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注会会计】所得税

2020-09-09 21:45 作者:丹愉玉爱怂怂  | 我要投稿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

㈠年限平均法


㈡双倍余额递减法

例:2017年12月31日,购买机器设备原价2100万元,净残值为100万元,预计使用4年。

年折旧率=2/4=50%

2018年折旧额=(2100—100)*50%=1000万元

2019年折旧额=(2100-100-1000)*50%=500万元

剩余两年年限平均法

2020年、2021年折旧额=(2000-100-1000-500)/2=250万元


㈢工作量法


㈣年数总和法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就是交不交税的依据)

㈠资产的计税基础

⒈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⒉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计提)

⑴研发阶段的支出

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⑵开发阶段

符合资本化→无形资产成本


费用税前加计扣除75%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75%


例:2019年1月开始研发项目于2019年7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共发生500万元。

研究阶段100万元(费用)

开发阶段

符合资本化240万元(无形资产成本)

不符合资本化160万元(费用)

直线摊销法,预计使用五年。

2019年税前会计利润813万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25%。

2019年研发项目及形成的无形资产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

=100+160+(240/5/2)(折旧)=284万元

2019年应交所得税

=(813-284*75%)*25%=150万元

2019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40-240/5/2=216万元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216*175%=378万元


⑶无形资产摊销

①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⒋其他资产

①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计税基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类似)


②将债券(通常考察国债)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账面余额*实际利率)—本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损失准备

计税基础:在不计提减值情况下与账面价值相等


例:2019年1月1日,甲公司以1019.33万元购入财政部于当日发行的3年期、当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国债一批。该批国债票面金额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6%,实际年利率5%。至年末未发生预期信用损失。

2019年12月31日,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1019.33*(1+5%)=1070.3万元


㈡负债的计税基础

⒈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未来可税前扣除时

计税基础为0


例A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贷方余额100万元,2019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90费用,2019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1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质量保证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2019年12月31日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0


⒉合同负债

①合同负债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税基础为0;

②合同负债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喝账面价值相等。


⒊应付职工薪酬


⒋递延收益

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

计税基础为0




【注会会计】所得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