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斯光年影业看《志愿军:雄兵出击》:点面结合式的战争史诗刻画
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国庆档,由陈凯歌担任导演的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正式上映。该部电影从1950年抗美援朝的起始点讲起,以松骨峰阻击战作为高潮点结束,从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文戏和以彭德怀将军为代表的武戏两个侧面,全景式、多维度地展现了这场新中国立国之战的前半部分。同时,在全景描摹的基础上,插入对于战争场和外交场中独立个人的刻画,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向观众细致而深入地展现了这场70年前,有关国家尊严的战争史诗。
01 双线并行式的全景描摹 所谓的全景描摹指的是将一整个事件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叙事方式。通过这种叙事手段,既可以保证事件的全面性,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抗美援朝战争宏大且繁复,其中涉及到外交、政治以及军事等多个方面,想要向观众全面地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全景描摹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表达方式。而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这种全景式的展现采取的主要是文武两线并行的方式。
影片的一开始,先是围绕着“要不要抗美援朝”展开了文戏场面,其中穿插了南北之战的画面,美国人挑衅东北边境的飞机轰炸场面等战争场景,紧接着通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反战的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的话语,以及现实的战争情况,解释了抗美援朝的原因和必要性,随后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正式的抗美援朝部分。
而在抗美援朝的部分,导演也没有仅仅聚焦于战争场面,而是从更为宏观的国家角度,向观众展示了这场战争是如何在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下一步步向着胜利的前方迈进的。其中最典型的文武并行,互相配合的画面,无疑是影片最后的松骨峰战役和中国第一次出席的联合国外交会场。当三连的士兵们在毫无军事掩护的松骨峰上,依靠百人兵力阻击拥有重型坦克武器的美9军时,中国的外交团队第一次踏上联合国的会场,正在向全世界控诉美国的恶行。在这一幕,导演采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在皑皑白雪,枪林炮弹中的中国志愿军举起手来再次反抗的同时,外交场上的伍修权也举起了他的手,发出了真正属于中国的声音。 02 典型人物的突出刻画 但是如果在电影中仅仅只有宏观的叙事,而无微观的刻画,难免会陷入大而无当的尴尬境地,在传播力度上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仍然有对于典型人物的笔墨书写,使整个故事变得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所谓典型人物指的是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又能反映一类人普遍共性的人物形象,而在这部电影中的典型人物可以主要分为两类——老兵和新兵。
老兵是以彭将军、老李为代表的一类人物,他们久经沙场,早已成长为了真正的战士,却也难免流露出自己作为普通的父亲、丈夫、儿子的脆弱一面。比如,老李在同别人谈起儿子十五岁参军时,脸上难以掩饰的无奈和自豪;在听到38军军长梁兴初说到“想少牺牲一些人”时,也会捂着毛巾掩面痛哭,令荧幕前的观众动容。而电影中对于彭将军的刻画,也同样立体而鲜活。作为总司令的彭老总,既是敢独身一人先入朝鲜的铁血将军,也是在听到毛岸英牺牲时,伤心到站不住身的身边长辈。这些脆弱却鲜活的细节,将经历这场战争的老兵们拉下了神坛,也进一步描绘出了战争的残酷。
同时,电影里的另一类典型人物是参加战争的新兵们,对于新兵的刻画是战争片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新兵的体验类似于屏幕前同样没有参与过观众的体验,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另一方面,莎士比亚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这些鲜活而又天真的新兵们,无疑是战争中最美好的存在,而经历过战争的摧毁后,他们或许成为了战士,或许永远地失去了生命,而无论是哪一种结局,观众都能从体悟到战争的残酷,加深对于战争的反对。
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这两种结局的新兵兼而有之。由张宥浩饰演的杨三弟,先后失去了通讯连的全部战友,和带他走出伤痛的刘秘书,尽管影片没有继续展现他的故事线,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后续的故事中杨三弟的快速成长。而在三连中,两个承担着连长希望的年轻士兵,并没有听从连长的建议先行撤退,而是怀抱着希望在松骨峰上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新兵的成长和牺牲,无一不打动着每一位观者的内心。 03 结 语 在叙事上,《志愿军:雄兵出击》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而细致地向我们展示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战争前期,尽力地还原了历史场景和历史细节,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和努力。但不得不说是,这部电影仍然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在处理文武两线并行的画面节奏上,显得有些突兀和跳脱。
个别画面往往是激烈的打斗场景后,紧接着文戏的部分,缺乏过度和缓冲的时间,节奏起伏过大。同时有些战争场景也显得杂乱无章,难以让观众看清画面在表达什么,只有刺激的音效和尘土飞扬的场景,看着激烈实则毫无内容。 献礼片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其中都不乏精品。但目前看来,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只是做到了及格的水平,希望接下来的两部能够给予观众更加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