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学院)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

2023-10-08 17:59 作者:新祥旭考研佳明老师  | 我要投稿

专业概况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从 2011 年开始招生,是我国第一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点之一。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本专业形成了全媒体新闻实务、舆情分析两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一套国际化、引领性的新闻传播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努力造就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全面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掌握新闻传播实践高级专业核心能力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本方法,能 够在媒体、政府部门、企业等组织从事全媒体的新闻传播生产、管理、舆情分析等相关工作,具有全球视野的“一专多能型”高级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研究方向和内容 01 全媒体新闻实务方向 全媒体新闻实务方向旨在培养新闻传播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该方向依据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要求,从理论、技能和应用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新闻理论、新闻实务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等课程,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通过作品创作、实践实训课程的学习,具备全媒体 平台的新闻采集、生产和发布能力。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主流媒体、党政机关新闻舆论部门、商业媒体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舆论宣传等工作。 02 舆情分析方向 舆情分析方向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全面的舆情分析专业人才。通过系统学习舆论舆情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运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科学地收集、处理与分析舆情信息;2.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准确研判、预测舆情演化趋势与特征;3.掌握媒体运行规律,提供舆情困境与危机中的应对方案并进行 正确的舆论引导。本方向的人才将面向党政机关、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舆情研究院所等机构,从事舆情信息监测、网络信息发布、舆情危机应对、自媒体策划运营等工作。

师资队伍 本专业大多数教师兼具新闻学研究与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力,有 17 位教授,18 位副教授,3 位讲师。他们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及一般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完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

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分为三个主要单元:(1)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类课程,例如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新媒体研究等;(2)实践创作类课程,例如毕业作品创作、研究报告实践等;(3)学 术训练类课程,例如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统计学、文献导读等。 2.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主要有调查统计研究所等。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研究生近 3 年年均获得国内、国际的学术或创作奖项 5 项,近 3 年年均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各级新闻传播学期 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篇数超过 40 篇。 3.学术交流 本专业与众多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建立了广泛合作交流关系。本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有海外留学或学术交流经验。在读研究生有众多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中央及地方机关、媒体相关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学研究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教师、品牌推广、媒体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或选择出国继续 深造。

2024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招生人数: 预计招收50人(含推免25人)

【2024】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结合专业知识对新闻与传播历史、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2024】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新闻传播史 1. 中外新闻传播史:人物、事件、史料、史学写作 2. 媒介变迁的总体脉络、制约因素与基本规律 3. 口语的传播优势、局限及其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 4. 古文明中的文字媒体沿革及文字传播的基本特征 5.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媒介形态 6. 政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功能 7. 商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 8. 电讯革命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 9. 中外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媒介特征、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10. 互联网的发明背景、当代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 新闻传播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 新闻与传播的概念与类型 3.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4. 新闻传播的传者、受众、媒介、效果及传播技术 5. 新闻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6. 新闻传播的伦理、政策与法规 7.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8. 数字技术、新媒体与媒体融合 9. 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 10.新闻传播理论的本土发展 第三部分 新闻业务 1. 新闻采访 2. 新闻写作 3. 新闻编辑 4. 新闻评论 5. 新闻策划 6. 报纸与杂志新闻 7.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 8. 全媒体新闻报道 9. 新闻编辑室工作 10. 新闻记者的身份与伦理 三、试题类型 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参考书目 不限参考书目

历年分数线 2023:54、81、363 2022:56、86、367

本文具有一定时效性

咨询课程可以点击主页看签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学院)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