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家是禽兽家族吗?盘点北齐高氏成员(持续更新中)

和前秦苻氏盘点一样,没有具体事迹记载的不列入盘点。另外,你高家人是真的多,我打算慢慢更新,这次只更新高欢和高欢诸子的,高欢孙辈的过几天在添加。
1、高欢
人物介绍:高欢出身渤海高氏。早年家中贫困,但被娄昭君相中,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成为本镇的队主,在这段时期高欢得以广交天下豪杰。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又投奔葛荣。后叛降尔朱荣,成为亲信都督。尔朱荣死后,高欢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翌年攻入洛阳,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渤海王的身份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高欢自居晋阳,遥控东魏朝政,专权十六年之久。在与西魏连年兼并作战中,因恃众轻敌,在东西魏潼关之战、沙苑之战中败北。武定元年(543年),领兵10万至黄河北岸与西魏军作战,先于河桥上游破西魏军纵火之船,使河桥免遭烧毁。继渡黄河,据邙山为阵,迎战西魏,一波三折,最终取胜。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军围攻西魏玉壁,苦攻数十日,昼夜不息,在西魏大将韦孝宽固守下,终未克。武定五年(547年)正月,病逝于晋阳家中。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被改尊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2:高澄
人物介绍:高澄是神武帝高欢嫡长子,他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但为人极其好色。东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
天平三年(536年),入朝辅政,拜大将军,后封渤海王。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父亲高欢去世,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坐镇晋阳。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展两淮、河南之地,有力团结统治阶层,掌控东魏政权。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受禅前夕被膳奴兰京刺杀,时年二十九岁。同母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封皇帝,谥号文襄,庙号世宗。
3:高洋
人物介绍:高洋是神武帝高欢次子。武定七年(549年),高澄遇刺身亡,高洋遂趁机继续执掌朝政,被魏帝封为丞相、齐王。武定八年(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减刑免税。重用杨愔等相才,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北齐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梁,拓地至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怀有圣主气范,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
高洋在位后期,执政多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虽偶有民生政策发布,但大体上百姓生活窘迫。天保十年(559年)暴毙,年仅三十四岁,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后主天统初年(565年),改谥景烈皇帝,庙号威宗。武平初年(570年),改回原谥。
4:高浚
人物介绍:高浚其母在未满月情况下生了他,开始时高欢怀疑此子并非己出,所以不甚亲近。但高浚少有智慧,喜好读书,豪爽而有气力,善于骑射,逐渐被父亲高欢喜爱,大哥高澄也很喜爱他。
后来高浚任青州刺史,他在任上很有政绩,得到了青州百姓的爱戴拥护。高洋即位后,高浚晋爵为永安王。
天保九年(558年),高洋将高浚、高涣杀害,二人死状恐怖,令人痛心。乾明元年(560年),高殷继位后追赠高浚为太尉,谥号简平。因高浚无子,下诏以彭城王高浟第二子高准为后嗣。
5:高淹
人物介绍:高淹是高欢之子。他天性纯善宽厚,受到世人的称颂。高淹在东魏元象年间,被封为平阳郡公,累迁为尚书左仆射。天保元年(550年),进爵为王,历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
皇建元年(560年),孝昭帝高演即位后,任命高淹为太傅,与彭城王高浟、河间王高孝琬并给仗身羽林军一百人。大宁元年(561年),迁位太宰。
河清三年(564年)于晋阳逝世,当时有传言他是被鸩杀的。还葬于邺,追赠高淹假黄钺、太宰、录尚书事,谥号靖翼,其子高德素继嗣他的爵位。其孙高世俊后为其侄琅邪王高俨嗣子。
6:高浟
人物介绍:东魏元象二年(539年),凭借父勋入仕,起家通直散骑常侍,册封长乐郡公。武定六年(548年),出任沧州刺史,在任很有政绩,他为政严察,政绩卓著,治下盗贼绝迹,百姓安康。
北齐建立后,册封彭城郡王,征为侍中、司州牧,迁特进、司空公、太尉。废帝高殷即位,授尚书令、宗正卿。孝昭帝高演夺位,拜大司马、太保。武成帝高湛时期,迁太师、录尚书事。明练世务,果于断决,深得人心,引发皇帝高湛猜忌。
河清三年(564年4月7日),无辜被杀,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景思。
7:高演
人物介绍:高演是高欢之子。他才智超群,长于政术。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凭借父亲勋劳,册封常山郡公。北齐建立后,册封常山王,历任尚书令、司空、大司马、录尚书事。废帝高殷继位,迁太傅。在娄太后支持下,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年号皇建。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注意民生,大力屯田,广设粮仓,亲征北讨库莫奚,退敌千里。
皇建二年(561年),高演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谥号孝昭,庙号肃宗。
8:高涣
人物介绍:高涣是高欢之子。他天姿雄杰,俶傥不群,幼童时代,常自称有大将之才略。高欢夸赞喜欢他说:“此儿最像我。”长大后,力能扛鼎,材武绝伦。对左右说:“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所以读书能知梗概,但不深入研习。元象年间,封平原郡公。高澄遇害时,高涣尚年幼,在西学,听到宫中喧哗,大惊到:“大哥必遭大难!”弯弓而出。武定末年,任冀州刺史,在冀州有不错的政绩。
天保末年,高洋用铁笼把他和与永安王高浚一起盛起来,按置地牢下。一年后,高涣与高浚一起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高殷即位,将二王余骨安葬,追赠高涣为司空,谥号为“刚肃”。
9:高淯
人物介绍:高淯是高欢之子,他容貌美丽,幼年有器望。元象年间,高淯被封为章武郡公。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封高淯为襄城郡王。
北齐诸王选择国臣府佐时,多数选取富商群小、鹰犬少年,唯独高淯、广宁王高孝珩及兰陵王高长恭等颇多引进文艺清识之士,受当时的人称颂。天保二年(551年4月22日),高淯逝世,谥号为景烈王。
10:高湛
人物介绍:高湛仪表瑰杰,风度高爽,甚为父亲高欢所喜爱。元象年间,受封长广郡公。高洋创建北齐后,进爵长广王。后支持孝昭帝政变夺权,迁太傅、右丞相。皇建二年(561年)即位,改元太宁。即位初期,颇能关注民生,提拔晋升贤良之人,但不久便本性暴露,宠信奸小,淫乱嫂子,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导致国势日益衰败。河清四年(565年),天象示警,传位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帝。
天统四年十二月(569年1月),高湛去世,年仅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平陵。
11:高湝
人物介绍:高湝是高欢之子,他年少聪明,天保元年(550年)六月,高湝被封为任城王。自孝昭帝、武成帝在位期间时,车驾还邺,他们常令高湝镇守晋阳,总理并州事务,任内政绩卓著,治下的百姓都认为他明察秋毫。
武平五年(574年),青州人崔蔚波夜袭城,高湝在仓卒之际击退贼人,打败崔蔚波的军队。后来拜为左丞相,转任瀛州刺史。后来后主逃至邺时,加封高湝为大丞相。安德王高延宗于晋阳称帝时,派遣刘子昂向高湝劝说归顺高延宗。但高湝不听,执捕刘子昂送到邺。其后幼主逃至济州时禅位给高湝,但让位的诏书还未抵达,幼主便被周军俘虏。高湝与广宁王高孝珩在冀州召募四万多人,攻打周军。当北周齐王宇文宪来伐时,他先遣送降书及大赦诏,但被丢到井中。战败后,他和高孝珩都被擒。宇文宪问:“任城王,这又何苦呢?”高湝说:“我是齐神武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独存,当逢国家灭亡,今日死去,无愧于祖先。”宇文宪十分敬佩,归还他的妻子。快到邺城前做个梦,梦见一众人等皆被杀死,他醒后在马上大哭,跳到地上,血流满面,高呼:“我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到了长安,果然与后主一行同被杀。
12:高湜
人物介绍:高湜是高欢之子。为人刁蛮无理,目无尊长,但口齿伶俐,所以讨得了哥哥高洋的欢喜,常在高洋左右煽风点火,帮着行杖痛打诸王,太后娄昭君很反感。高湜看不起身份低下的汉人,高湜的岳父张晏之曾在要道对他下拜,高湜不理睬。高洋问为什么对岳父大人如此冷漠,高湜道:“他一个无官职的汉人,我对他行礼做什么。”高洋因为此事擢拜张晏之为徐州刺史。
乾明元年(560年),高湜在高洋的葬礼上负责导引梓宫,临葬吹笛,声称“至尊颇知臣不”,又击胡鼓为乐。娄昭君发怒,命人把高湜打了一百棍,结果却被活活打死,娄昭君只是想惩罚高湜,结果得知高湜被打死,娄昭君悲痛欲绝(确定不是打板子的人故意下狠手吗?)
13:高润
人物介绍:高润是高欢和郑大车之子。高润俊美温和,深得高欢喜爱。他为官清廉严正,奸吏无所匿其情,很得嫡兄高湛的器重。高润升为尚书令,领太子少师,历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别封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复为定州刺史。
武平六年(575年)八月(575年8月27日)高润患病,同月去世,年仅三十四岁,追赠侍中、使持节、假黄钺、冀定沧瀛赵幽安平常朔并肆十二州诸军事、左丞相、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文昭,次年(576年)安葬于邺城西北三十里釜水之阴,儿子高茂德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