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GO】英灵原型介绍:拿破仑 席卷欧陆的法兰西雄主

2019-10-21 02:44 作者:AshuraSJ  | 我要投稿

(本文已授权bigfun社区独家发布:https://www.bigfun.cn/post/38740。转载请标明出处)

·拿破仑

·原型:拿破仑·波拿巴(1769.8.15-1821.5.5)

·主要事迹: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数次击退反法同盟、颁布《拿破仑法典

·生涯概况: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肖城的一个贵族家庭。彼时的拿破仑并没有日后统一欧陆的称霸野心,反而觉得自己并非法国人,立志有朝一日要将科西嘉独立出去。1778年,拿破仑离开故乡科西嘉岛,前往法国,并于次年1月进入奥顿中学,后来又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在歧视严重的布里埃纳军校凭借天赋和努力赢得了其他学员的尊重(科西嘉是法国的殖民地,属于乡下地区;拿破仑本身身高也不算高,故而受到其他学员的歧视与排挤),尤其在几何学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日后的拿破仑,凭借这个优势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树立起属于自己的传奇。不过那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1784年,拿破仑以优异成绩从布里埃纳毕业,被选送至法国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这是拿破仑军旅生涯的开始,也是FGO中武器设定的来源;次年,拿破仑的父亲去世,因为父亲理财能力稀烂而导致家境贫寒的拿破仑不得不提前毕业,进入拉斐尔军团,被授予炮兵少尉军衔。在随军驻防各地期间,拿破仑沉迷于各类书籍,包括有关亚历山大的战史著作、应用物理学、数学、建筑学、各国风土人情记录等,还有许多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作品,其中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了故乡科西嘉岛,试图推进科西嘉独立,但最终不了了之,被迫携全家离开科西嘉岛。

大革命期间,法国的政局犹如天边之云一般变幻莫测,保王党立宪派吉伦特派(共和派)雅各宾派先后上台,革命的浪潮愈演愈烈。1793年,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少校在土伦战役中崭露头角,率兵击退了保王党势力和英国军队,成功引起了雅各宾派的注意,被破格升为准将。如此高效率的升迁,放眼整个欧洲都是闻所未闻。

1792年,23岁的拿破仑,是名颜值很高的美人(?)

1794年,法国爆发驱逐雅各宾派的热月政变,这被视为是反动势力的反扑。在这次政变中,拿破仑因与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密切而受到调查;之后,由于拒绝前往意大利军团步兵部队服役,拿破仑的准将军衔被罢免,原本平步青云的军旅生涯又回到了原点;不过在次年,拿破仑接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镇压了保王党势力的武装叛乱,一夜之间又重升为陆军准将兼巴黎卫戍司令,成为军政界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1796年,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并于同年与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在意大利,拿破仑展示出优秀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奥地利帝国维尔姆泽等将领,迫使奥地利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条约。意大利的一系列胜利使得拿破仑的威望水涨船高,被视为法国的民族英雄;但很快他就被对其感到威胁的共和国政府任命为阿拉伯—印度方面军(东方军)的司令,被派往中东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并试图控制苏伊士运河与前往亚洲的海路——表面上是同级调动,实为远迁放逐,将拿破仑调离了权力中心。

担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时期的拿破仑

在拿破仑的西征部队中,最为显眼的是2000门大炮;除此之外,便是百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学者上百箱的各类书籍、研究设备。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并占领了亚历山大,于当年7月通过金字塔战役一举扫清通往开罗的阻碍。不过由于猪队友海军被著名的英军将领霍拉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独臂的纳尔逊”,英国风帆战列舰时代最著名的海军将领和军事家,后来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即以此人名字命名)全灭,导致拿破仑率领的陆军被困在埃及;

在埃及的拿破仑
1797年在与西班牙舰队的作战中失去右臂的霍拉肖·纳尔逊

之后,拿破仑转战叙利亚,多次击败土耳其军队,但最终还是没能攻克以易守难攻闻名的阿克尔城堡——这件事也成为了拿破仑终生的遗憾。晚年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如果阿克尔城堡早日陷落,当改变世界面目。”

此时将拿破仑调离欧陆的共和国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局面:国外的反法同盟势力已经基本形成,正对根基不稳的共和国虎视眈眈;国内的保王党也逐渐抬头、日益猖獗。1799年8月,得知国内形势的拿破仑当机立断,乘快船火速回国。在地中海避开英国皇家海军后,10月,拿破仑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被视为从天而降的救星;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彻底终结了大革命后被暴动和各色恐怖事件所萦绕的局面,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在担任第一执政时期,拿破仑进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颁布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对欧洲各国的立法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资本主义的立法程序和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自《拿破仑法典》。此外,拿破仑担任执政时期还制定了延续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基本上法国现在的底子有六成以上是在拿破仑时代打下的。

反映雾月政变的油画,画面正中央C位的就是主角拿破仑

1800年,拿破仑亲自统帅军队,越过被视为天险的阿尔卑斯山,在马伦哥战役中大败意大利与奥地利军队。这场被视为战略史上经典案例的战役,对于共和国和拿破仑本人都有着极大的意义,而那副著名的拿破仑扬马驰骋、手指天际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描绘的就是这时的情景。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1801-1805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1850年。本画绘制于拿破仑去世27年后,相比路易·大卫同名油画中的意气风发,德拉罗什笔下的拿破仑显得疲惫而略带忧郁,更符合拿破仑当时率军翻越天险时的情景

2年后,英法两国签订《亚眠条约》,两国休战,第二次反法同盟以失败告终;同年8月,对第一执政任期过短而感到不满的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拿破仑宪法,将执政官任期改为终身。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加冕仪式上,将教皇庇护七世手中的皇冠夺下,自行给自己及妻子约瑟芬加冕,寓意着“皇位是由自己努力奋斗而得,非经他人之手授予”。在场的群众无不欢呼雀跃,拿破仑成为了“法国人的皇帝”。登临帝位一年后,拿破仑又加冕成为意大利国王,兼并了热内亚,就此成为了欧陆最强的领袖人物之一。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1805-1807

拿破仑即位后,开始着手于侵略英国这一庞大计划,不过因为拿破仑本人并不擅长海军事务,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计划失败。在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法国海军指挥官维尔纳夫被俘,庞大的法西联合舰队也全军覆没(相对的,英国皇家海军永远的失去了纳尔逊这位优秀的将领),从此法国失去了与英国在海上争雄的机会;而英国通过这次海战奠定了自己身为海洋帝国的绝对地位,从而在七海纵横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在海洋上与英国争霸未果,拿破仑转而将重心放在陆地上。1805年8月,英国、奥地利与俄国组建第三次反法同盟,不过在两个月后就被拿破仑打的到处找头;同年12月,拿破仑以7万军队击破奥俄两国共计9万多的联军,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此次战役法兰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三国的皇帝均亲自参战,故又称“三皇会战”)的胜利,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将德意志诸邦国统筹组建为“莱茵联邦”,置于法兰西皇帝的保护之下;1806年,拿破仑第四次击溃反法同盟夺取德国大部分领土占领柏林,并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签订和约——到这时为止,拿破仑·波拿巴皇帝陛下同时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同时,他将波拿巴家族的成员四处分封为各卫星国的领导人,依靠家族势力稳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荣光。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先败后胜,并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签订《维也纳合约》;1810年,出自政治考量,拿破仑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拿破仑正式成为欧洲大陆的至高霸主,成为了与凯撒、亚历山大并驾齐驱的“拿破仑大帝”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此时,整个欧洲大陆只有远在东方的俄国未在皇帝统治的威光之下。1812年,拿破仑统帅57万大军远征俄国,最终却因战线过长、水土不服等原因惨败而归,跟随拿破仑仓皇回国的军队不足3万。此战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挫败“科西嘉怪物”的欧陆救星,因此信心膨胀决心征服法国、问鼎欧陆,为此于1813年纠集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等国组建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初期,拿破仑重整旗鼓,取得了吕岑之战包岑战役等多次战役的胜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军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奥地利倒向反法同盟成为了压垮法兰西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法军的数量已被联军超过:莱比锡战役中法军约15万5千人,而联军兵力是法军的2倍;1814年拿破仑向反法同盟再度宣战时,法军约10万,而联军却有35万。终于,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灭亡;不过,拿破仑被允许保留“皇帝”尊号——领土只有被流放地厄尔巴岛

一次的失败自然不会令这位枭雄折服。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逃出小岛,并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原本被路易十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迅速向拿破仑靠拢顺便贡献了法国媒体报纸的著名黑料。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热烈的欢迎,驱逐了路易十八,重新建立起来自己的王朝(“百日王朝”)。

3个月后,第七次反法同盟卷土重来;6月18日,拿破仑与毕生大敌——威灵顿公爵滑铁卢展开了交锋。法军大部分能干将领均未参与到此次战役,导致法军打的十分吃力,但还是逐渐占据上风;但下午7时左右,普鲁士军队和英军援军的到达打破了法军的优势局面,拿破仑已无力挽回溃败如流水的局势,被迫随军败走。百日王朝和拿破仑的威名,就在这个叫做滑铁卢的小镇彻底被终结。

拿破仑兵败退回巴黎后,他的人民和大臣们强烈要求他实行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拿破仑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1894年那个万众拥戴的自己,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被英国人放逐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在圣赫勒拿岛避世6年的拿破仑迎来了跌宕起伏的一生的终点,死后被葬于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九年后(1830年),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于旺多姆圆柱之上;十九年后(1840年),拿破仑的灵柩被隆重迎回法国巴黎,在途经记录拿破仑丰功伟业的凯旋门后,安葬在塞纳河畔老残军人退休院(巴黎荣誉军人院)

·人物轶事

·拿破仑重视教育事业,法国的帝国大学体系就是由拿破仑确立;此外,拿破仑还被视为是一名数学家,同时代法国的著名数学家蒙日拉普拉斯拉格朗日傅里叶等人都与拿破仑有着或深或浅的交情,而这中间任意挑一位都是数学物理课本上的重量级人物;

·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才生源地——法国多科性工艺学校为拿破仑贡献了大批人才,该校学生为拿破仑造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炮舰,使得法国海军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海上舰队装备先进有什么用,没有会用的人照样白搭;工艺学校的数学教育在当时为顶尖水平,蒙日、拉克鲁阿、勒让德尔等人的著作都是一流的教材。据说1814年,俄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工艺学校的师生群情激奋要求参战保卫祖国,却被拿破仑拒绝:“我不愿为了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这句话后来被刻在工艺学校物理学梯形大教室的天花板中央,留存至今;

·拿破仑蛋糕拿破仑其实没有关系,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名字拼读的误传;另有说法是巴黎一位糕点师和别人打赌要做一个一百层的蛋糕,但最后到底做了几层无从知晓,可能是三十多层,又好像不是;而人们都知道拿破仑的身高没有多高,为了好记就将这种有多层酥皮的千层酥蛋糕叫做“拿破仑”;

拿破仑蛋糕,也叫做千层酥

·拿破仑一生都爱着第一位妻子约瑟芬,但后来因为约瑟芬未能诞下子嗣而只能选择和她离婚,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后者为其生下了拿破仑二世;虽然拿破仑与约瑟芬离婚,但拿破仑一直为前妻保留了皇后尊号,在她死后前往其墓前痛哭吊唁;到拿破仑死前,他的第二任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临死前拿破仑口中呼唤的仍是“约瑟芬”

约瑟芬·博阿尔内,即使放在现在看来也是万里挑一的美人,比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更令人印象深刻

·约瑟芬有一只巴哥犬(在中国叫京巴),当约瑟芬在大革命恐怖统治期间被关进监狱时,就是通过这只狗来传递消息;据说拿破仑在与约瑟芬新婚行房、翻云覆雨的时候,被这只巴哥犬咬了左腿;

·有说法是狮身人面像的鼻子是被拿破仑用炮轰下来的,这也是游戏里拿破仑的宝具具有神性特攻的设定由来;但实际上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和拿破仑没有任何关系,当拿破仑到达埃及时,狮身人面像就已经没有鼻子了;狮身人面像的鼻子是此前被当地的激进分子爬上去用锤子砸碎的;

·关于拿破仑死因,尸检结果是慢性砷中毒加上重度胃溃疡。主流的观点是,拿破仑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后,其岛上的住所贴了一种涂有“巴黎绿”染料的壁纸,这种涂料中含有大量的;圣赫勒拿岛当地气候潮湿,壁纸涂料中的砷元素便被析出,长久被人体吸收之后便造成了慢性砷中毒;而拿破仑一直有着胃病,很多肖像画中他都以单手捂着腹部的姿势出现,流放之后受到恶劣环境以及心情抑郁的影响,从而加重了胃病;

·一直以来流传甚广的拿破仑睡狮论,其实和拿破仑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历史学家们在拿破仑时代的史料中并没有找到确切可印证这一说法的证据;“睡狮”这一说法最早其实是出现于梁启超写于1899年的《动物谈》

·相关人物:

·霍拉肖·纳尔逊-英国皇家海军将领,被视为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海军将领。两人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时候就结下梁子,纳尔逊的海军全歼法国舰队,从而导致拿破仑的陆军因援助不足被迫缩在埃及;七年后的1805年,已成为皇帝的拿破仑再次与纳尔逊交锋,这次纳尔逊死在了海上,但极限一换一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制海权优势,从而使得法国再也没能在海战上尝到甜头;

·约瑟芬·博阿尔内-拿破仑第一任妻子,也是拿破仑一生挚爱。因才貌双全而闻名,但与拿破仑结婚后因无法生育而被迫离婚,余生在忧郁中度过,最后拿破仑还是从报纸上得知前妻的死讯;

·加斯帕尔·蒙日-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蒙日担任海军部长的时候,拿破仑还只是个炮兵军官;但拿破仑还算是得到了蒙日“热诚的欢迎”。蒙日创立的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图解的基础,在当时被视为军事机密,蒙日也在拿破仑的支持下成为数学教授,并委以重任。在当时,蒙日是少有的可以对拿破仑毫不给面子的人;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天体力学奠基人和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提出了拉普拉斯妖的概念,被视为应用数学的先驱。拉普拉斯是拿破仑的老师,在政治上是个摇摆不定的人,但这也使得他能够有着安全稳定的数学研究环境。拿破仑曾讥笑他把无穷小量精神带到了内阁里;

·阿瑟·韦尔斯利-即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人称“铁公爵”,为英国陆军元帅第21位英国首相(同时也是托利党的最后一代首相)。他在滑铁卢彻底终结了拿破仑的野心,在胜利后坚决反对处死拿破仑和焚毁巴黎城,因此也被很多法国人所感激;

·夏尔·亨利·桑松-法国桑松家族第四代当家。桑松家族是著名的刽子手家族,夏尔·亨利·桑松在大革命期间发明了提高处刑效率的断头台,却没想到家族世代效忠的波旁王朝最终也被断头台所处决;1806年,拿破仑偶遇了带着莱辛诗集在散步的桑松。两人之间有着如下的对话:
拿破仑:“你是谁?”
桑松:“阁下,我是处刑人桑松。”
拿破仑将桑松的诗集扔在地上:“你在1793年当过处刑人吗?”
“是的,阁下。”
“如果有一天,有人造我的反,如果谁胆敢——”
桑松打断了:“阁下,我处决了路易十六。”
拿破仑脸色很糟糕,沉默片刻后,说:“捡起你的书,不要让我再看见。”

此外桑松的儿子也怼过拿破仑。拿破仑对桑松的儿子说:“你杀了那么多人,晚上还睡得着吗?”对方则回答:“如果皇帝、国王和独裁者都能睡得着,我一个刽子手又为何会睡不着?

·爱德蒙·唐泰斯-即基督山伯爵,出场于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在小说中,爱德蒙正是因为帮拿破仑党人送信而被人误告入狱;当然,拿破仑本人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人物评价:

拿破仑的一生波澜壮阔,可以说,他的确是一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跨越阿尔卑斯山并取得作战胜利这一壮举,在此前仅有“战略之父”、迦太基名将巴卡·汉尼拔成功做到;数次击退反法同盟,在整个欧陆的封锁下建立起拿破仑第一帝国;其政治上的建树也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是在滑铁卢之后,他仍然没有失去人民的爱戴,却看清了时势发展而选择自动退出——当他离开法国的时候,或多或少也会带有遗憾和不甘;但至少,他放下了曾经的一切,最后选择了退场。这本身就是胆识和魄力的体现。

“对英雄的崇拜是人们激励自己前行的原动力”,他本人正如他所崇拜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般,成为了一个传奇;曾经那个从科西嘉岛而来的并不算高的男孩,在经历辉煌无比的峥嵘岁月后,于一个小岛上了却余生、回归原初的结局,也为其生涯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却也了无缺憾的句号。这位“法国人的皇帝”至今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法兰西以及欧洲各国,或许这比他生前所追逐的皇权更为伟大。

游戏中的拿破仑是一名豪爽不羁的快男儿,是各种拿破仑形象的理想聚合体,故而和正史中的拿破仑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身高),这也使得其人设在公布之初就充斥着争议;但是,当玩家跟随拿破仑一起经历在无间冰焰世纪的旅程、见证这位名为“拿破仑”的男子重归天际之后,大概就会明白:这位皇帝仍然是那个受人爱戴的英雄,是那位从埃及远航而来、承载着法国人希望和无限可能性的英雄;而正是因为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可能性最终都会指引人们的道路、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他作为“皇帝”、作为“领导者”、作为“英雄”生涯的最后,亦不曾留有任何悔恨。

【FGO】英灵原型介绍:拿破仑 席卷欧陆的法兰西雄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