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史笔记22 晚期希腊哲学与信仰的时代

2023-08-20 05:52 作者:惜懿大鸽子  | 我要投稿

哲学史笔记22 晚期希腊哲学与信仰的时代: 晚期希腊哲学、信仰的时代 前言:以下所有对于宗教命题和历史的列举皆为理解哲学思想脉络,不涉及任何宗教和本人立场,凡所涉及观点皆出自大陆正版发行的哲学史课本、专著、选读、译作。 1、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主要包括四个:崇尚“快乐”的伊壁鸠鲁学派、崇尚“禁欲”的斯多亚学派、崇尚“不动心或者强烈”的怀疑主义和崇尚“流溢说”的新柏拉图主义。 自此,希腊哲学的三个主要的脉络已经梳理完成,按照课本的观点,分为三个阶段 1)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萌芽阶段,其脉络有两条,其一是对“单一”实体的指定,如米利都学派对于某一元素的指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意思,实体即substance,本意为“作为支撑的东西”,所以它既不实,也不体,就如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是那个只能作为主词而不能作为谓词的东西,也是在指代意味上最小的“支撑者”。所以实体似乎更应该被理解为“意义”,或者“形式”。 其二是两个宇宙的对立,或者叫一个宇宙对另一个宇宙的侵入,即一种语言逻辑对于自由的入侵,如对于逻各斯的把握、数的把握,人们似乎不再对时间上的开端感兴趣,而是转向了逻辑上的开端。 这一阶段的尾声是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这两个脉络之下提出了关于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那个在语词结构中充当主词和宾词之间连接的那个系词似乎是真正在流变之中不变的支撑者,即那个表述xx有xx、xx是xx、xx在xx的being,以此他开始划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存在者有这种“存在”的,而不存在者不带有这种“存在”。 这似乎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系词结构也去表述一种操作:s是 不存在的,这并不是说s是不存在者,而是说s以不存在为存在,如德谟克利特说虚空是以不存在为存在方式的存在,它并不比存在分有更多的存在。 上述的理解是不从“存在”这个汉语词去理解的理解,即不存,也不在。 之后的芝诺和麦里梭所做的便是在完善巴门尼德的真理和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存在是非空间性的,因为它是一个系动词的不定式,应该被理解为一个动词,而存在者似乎就是占据空间的。 2)形而上学的阶段,沿着刚刚的脉络,整个形而上学走到了另一个分歧,一个是沿着米利都学派的思路,以语词宇宙继续探索自然宇宙,但其中有了爱利亚学派和逻各斯作为跳板,这便是原子论者,如恩培多克勒把“存在者”打碎成四根,然后用一种超出存在者的“爱和恨”作为动力来搅拌四根;在阿那克萨戈拉那里便是种子和努斯,这样的思路似乎直接让语词宇宙下场,虽然只是轻轻一拨,便诞生了万物。 而另一派则先把爱利亚学派的话倒回来说,智者中高尔吉亚对于宇宙和语词宇宙的把握偏向于语词的宇宙,他认为人的话语本身就带有一种肯定。便走向了希腊哲学的鼎盛,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就他们而言,先按下不表。 3)第三个阶段就是晚期的伦理学阶段,似乎是一种在动荡和征伐中对于不动心的探寻。但在其中,怀疑主义驳斥了感觉主义,也驳斥了理性主义,而新柏拉图主义又结合了神秘主义与体系,为基督教哲学拉开了序幕。 2、信仰的时代: 简单历史: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攻占耶路撒冷,犹太贵族被带到巴比伦,称巴比伦之囚。弥赛亚传说盛行。 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 2、3世纪,罗马社会的动荡和被征服地区的怀疑,原有的保护神逐渐被放弃,大批社会上层阶层皈依基督教。 311年,发布《宽容敕令》,允许基督徒信仰自由。 312年,君士坦丁成为第一位基督教皇帝。 325年,君士坦丁发布统一教条《尼西亚信经》。 392年,基督教成为国教。 395年,罗马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基督教也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476年,日耳曼入侵,西罗马灭亡。 1453年,奥斯曼入侵,东罗马灭亡。 哲学: 基督教的哲学分为两个: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区别和联系日后再谈。

哲学史笔记22 晚期希腊哲学与信仰的时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