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布勒森之锁——1944年科马迪之战的血与火

2022-03-13 23:38 作者:芬里尔战史研究  | 我要投稿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里尔战史研 关注获取!


德布勒森进攻战役是在1944年10月6日由乌克兰第2方面军发起。司令员马力诺夫斯基的快速部队兵分两路,骑兵与机械化集群自西南向东北沿路攻击德布勒森;另一路,以克拉夫琴科将军指挥的近坦6集自南向北渡河并逼近科马迪镇,试图形成钳形攻势,合围当面第3装甲军。第23装甲师奉命抵挡近坦6集向科马迪的突击。10月10-13日,苏军投入主力猛攻,这场防御战将成为23装甲师整个东线征战历史中最成功,最精彩的决斗。



1944年十月,苏联红军发动的德布勒森进攻战役,该战役属于所谓的第九次打击。不过对于接下来的遭遇,他们选择沉默。

科马迪原属匈牙利第4师防区。10月1-5日,战斗热点位于镇东30公里的重镇大瓦登(现名奥拉迪亚)。第23装甲师和近坦5军在此进行一番激斗。6日,近坦6集将重心转向科马迪,匈牙利4师被克拉夫琴科的坦克打的落花流水。为此德军23装甲师火速驰援,抵挡近坦6集的两个军——近卫坦克5军和近卫机械化9军的突击。直到9日,两军在镇南反复拉锯。德军无法清除这个桥头堡,苏军也无法进一步扩张,双方陷入了僵局。


近坦5军与步33军在9月末/10月初与第23装甲师在大瓦尔登进行了激战;步33军在9月28-30日遭23装甲师突袭并被重创,损失大量火炮;10月2-3日,近坦5军也遭23装甲师伏击,19辆T34被击中焚毁,夺取大瓦尔登的战斗失利。

10日,近坦6集主力完成集结,并发动决定性攻势。10月1日,该部还有166辆战备车,但经过2-9日的一番拼耗,此时实力已非常不佳,只能集中单位组建突击集群:近9机械化军的近坦46旅,机械化2,9旅,装备27辆美式“雪曼”坦克和4辆SU-85自行火炮;另一路近坦5军20,22旅,有45辆可用的T-34和T-34/85;共76辆战备车辆投入科马迪战斗,余部被布置在其他方向。


对手23装甲师实力也很不怎么样,在9日终只有5辆突击炮,2辆三号坦克,6辆四号坦克和8辆豹式坦克可用,该师防御压力很大,防线也拉的很长;除了科马迪,还有些战车被投入德布勒森城防无法参战。总体而言,就实际投入战车而言,苏军对德军形成3.5:1的优势。

第23装甲师的一辆黑豹A型坦克,正穿过一座匈牙利城镇。

10日晨,经过短促炮火狂风射,近坦6集在步兵78师的掩护下攻向科马迪。在70多辆坦克的攻击下,一线警戒的128装甲掷弹兵团2连差点全军覆没,主力赶紧退入科马迪西南的米哈伊托勒普设立环形防御;除7人逃到师主力阵地,余部均被切断。


包围了128团2连后,苏军突击集群没有消耗精力去歼灭德军,而是继续攻击。近坦46旅的16辆雪曼配合近坦20旅的22辆T-34/85沿公路北上科马迪。在村南,它们撞上了128装甲掷弹兵团3,4连的拦截线。近坦22旅的23辆T-34则在20旅东侧运动。苏军坦克目的明确——拿下科马迪,前出德布勒森。

匈4师完全不是近坦6集的对手,为此23装甲师紧急西进驰援,抵抗克拉夫琴科的坦克。

意识到危机来临,第23装甲师立刻出动预备队,以其装甲团为核心组建的战斗群自科马迪西南冲出。虽说实力不强,不过装甲集群的攻击路线却颇有门道,没有直接与敌坦克正面接触,而是依托地形包抄:其初始运动方向为西侧,这一大胆机动不但避开对手的攻击压力,还威胁了近坦6集突击部队的左翼。此时23装甲师官兵明白,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想取胜一定要靠战术和脑子,而不是好勇斗狠的直挺挺扑上去!

10月10日克拉夫琴科的突击集群在一开始取得良好进展,缺乏坦克支援的装甲掷弹兵被苏军坦克冲的落花流水,128掷弹兵团2连损失惨重;直到科马迪南,苏军突击集群才被3,4连暂时遏制。

首先与德坦克接战的是近坦46旅2营长马斯列尼科夫少校指挥的8辆雪曼。豹式在科马迪西郊伏击了前进的雪曼;性能压制和地利让战斗变成屠杀,雪曼一辆接一辆的被打燃:坦克旅报告2营在西南郊向西北前进时遭到6辆敌军坦克的猛烈射击,激烈的战斗中所有坦克被德军摧毁,2营长马斯列尼科夫不幸牺牲。


被第23装甲师击毁的雪曼式坦克,近坦6集的近卫机械化9军装备了很多这种型号的坦克。事实证明,这种车辆在开阔的匈牙利平原上完全不是黑豹的对手。

完成对美械部队的歼灭后,德军装甲集群乘胜追击,转向东侧袭击近坦6集左翼;紧随46旅2营后陷入打击的是近坦5军20,22旅。遭到23装甲团的左翼袭击,20旅的6辆T-34/85先后被豹式击中焚毁。1300BT(柏林时间),第23装甲师报告,共毁伤18辆敌军坦克。


128装甲掷弹兵团3,4连的阻击给了装甲战斗群反应时间,后者行动也非常迅速;黑豹们没有直接迎击对手,而是兵出诡道:先开进到科马迪西南并西行,避开近坦6集压力并威胁其左翼。


近坦22旅的战斗更为艰苦,德军对其进行了3次坦步协同的反击,但旅仍勇猛前进;一些坦克甚至冲入了科马迪村。然而东进的23装甲团随后切断了突破部队的退路并打燃8辆T-34,浓烟遮蔽了原野,燃烧的苏军坦克如同永夜的星辰一般明亮。尽管击伤了2辆第23装甲团2营的黑豹,但无法控制科马迪,近坦6集计划最终失利。


科马迪南郊伏击苏军坦克的豹式,来自帝国新闻周报。

第23装甲师报告,目前共击毁11辆T-34和10辆雪曼,及1辆自行火炮。趁苏军突击集群溃不成军之际,第128装甲掷弹兵团顺势重新夺回米哈伊托勒普村,解救了被困于此的2连。

 

1600MT(莫斯科时间),近坦46旅1营的6辆雪曼跟随2营向科马迪西北进发,然而它们也遭到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射击,3辆坦克中弹,其余惊慌的后撤到出发阵地。近坦20旅和22旅的攻击也被击退。德军宣称击毁6辆坦克,其中1辆被128装甲掷弹兵团4连的Pak 40击中。至此,第23装甲师在科马迪的战果累积达到了28辆。


第23装甲团突然对近坦6集左翼实施打击,近坦46旅的雪曼首先被摧毁,紧随其后的是近坦5军的T34。德军大胆的行动和诡异的路线,以及装备性能优越完全压制了对手,克拉夫琴科损失了大批技术装备。

次日,因损失巨大,近坦6集的攻击明显衰弱。近坦5军的13辆T-34/85和8辆T-34在米哈伊托勒普南200米集结;0740MT(莫斯科时间)炮兵进行了15分钟的狂风怒射,各部随后投入攻击并于1130MT(莫斯科时间)前出到科马迪南的起坡路口,随后遭到敌火炮和坦克凌厉打击。战斗打的非常不轻松,米哈伊托勒普的第23装甲团1营的2辆IV开火击中4辆T-34,当苏军推进到科马迪附近时,第23装甲团主力马上进行钳形攻势并宣称击中4辆T-34和1辆雪曼。

 

1200MT(莫斯科时间),近坦5军报告遭敌一个营步兵的反击,并伴随炮火支援。来者正是第128装掷团,借助火力支援,掷弹兵们成功收复失地,近坦6集攻势再次被化解。尽管苏军宣称毁伤7辆敌军坦克和1辆自行火炮,但第23装甲师根本没有坦克全损。

科马迪附近被击中焚毁的T34/85,来自近坦20旅。

12日,近坦6集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近坦20旅组建了左右两路突击队,各装备8辆T-34/85;近坦46旅因损失过大后撤重组,但留下1营的5辆雪曼和2辆瓦伦丁加强给机械化9旅。攻击取得初步成效:突击集群突破米哈伊托勒普并冲到了科马迪西侧,数辆坦克甚至打入了科马迪西北,但第23装甲团反击开始后苏军再次被打退。德国人报告,一支由18辆坦克组成的攻击集群被击毁12辆,其中大多是雪曼坦克。

11-12日的战斗,实力虚弱的近坦6集依然没有起色,其突击在第23装甲师的伏击,钳形攻势下被击退,并遭受进一步损失。12日夜间,德布勒森告急,第23装甲师得到脱战驰援命令,由于克拉夫琴科的部队实力不济,完全留不住德军,最终前者顺利后撤。

下午,在科马迪西北的第128装甲炮兵团1连突然遭到突破苏军坦克的袭击,2辆黑豹火速增援。但炮兵们于巴兰少校指挥下,抢在己方坦克之前摧毁6辆敌军坦克,化解了攻势。至此,近坦20旅有5辆T-34/85焚毁,2辆损伤;近坦46旅1营损失了5辆雪曼。傍晚,因德布勒森方向告急,第23装甲师接到命令,立刻与科马迪敌军脱离接触并重新部署。由于战线依然完整,加上近坦6集已损失殆尽,脱战进行的很顺利。当天2145BT(柏林时间),殿后部队128装甲掷弹兵团1连也后撤完毕,宣告科马迪战斗的最终结束。


多辆被击中焚毁的T34/85炮塔均指向车体后方,原因很可能是遭到23装甲战斗群包抄后路时仓促应战。

科马迪战斗被认为是23装甲师最成功的行动,其中10-12日的激烈装甲战更是耀眼:3天的激战,实力不佳的该师共报告87辆战果击杀,其中至少59辆发生在科马迪附近。马力诺夫斯基的主力机动集群近坦6集,最后的突击力量几乎被打光,两路包抄德布勒森的计划也宣告失败;而23装甲师损失则很轻微,装甲团甚至没有全损任何车辆。


相反,近坦6集的突击部队在10-12日遭受巨大损失。近9机械化军46旅几乎损失了所有的战备雪曼;根据旅11日1600MT(莫斯科时间)的统计,有11辆被计入不可修复损失;12-13日的战斗又导致5辆雪曼除籍;另外1辆SU85被德军摧毁。近坦5军20旅有15辆T-34/85被击中焚毁,6辆被击伤;近坦22旅有13辆T-34被击中焚毁,1辆被击伤。综合上述数据,近坦6集在10-11日共损失52辆战车,其中45辆不可修复。整个44年10月,集团军共有103战车彻底损失,其中超过近45%集中在这3天里。


第23装甲师在10-12日科马迪战斗没有战车完全损失,但至少有2辆豹式被击伤,1辆出现机械故障。9日,第23装甲团倒有2辆黑豹全损,但是在德布勒森,而非科马迪。能够取得战术胜利并不容易,在3天战斗中,第23装甲师,尤其装甲战斗群表现的很灵活,打法也很聪明,没有选择生打硬拼,而是不断进行伏击,侧击,钳形包抄等。这些战术固然是老生常谈,但核心关键在于执行和效果,尤其面对数量优势的敌人。事实上,精锐部队和老弱残兵的指挥员都是一个肩膀,一颗脑袋,也接受的是一样标准化军事教育,用的是相同的课本;只有实际拉到一线真刀真枪干起来,才知道哪个是怂货软蛋,哪个是英雄好汉。


保养中的第23装甲团团部的豹式坦克。

(全文完)


如果喜欢本文,有请三连支持我们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芬里尔战史研究获得



德布勒森之锁——1944年科马迪之战的血与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