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锯脂鲤家族的一些杂谈-Serrasalmus锯脂鲤属(上篇)
关于Serrasalmus锯脂鲤属以腹部锯齿状的鳞片而得名,大部分人对它们的印象是“独居”且凶猛,但严谨的来说Serrasalmus锯脂鲤的绝大多数成员应该是散居而非独居,因为它们有时也会对受伤的鱼群起而攻之。但在鱼缸里受限于环境的大小基本上只能单养。(但也有例外比如:斑锯脂鲤Serrasalmus macuIatus俗称黄钻水虎,这就是一种可以与同类在鱼缸里混养的Serrasalmus锯脂鲤属成员。)

本篇专栏针对Serrasalmus锯脂鲤属做一些杂谈,并且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部分代表性成员(主要围绕菱锯脂鲤)。

Serrasalmus锯脂鲤属至少有31个独立种,是水虎鱼家族中最古老的一个属。该属的成员头部普遍较尖且突出,身体呈现扁菱形,口中有锋利的单排锯齿状利齿。尽管Serrasalmus 不像Pygocentrus那样普遍喜欢群居捕猎,但是Serrasalmus比Pygocentrus速度更快且更加灵活。



该属的一些物种,背鳍和臀鳍靠近肛门的部分很长。会出现“上,下拉丝”的情况(比如曼氏锯脂鲤Serrasalmus manueli)十分漂亮。

在体型方面Serrasalmus锯脂鲤属成员有大有小。尽管平均体型不如全员大型的Pygocentrus臀点脂鲤属。但是菱锯脂鲤(黑食人鱼)Serrasalmus rhombeus和曼氏锯脂鲤(辛古水虎)Serrasalmus manueli,都有能力冲击最大的“狭义水虎鱼”。

幼鱼阶段的Serrasalmus锯脂鲤属水虎,身材相对成年个体显得比较单薄,头骨也相对纤细。并且外观相仿,不同种类之间比较容易造成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物种之间的辨识度会更加明显)。此时的它们喜欢聚集在水生植物之中以此来偷袭和隐蔽,主要以其他鱼类的胸鳍和尾鳍为食,也会吃其他更小的幼鱼。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逐步变得粗壮,头骨也会变得更加厚重,食物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一点在Pygocentrus臀点脂鲤属中也存在,但是在Serrasalmus锯脂鲤属的一些成员在幼年-成年的体态变化更为明显。



下面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菱锯脂鲤。
菱锯脂鲤,学名Serrasalmus rhombeus,俗称黑食人鱼。英文俗名:Redeye prianha,意为红眼食人鱼。

是Serrasalmus属中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体型最大的成员。稀有程度低,饲养难度不高,是水族市场上的常客。在幼年时,体色为白色(因此它们的幼鱼曾有“白食人鱼”这一称呼……),成年后多为灰黑色或深紫色,不同的流域种体色会有一些差异。适宜的水温为22℃-28℃,适宜的酸碱度值为PH4.5-7.8,水质硬度值为1-20dh。体型方面的科考记录为50cm,但有目击者称,见过60厘米的超大个体。广泛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以东,阿根廷以北的各大流域。

相信大家都听过“各种普黑,钻黑”等各种商品名,其实菱锯脂鲤并无亚种,所谓的各种普黑,钻黑只是产自不同流域的流域种而已,但是在体型、体色和眼睛的颜色上会有一些差异。


菱锯脂鲤不仅是体型最大,同时也是被研究最多的食人鱼,有很多咬合力实测数值。单边咬合肌就占到了自身体重的2%。咬合力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30倍以上,在鱼类之中仅次于一些四齿鲀亚目的“碎壳机”。

强悍的咬合力,高耸的头骨,发达的下颌配上锋利如刀的牙齿。可以让菱锯脂鲤拥有极强的破坏力。甚至不需要撕扯,单纯的用力咬一口,便足矣切下一大块肉。将小型猎物斩断(Serrasalmus属水虎喜欢咬尾巴),从大型猎物身上“揩油”,甚至啃掉人的手指脚趾对于它们来说,都是常规操作。



尽管菱锯脂鲤没有亚种,但如果在市场上买“黑食苗”的话,买到的“黑食苗”有可能是桑切氏锯脂鲤Serrasalmus sanchezi(红钻水虎鱼)。这是因为Serrasalmus属成员,在幼鱼阶段长的很像,容易混淆造成的。

再来简单的说一说曼氏锯脂鲤
曼氏锯脂鲤学名Serrasalmus manueli,俗称辛古水虎。在Serrasalmus中,极限体型可能仅略小于菱锯脂鲤,也是最大的“狭义水虎鱼”之一,人工环境下饲养也可以轻松突破33㎝。最大的科考记录为51cm,体重3.85kg。

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的酸碱度值为PH6-7.5(在一些产地PH值最低为4),水质硬度为5-15dh。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原产于巴西和委瑞内拉北部的亚马逊盆地和奥里诺科河盆地的部分地区,包括了里奥内格罗河,辛古河以及卡西基亚雷河,阿塔巴波河,库努库努马河等支流。
该种锯脂鲤体型巨大,性格凶猛且体色美丽,腹鳍和臀鳍甚至会“上,下拉丝”。因此备受水虎鱼爱好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