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遗失现实读《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

2023-09-06 17:46 作者:遗失现实-  | 我要投稿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 是以不去。


   这一章前面讲的就是马克思中说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正因为有了"美"的概念,"丑"才诞生了,善与恶也是,长与短也是,矛盾总是对立而又是统一的。

 那么圣人面对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又该如何解决呢?

圣人用"无为" 去对待这些事情,用"不言"去教化。

   什么意思呢?

   中国古代统治者喜欢斗争,整天斗来斗去,斗完这个斗那个。斗来斗去整天弄得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其实有时"无为"才是"有为"。故汉朝吸取暴秦的经验,无为而治,积蓄力量之后才在武帝一朝大败匈奴。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长城,焚书坑儒,几乎在一朝想要完成几代完成的事情,最终身死族灭。

  古代人常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会打战的人,他并没有什么可以说出来的功劳。项羽每战必胜,最后乌江自刎。

  真正会打战的人他不是通过战场上的胜利去获得胜利的,他不是靠尸体堆积去获得功劳。开元盛世到处打战,最后爆发安史之乱。当年"西屠石堡取紫袍"的哥舒翰连命都丢了。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 是以不去。

  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这就是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符合唯物主义的。

  有功劳而不去占有,有了功劳也不夸耀,那么功劳也不会离开。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居功自傲最后惨死人手的例子了。不管是功劳还是什么,都不能夸耀。大家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杨修就是恃才傲物,被曹操所杀。杨修以为有智慧便去夸耀,最后死了,其实他并没有智慧。有功劳不去夸耀,功劳便不会消失。

  总的来说本章讲的是一个处世之道,是处世的智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能因为外物的得失自己的经历而或悲或喜。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祸能变为福,福也能变成祸。有了功劳不要占有,那么功劳就不会消失,这就是功成弗居。

  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顺应大道,顺应客观规律。这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过度干涉老百姓,不违背客观规律。不用语言去教化老百姓。

我觉得这里的为指的是是带有个人意志的为,而不是符合大道的为,就像后面功成弗居,它倒不是真的没有作为的意思。

  对待世间万物啊,人还是要看清。

  所谓的荣辱得失都是能相互转化的。

    人们总是因为荣誉而喜悦,因为屈辱而愤怒,因为得而喜,因为失而悲。而正是大喜大悲,才导致痛苦迷茫。

  并不是让你割舍人性,而是给了你面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是充满很多痛苦的,人们往往活着痛苦,就是过于在意这些,过于看重这些。世界上本没有悲,有了喜才有了悲。过度在意所谓的悲,只会让你的人生过于痛苦。其实,这些悲喜在人生并不算什么。当你内心静下来,体会到所谓的道,自然会觉得这些愤怒这些痛苦都是无所谓的小事情罢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遗失现实读《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