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来说,V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个人思考分享】
每次在V圈发生事件的时候,贴吧中经常会看到一种论调。“V圈这样恶心的圈子还是毁灭了好”,“最好铁拳来砸烂V圈”。
我想,V圈发展至今,
它的存在就代表着一个投入的理由。有为它投资的理由,因为可以盈利和测试技术。也因为它直面市场,面对的是具体的需求,才知道什么样的技术是可以卖出去的。
一个可以获得相对高收入的行业,通常代表着高技术,高净值的市场。这是互联网企业的普遍特征。举两家代表公司为例,字节跳动和腾讯。他们旗下的代表也是大家熟知的A-soul和星瞳,这两家公司在进入V圈时,很多人的看法都是大企业进行技术试水的产物。与A-SOUL相关的集中于元宇宙和VR技术,与星瞳相关的则集中于UE5和虚拟舞台搭建。
这两家头部公司既然投入了这么多的成本,来搭建动部棚,采购设备,雇佣技术人才。那他们得到了什么收益呢?从乐华之前的报告以及近年收入统计贴来看,A-SOUL可以处于盈利状态。而星瞳团队则表示过今年的收入压力较大。 对这两个头部企业来说,从V圈赚取的利益对比他们的主流产品来说宛如九牛一毛。投资的意义何在呢?眼前就有一个现实的例子,显卡和ai的蓬勃发展。英伟达在经过二十年的漫长投资和发展中,终于为AI的发展打下了爆发的契机和硬件,以及日渐完善的生态。而在这漫长的显卡发展史中,促进技术不断进步的,则是游戏,这个不断对画面,流畅程度,各种硬件提出高要求的市场。 游戏市场乃至diy市场,对比今天英伟达的计算卡市场。都可以说得上是无足轻重的市场份额。而正是这个行业,可以为行业内的技术人员提供持续的高工资。促使他们进行技术研究,芯片的爆发也在于此。人工智能的显卡也诞生于此。这个发展路线有别于计划路线的目的性。而套用到V圈上,
一个有收益的企划,可以靠收入不断投入技术进步,而观众和赞助商的要求则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中,也许只是一个副产品,就可以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以星瞳为例,腾讯搭建的动捕舞台是商业化最直接的表现。他们已经承办过手机发布会的虚拟舞台。而这个舞台一样可以应用与电影工业。知名的《曼达洛人》他的拍摄手法也是通过高清的环绕屏幕与镜头配合形成了特效舞台。腾讯的舞台也可以做到一样的事情。
在AI每日都有好消息,每周都有新进展的今天。我们不妨可以畅想,AI不再局限于屏幕的另一段。它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捕数据,结合机器人的动作进行重新设计。做出不再那么生硬机械的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又或者,对人动作的学习应用于游戏和电影中。特效师和场景师不再需要对每个人物的骨骼进行调试就可让他们的动作形如真人。再代入AI,我们就不再只是和NPC对话了。它会为我们打开新的游戏模式。而如果特效的成本降低。也许我们在未来就不再需要群众演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