展示、解读希腊文明中的大理石雕塑、神庙以及陶塑、铸币、住宅建筑等,试图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古希腊的文明和生活”,我想,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有些东西只有亲眼目睹,才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伟大与不朽

不过,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亲眼目睹恐怕是奢望,有《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这样一本书,能够在家中就可以轻松了解纵跨2000余年的古希腊艺术史,已经是一件幸事。

感谢作者理查德·西奥多·尼尔能撰写这样一本大而全的著作,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将此书引进,感谢译者翁海贞将原著遵循“信达雅”的要求呈现了一部可读性极强的简中版。

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坚持读书,坚持读好书,让自己不断成长!



除了政治与哲学,请记得还有艺术!读《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