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给客人递烟,却发现只剩一根,毛主席很自然的做了一个动作

2023-05-22 10:32 作者:高音镜面  | 我要投稿

谨由我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与中国历史有所相关联的资料并看看其中所藏有着的知识点以及亮点在哪里,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如下:

身处社会,难免就要和外界打交道。尤其是那些经常在外面奔波,见各种各样的客人的,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社交就成了一门必修课。在中国的社交礼仪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礼仪就是关于敬烟的。

如何递烟成了一门学问。你一定经历过,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朋好友相聚一块,长时间的不见面会因为一根递过来的香烟而打破尴尬,也有可能因为递烟的小细节而闹得不甚愉快。比如别人给你递烟,而你是不抽烟的,那么你到底要不要接递过来的香烟呢?再比如,还有一种情况,当你给别人递烟时,拿出烟盒才发现只剩一根的时候,你又要怎么做呢?



第一种情况很好回答,那就是即使你不会抽烟,别人给你递烟你也是要双手接住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支烟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了递烟者的尊严。在你不接他的香烟的通用潜台词就是你瞧不起他。

因此,即使你不会抽烟,别人给你递烟的时候也要先接住,这是最礼貌地做法。

第二种情况就比较棘手了。很多时候都会尴尬的笑笑,你只需要连盒带烟双手递过去就可以了。对方见你也没有了,如果他没有烟的话,他也会跟着你笑笑,这事儿就算作罢。或者他自己有烟的话,他就会赶紧拿出自己的香烟递给你。不过,总的来说这还是避免不了的尴尬。因此这种情况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其实,不光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就连我们伟人毛主席也曾遇到过。可是主席毕竟是主席,在这样的事情上的处理就显得很有情商,读来令人佩服。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后。那一年,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首的爱国将领,为了劝谏老蒋停止内战,拳头一致对外,发动了兵谏。这和我党坚持抗日的一贯态度是契合的。一时间,我方站在了国际舆论的热议中。人们那时对“神秘”的延安产生了空前的兴趣。

人们纷纷赶来延安以求和主席交谈几句,见识一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奇男子如此有魅力?而我方的态度自然是来者不拒了,只要能把我们共同抗日的夙愿通过这些人传出去,也能团结更广泛的各界爱国人士,这是值得的。一时间,毛主席的窑洞成了热闹的集会,人来人往的,人人都带着满意的答案离去了。

据记载,某天窑洞到访了一位大学教授。主席一生最敬老师和读书人。于是也很高兴地把老人请到了自己的卧室。处于礼貌,主席就顺手掏出了香烟盒,准备给老人递颗烟。谁知道盒子里就只剩一颗了。要是小编我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估计已经方寸大乱或者尴尬到想钻地缝了。

结果,主席微微一笑,掏出那颗烟,毫不迟疑的就把它给截成了两节,又很自然的递给了老人。老人顿时觉得内心暖烘烘的。主席的这个动作就像和感情笃厚的老伙计在分享最后的“盛宴”那样令人感到亲切。

这件事令这位老人在往后的日子里念念不忘,常常感叹主席的真的是气度非凡,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情商之高,一般人是难以企及了。


给客人递烟,却发现只剩一根,毛主席很自然的做了一个动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