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离孩子更进一步》

2023-07-04 13:53 作者:新生命守护者林锦成  | 我要投稿

《离孩子更进一步》 有人说,父母和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但是有些子女和父母走得过于远了,“亲子关系差”已成为很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接受我的建议。”也有些父母,他们不奢求孩子能听进自己的建议,只是想要孩子和自己亲近一点,愿意和自己多说几句话,但是这也并不容易。 父母走不进孩子的世界,无法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沟通就变得异常困难。乍一看,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隔着很远的距离。事实上,只需要父母走出三步,就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和他们产生“同频共振”。 一、放下家长身份,变成孩子 孩子并非天然敌视父母,他们只是不喜欢高高在上的父母。例如十几岁的孩子很多都喜欢二次元,他们在其中能获得很多快乐,和同龄人会有很多话题。但父母只看到孩子“不务正业”,天天看些玩些没用的东西。给孩子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爱好被否定,这些不满慢慢累积,逐渐成为亲子间的隔阂。 有位作家回忆道,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比较疏离的,父亲沉默寡言,对他当时喜欢的东西总是嗤之以鼻。有一天傍晚他们在地里干完活开着拖拉机回家,他和弟弟和着拖拉机的声音大声唱着那时候很流行的《北方的狼》。过了一会儿,父亲也加入了大合唱。跑调的歌声和突突突的拖拉机声,成为他记忆里关于父亲最美好的回忆,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和父亲的距离这么近! 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跟父母亲近, 是因为他们更愿意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同龄人。如果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这样会更理解孩子说话做事的出发点,更容易和孩子产生共鸣。 二、放松状态 常有人感叹“当父母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这是因为很多人当了父母之后,就会进入一种“紧绷”的状态:小时候担心孩子的身体:今天忧心孩子吃饭吃的少,明天担心孩子磕了碰了;长大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生活习惯。 当孩子表现和父母预期出现偏差时,父母要么是指责,要么是指导,无论哪种表现,都会带给孩子压迫感和不适感。给孩子指责或指导,都不如给孩子一个轻松随意的笑或是拥抱: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有进有退是正常的。 当孩子回到家,迎接他的是轻松、开放的家庭氛围时,他也会更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和父母交流。 三、用心倾听 “说得多,听得少”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总是急于向孩子灌输自己的经验、想法,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一个能走进别人内心的人,一定是懂得倾听的人。这需要我们用心去看到孩子,真心实意地听孩子在说什么,而不是形式上的用耳朵听。 抱怨孩子大了不愿意跟自己说话的父母,大多有过敷衍孩子的经历:孩子兴致勃勃地在说,父母要么在做家务,要么在处理工作,要么在玩手机,就是无法全心全意地听孩子说话。回忆一下你和孩子的相处时光,有没有听过孩子问你“妈妈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啊”?如果有过这样的经历,请及时停止你的敷衍。花一分钟认真听孩子说话,好过5分钟的心不在焉。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处于比较疏离的状态,那要重新走进孩子的内心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放下家长的架子,放松状态,用心倾听孩子的话,你离孩子一定会更近一步。 ——《圆爱组织》粉丝投稿 #圆爱组织##LoveLifeAssociation##守护新生命##关爱准妈妈##新生命守护者林锦成#

《离孩子更进一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