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无关”两层解(自己的理解并不一定就是)
一层:与“我的”无关:我的想法、我的感觉、我的身体、我的角色、我的属性等等等等等,将我的认作我,与我无关。
一层:我非我

看图写话:一个老师在教“老师”,学生记住“老师”后,“老师”=老师,再见到“老师”,识别出来,就想起这么一副画面,但“老师”≠老师。“老师”的属性是文字、死物,老师的属性是人、活物,文字≠人,死物≠活物,“老师”只是老师的代称,和属性一样,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用的工具。
不可执着文字,不可舍弃文字。
舍弃文字,无法传递思想,执着文字,自己的理解并不一定就是。
文字是工具,语言、行为、身体、想法、感觉、角色、属性等“我的”一切都是工具,用时拿起,不用时放下。
工具没有极性,无极,无好无不好、无善无不善,极性的产生取决于出发点与目的地,出发点不知道,就看目的地,达到什么效果,皆大欢喜、各方诉求都满足、不卡住任何一方为好、为善,有人欢喜有人忧、只满足己方诉求、卡住对方为不好、不善。
堵不如疏,这里堵了、不通,从那里出,总要有个出口把能量消耗掉,变不通为通,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一旦有情绪变化,都是因为堵了,不通。
放下需参悟无我,无我、都不是我,还在意什么?但,无我不易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