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弹性体行业报告-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1.82亿美元
热塑性弹性体(TPE)属于全球化标准性环保材料,不仅具备传统交联橡胶的耐老化、高弹性等特征,而且具备塑料加工便捷、降低加工成本等特点。将热塑性弹性体按结构中硬链段的类型进行分类,可分别分类为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S,也称为TPS 或SBC)、烯经类热塑性弹性体(TPO、TPV)、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E)、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TPAE)、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VC)等等。
热塑性弹性体是介于树脂与橡胶之间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化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热塑性弹性体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以及工程塑料改性方面,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航空、土木建筑、机电、交通运输、医疗、农业等诸多领域,促使橡胶工业和塑料工业呈现崭新的市场格局。
1.1.1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相对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热塑性弹性体产业相对成熟,占据着行业的中高端市场。我国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行业起步晚、产品种类不够齐全、技术工艺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跨国公司占据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大多是集上游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在原料和规模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其产品种类丰富。同时,由于研发资金充足及多年技术沉淀,跨国公司在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配方上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推出高端产品而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我国 TPES 产品在 SBS、SIS 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国内较具规模且研发能力强的企业逐渐增多。发展多年来,行业内企业通过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科研水平,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日益明显,行业发展也相对较为成熟稳定。TPES 产品中的加氢产品 SEBS、SEPS 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中石化和长鸿高科等少数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进口量呈持续扩大趋势,国内 SEBS产品总体呈现供给偏紧状态,SEBS 目前市场已呈现卖方市场,而 SEPS 我国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该行业的以上特点决定了热塑性弹性体市场目前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1.1.2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2021年全球TPE市场规模为154.8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底将达到221.82亿美元,2022-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91%。 20201年全球 TPE销量为 555万吨,2028 年将达到 850万吨,2022 年至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26%。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1年市场规模为49.9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2.22%,预计2028年将达到75.06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33.84%。
热塑性弹性体(TPE)广泛应用于鞋类、汽车工业、建筑等。在 TPE市场中,汽车行业在应用方面占有重要份额,2021年达到242.8万吨,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393.2万吨,2022-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04%。
亚太地区是最大的消费地,2021年达到321.4万吨,消费市场份额接近57.86%。欧洲是仅次于亚太的第二大消费地,消费市场份额为19.96%。
近年来,随着热塑性弹性体市场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全球范围来看,国外发达国家技术较为成熟,国外跨国公司主导全球高端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市场。Kraton Polymers, 中国石油化工, 李长荣化学工业, Dynasol和Celanese (ExxonMobil)等为市场领导者,按 2021 年 TPE收入计算,前五名制造商占据了 22.96% 的市场份额。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高端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关键技术较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在热塑性弹性体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市场成长空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热塑性弹性体的自主研发生产。
1.1.3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产业链简介

【上游情况】热塑性弹性体(TPE)的原料包括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NBR、EPDM、PP、PE、二异氰酸酯等。苯乙烯是通过乙烯和纯苯合成脱氢制得,丁二烯、异戊二烯的生产分别主要采用乙烯装置的副产碳四、碳五馏分抽提法制得,乙烯的供给及价格波动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其下游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TPE产品所用主要原材料的供给波动,在供需面的综合作用下,TPE产品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
【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情况】近年来,随着热塑性弹性体市场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全球范围来看,国外发达国家技术较为成熟,Kraton Polymers、Dynasol、三菱、LG化学等跨国公司主导全球高端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市场。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高端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关键技术较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在热塑性弹性体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市场成长空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热塑性弹性体的自主研发生产。
【下游情况】热塑性弹性体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物基再生塑料可以推动整体行业绿色经济发展,热塑性弹性体作为重要的绿色材料,市场发展初具规模;第二,长久以来,塑料加工行业市场冲击较为严重,亟需加强行业创新力,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压力,受到了行业的高度重视;第三,汽车制造、航空、土木建筑、机电、交通运输、医疗、农业等是热塑性弹性体的终极应用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热塑性弹性体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加大。
恒州博智(QYResearch)研究出版【2022-2028全球及中国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热塑性弹性体(TPE)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热塑性弹性体(TPE)的产能、销量、收入和增长潜力,历史数据2017-2021年,预测数据2022-2028年。
市场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